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障农民工在哈过得充实踏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02:11 哈尔滨日报
编前话 应当看到,农民工为哈尔滨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关注这部分群体在哈的文化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近期网民们交流热议的话题。在一些人的眼里,每到天气寒冷季节,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是贫乏的;在一些人的眼里,农民工似乎总和赌博、看低俗的“二人转”连在一起。对此,网民赫东提出“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和城市文明建设工作的规划中来,积极为农民工享受免费或优惠的文化服务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设施的作用,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民工生活”的很好建议。 年关即将来临,让人感动的是许多市民、网民能够关心即将回家的农民工。许多网民认为,让农民工也住上暖屋子、让农民工子女入学享受平等待遇,是农民工在哈踏实生活的根基和保证。“当我们为自家能住上暖屋子而庆幸,当我们能为自己的子女进入名校而自豪的时候,也应设身处地想到农民工的处境,”网民小刚呼唤社会给他们以关爱,让农民工像城市市民一样充实而踏实地生活在这个城市中。 关于在哈农民工生活 ●不该在低俗节目中找乐 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在哈尔滨市谋生的农民工往往被边缘化,建筑行业尤为突出。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打工收入非常有限,难以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未予重视。 据我所知,随着冬季的临近,到二人转剧场找“乐子”成了一些农民工打发业余时间的选择之一,且有些农民工聊起低俗的“二人转”、“荤”段子津津乐道。这种“二人转”节目多在公园、剧场等场所表演,表演时以下流动作、侮辱性语言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我认为,进入秋冬季节,有关部门应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议事日程,纳入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和城市文明建设工作规划,纳入城市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范围。文化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享受免费或优惠的文化服务提供条件。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设施的作用,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民工生活,创作农民工喜闻乐见的节目,送电影、送图书进工地;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文化经营活动,净化农民工文化生活环境。 网民 赫东 ●也应保障农民工住上“暖屋子” 为改善进城农民工住宿条件,近年来,不少地方专为农民工量身定做了价廉物美的民工住宅,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随着冬季的到来,当社会上大张旗鼓地为市民营造“暖屋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身边的农民工的住宿条件又是怎样? 几天前,我在一栋尚未盖好的公寓楼见到了一个家住河南的黄姓农民工,其为道里区某住宅楼做防水工程。黄某说:“每到入冬,我们根本没有固定住处,干到哪儿就住到哪儿。”他同乡20多个工友,分别住在四面透风、窗户挡着塑料布的没盖好的楼内,床铺是10人的通铺,由于还在施工,地上湿漉漉的,房间里非常潮湿。 建设部早在2005年就颁布实施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但不符合规定的工地有很多。 一般说,农民工大都很年轻,这使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太在乎,但实际上恶劣的居住环境正在给他们造成身体伤害。省武警医院曾为农民工进行过免费体检。由于农民工居住条件差,居住环境阴冷潮湿,有的患上前列腺炎、泌尿生殖器肿瘤等泌尿性疾病,而患病农民工接受正规治疗的寥寥无几。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者,农民越来越多地走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中的住宿条件也成了一个大问题。为此应鼓励开发商建造民工住宅、民工公寓,为农民工提供较低价格或房租的住房,让农民工也住上“暖屋子”。 网民 小刚 ●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平等教育权利 近年来,在哈农民工子女入学比例逐渐提高,但也存在另一个问题,一些农民工子女因种种条件所限,失学比例同样也在增加。首先,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上不了好学校。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且绝大部分上不了重点公办中小学。其次,相当部分农民工子女上学费用高,有的学校甚至偷偷摸摸收取高价学费。尽管有关部门都努力取消或降低农民工借读费和赞助费,但教育费用仍然是农民工家庭最大负担。农民工子女在小学阶段,一般每学期借读费在300—400元;中学阶段500元左右。过高的借读费、赞助费及其他教育支出,常常使农民工难以承受。进城农民工作为繁荣和发展城市的贡献者,他们理应同等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包括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统一的教育权利和标准。但是,由于户籍制度、财政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统一的教育权利和标准长期落不到实处。 刚刚实施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扫除了管理体制上的障碍,为农民工子女平等的上学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前,义务教育经费基本上拨到农民工子女户口所在地,许多城镇公立学校接纳了农民工子女,却得不到相应的财政补贴。即使有财政补贴,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学籍管理,也容易出现误差。统一的学籍管理解除了一些城镇公立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而无财政支持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借读费、赞助费等的取消,让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网民 金龟子 ●无人售票不该让服务降等级 现在哈尔滨的公交车已没有了售票员这个岗位,但是一旦没有了售票员人们还真是感到有些不方便。上车时司机不仅要看着乘客刷卡的事情,还要兼顾后门下车的乘客,到了冬季带来不方便的事就更多了。上车后,一些外地人或对该线路比较陌生的乘客就要向司机问询他们要去的目的地在哪站下车,如果是可以直达还好,司机告诉他哪站就行了,可是如果需要换乘的话就麻烦了,若遇上同时有几个人问路的话,司机还真是应付不过来。如果司机在开车进程中一边帮乘客想在哪下车,再换乘哪路车,这其中的安全隐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我遇到过几次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帮他们答疑,结果都开出去多半站地了司机还没答上来,我知道这不是司机对路况不熟悉,而是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开车上,而且还要应付路上的许多看似很小的突发事件:比如有其他车加塞、有骑车人突然横过马路等等。由此,司机为了不分散开车精力,有时根本无暇顾及乘客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看到更多的时候是其他乘客替司机回答问题,有的司机甚至不耐烦解答,冲乘客发起了脾气。再有,对于乘车的老年人或是需要照顾的人,谁来帮他们找座位?司机是不可能离开座位帮助找的。虽然现在公交车实行了无人售票服务,但总不该让服务也降等级呀,既然很多公交车辆都安装了报站器这类服务装置,可我听到很多的是“某某企业提醒你,某某车站到了”这类夹杂广告内容的报站服务。由此我想到,为何公交部门就不能将所播报的内容更加丰富些,少播报些广告词语,多些服务内容,让司机开车不再分心呢。网民 小果 ●88路联运另设发车站点等客 作为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学生,我经常乘坐88路联运车到江南。一直以来,88路联运车在商业大学门前站台硬性等客,犹如另设了一个始发站点,一些车辆等客超过六七分钟是常事,有时等客长达10分钟,更有甚者,有的车辆驶入该站台后,竟向前面的等客车辆倒客。88路硬性等客问题,浪费了乘客的大量时间,也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不久前的一天13时50分,我和几名同学在商业大学门前看到,一辆车号为黑A83247的88路联运车在商业大学门前等客8分钟,待乘客上满后离去。次日5时,在商业大学门前,我又发现黑A91110号、黑A91996号两台88路联运车同时在该站台等客,其中黑A91110号等客5分钟先开走了,而黑A91996又等了2分钟,待5时07分黑A84730号开来后,黑A91996这才驶出站台。5时10分88路黑A83467号车驶来,黑A84730号车又开走了。我在现场观察了50分钟,发现驶入该站台的11台88路联运车都存在等客现象,最长等客时间7分钟。 难道商业大学门前站台是该路车队所设的另一个发车站点吗?非也,其前一站龙江第一村才是真正的发车站点。更何况其所设的所谓发车站点并没有经过管理部门批准,而且根据《哈尔滨公交管理条例》,车辆硬性等客是违规的。 网民 雪旺 关于公交车辆管理 ●街道名称应更具文化底蕴 在我们家附近,有一条名称很洋气的街道———埃德蒙顿路。这条路的得名是因为哈尔滨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省会埃德蒙顿市是友好城市。如果单从路的名字看,无所谓好坏。其实哈尔滨与很多外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如果能在埃德蒙顿路上某个新区附近,多用几个友好城市的名字来命名街路,就能使人感受到哈尔滨与外国城市友好交往的气氛。因此,城市街道在一定区域内要形成有机的组合,这才能彰显和提升街道名称的文化内涵。 街道名称的组合还应有新的解释,不一定在新开发区可以这样做,在一些老城区,因为整体拆迁,很多旧的街道也不复存在了,这时候也可以用新名字来命名。但要考虑整体风格的一致。比如在道外区,街道的名称在中国传统民俗方面味道比较浓,新街道名称就要与老街道名称相协调。这样才能使街道的名称更具文化品位。 网民 一光年 关于哈尔滨街道命名 ●像经营城市那样经营街道命名 城市街道命名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随便给街道命名,可能会留下永远的遗憾。现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新命名的街道越来越多,应如何弥补因命名街道而带来的不足呢?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街道命名库,便于从中筛选;其次,改变街名命名的方式,充分调动大家的智慧,让百姓直接参与到街道命名中来,把百姓的意见和专家的观点结合起来。 中国有很多大江大河、名川山脉,哪些适合用来做街名,哪些不合适,选择什么样的江河、山峰名字为哈尔滨街道增色,这也应该事先有个统筹规划。群力新区在命名小区新街道的时候,在网上进行有奖征集活动。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数千位热心人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些热心人起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街道名称。让百姓充分发表意见,像经营城市那样来经营街道名称,这对街道命名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办法。 网民 乾晨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