卡通私彩攫夺小学生心灵 私彩来自批发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14:5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 喻彬

  市内多所小学附近小卖部兜售这种只赚不赔的私彩,不少学生深陷其中

  卡通私彩如一股暗流,悄悄潜入部分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那些五彩缤纷的卡通图案如跑跑卡丁车、怪兽史莱克、大耳朵图图以及“一揭大惊喜”、“现金等你拿”等广告词犹如精神鸦片,诱惑着孩子们。记者连日深入学校附近的小卖部、私彩批发点进行暗访调查,对于私彩的销售、利润、货源等来龙去脉来个大起底。

  小学生偷钱买私彩

  “万万想不到,我这孩子竟偷家里的钱买彩票。”昨天下午,李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儿子阿星(化名)在东莞庄附近的东方小学读四年级,上学、放学都必须经过天泽中学门前的一家食杂店。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同学从店里花5角钱买了一张彩票,结果中了两元钱,于是他也去买,从此就迷上了这种卡通彩票,总希望能够中大奖。“是他爸爸打他、逼他,他才说出来的。后来才知道家里常常几十块钱不见了,就是他拿去买那种彩票了。”

  根据李女士的指引,记者来到了天泽中学门前的那家食杂店,看见店里一张桌子上摆着一只透明的塑料桶,桶里装着许多“跑跑卡丁车”彩票,旁边一张宣传画上写着游戏规则,共有一至七组,不同的号码有不同的中奖标准,最高奖为100元,最低为5角。陆陆续续有小学生前去买这种彩票,有的中5角,有的中1元,更多的是没有中奖。

  记者看见一名10岁左右穿着校服的男孩,将1元钱交给女店主,从塑料桶里摸出两张彩票,结果均未中奖,揭开封皮显示:“再接再厉”四个字。

  该男孩告诉记者:“每天家里给我十多元零花钱,我除了买饮料就是拿来买彩票。我最高中过两元钱。要是中到100元,那就爽死了。”记者问他家长是否知道他买这种彩票,他说一直不敢让家人知道。

  记者仔细观察过这种彩票,其形状如邮票一般大小,封面采用少年儿童喜爱的网路游戏《跑跑卡丁车》的卡通图案,上面没有任何生产厂家的地址和电话。

  买彩顶多中一两元

  本月19日上午,记者根据报料人提供的线索,来到建设大马路小学门口,一家卖儿童玩具和小食品的店铺里,围着一群小学生在购买一种“一揭大惊喜”的卡通彩票,每张5角钱。一撕开封皮,就现出人民币面值20元、10元、5元等彩色图案(缩样),封皮上写着“即买即揭即中,现金等你拿,机会多多,奖金多多。”

  就在撕开彩票封皮的刹那间,孩子们无不闪现出渴望的目光。通常撕开一看里面现出面值20元或10元等人民币的图案,上面会印有“谢谢惠顾”四个字,表示未中奖。记者看见也有面值1元、2元的图案上没有“谢谢惠顾”字样,店主就会给中奖的孩子兑现奖金1元或者2元。

  这种彩票背面印有“游戏规则”:揭开奖卡,抽中完整图案即为中相等值奖金。每盒必中,50元以上奖金由厂商支付,伍角、壹元、贰元、伍元、拾元由零售商支付。(厂印为准)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厂商所有。可是从该彩票的包装盒到每一张彩票,都没有厂商的地址和电话。

  记者佯称在番禺一所小学附近开了一家小卖部,有意经营此类彩票,一店主就告诉记者进货地点以及个中利润情况。“那上面写中100元和50元,都是写出来好看的,哪有可能真的中到?中1元、2元和5角的就有。一盒彩票142张,只有两张是中奖5元的,你把这两张拿掉。5元的都没得中。”

  私彩来自批发市场

  19日下午,记者根据该店主提供的进货地点,来到一德路批发市场谊园商城,只见跑跑卡丁车、怪兽史莱克、多拉A梦、大耳朵图图等名目繁多的卡通彩票,在此都有批发,每盒只要两三元,一盒142张至163张不等。

  一名50岁左右的女店主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以便让记者吃个定心丸:“这种彩票是包你赚钱的。就拿这种163张的来说,中奖的虽然有70来张,但绝大多数是中5角钱的,总共奖金不到60元钱。卖出去是5角钱一张,一盒就卖81.5元。卖出去一盒就净赚20多元,你要是把放在最上面的两张中奖5元的拿掉,又可多赚10元。一盒就能赚30多元。”

  据该店主透露,这些卡通彩票是有专人送货到该商城的店铺进行批发和零售。彩票上写着所谓的“商家”,实际上就是一些地下印刷厂。“这种东西就是在小学门口附近好卖,中学生都买得少。主要是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最喜欢买。天天想着中100元,哪有这种好事。很多人从我这里进货,都说好卖,说有的小孩买得上瘾了。”(报料人黎先生,二等奖200元)

  

卡通私彩攫夺小学生心灵私彩来自批发市场

  图:一名小学生花1元钱买了两张彩票,打开一看两张都没中奖 喻彬 摄

  ■大城小议:真是有法不依

  唐螂

  将儿童产品接轨“亚文化”,自觉不自觉地把暴力、色情、欲望等不良的价值观,捆绑到卡通上招徕孩子,可以说是学校门前不少小商店的惯伎。商家实际上心知肚明:自己每天赚来的钱并不光明正大。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原先偷偷摸摸的勾当,大有成行成市的趋势。

  无论是青少年保护法规和工商管理法规,还是文化管理和知识产权法规,都规定可取缔这种“亚文化”产品的泛滥。但是由于在有关部门那里,往往既缺乏甄别能力又缺乏管理能力,把这类经营看作是“小儿科”,故而,这些“游击队”得以星火燎原。

  不可否认,这类少儿“亚文化”产品的产销,已经形成一个产业,每年交易惊人。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对主流文化的消解力,是多么巨大,难怪家长、老师无不忧心忡忡。

  事实上,不依靠社会力量,恐怕难以遏制这股风气的蔓延。其实,这类小店的出租,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学校那里,但业主却不管自己的租户干什么;每天街道的保安联防人员,也最晓得那些小店在干什么……能不能对这类“亚文化”产品的产销,真正来个雷霆之击?

  (编辑:左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