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骗入门先培训 明星照冒充富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06:22 重庆时报

  

婚骗入门先培训
昨日,民警展示诈骗团伙使用的银行卡、手机等涉案物品本报记者 毛仁东 摄

  千里迢迢来到重庆,想见到通过婚介所联系的“富婆”,谁知不仅婚介所的地址不存在,自己花钱得到的“富婆”照片竟是国内的影视明星……昨日,市公安局通报,我市警方成功破获一批公安部、市公安局挂牌督办的婚介诈骗系列案,这是我市破获的此类案件中作案人数最多、诈骗金额最大的一起,涉及受害者遍及全国28个省市地区,涉及受害者200余人。

  窝点搜出40本“业绩”笔记

  2007年6月中旬,渝中区公安分局刑警支队经过近一个月的摸排侦查发现,渝中区较场口一大厦内的华美咨询公司涉嫌婚姻诈骗。

  7月24日,渝中区公安分局刑警支队民警30余人突击搜查华美咨询公司的3间办公室,捉获涉嫌婚骗人员向平、肖蓓、肖晴等13人,查获作案用的手机和小灵通50余部,记录诈骗情况的记录本40余本。

  经审查,13名嫌疑人共交代案件200余件,涉案金额150多万元,涉及受害人200余人。

  下载美女图片打广告

  记者了解到,该婚骗团伙以外省籍人员为主要侵害对象,受害人遍及安徽、浙江、江苏、湖北、上海、西藏、山东、湖南等全国28个省市地区,多为农民或在外打工的农民工。

  犯罪嫌疑人先让广告业务员在网上下载美女图片、编撰广告词,提供作案银行卡,再在小报上刊登虚假征婚交友广告,甚至以明星宣传画冒充富婆照片,很多不知情的外地人往往就此上钩,甚至来渝相亲。

  下班集体走 防止找“外水”

  市刑警总队政委王志勇称,该团伙犯罪嫌疑人成分结构复杂,以本市闲杂、无业人员为主,以亲友、同事、朋友等关系勾结成伙。其中,女性嫌疑人占绝大多数,年龄介于25~60岁之间,多具有一定婚托经验。

  团伙以“公司”管理的模式实施集团化犯罪,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赃比例,成员分工明确,新人进入必须通过熟人介绍。下班后集体离开,防止有人溜回公司利用“资源”找“外水”;把所有成员打过的广告进行登记,以防他们接“私活” 。

  据王志勇介绍,他们同时还利用婚介所的名义,租用正规婚介所办公桌或交管理费的方式实施犯罪。犯罪嫌疑人积累一定经验后,往往另起炉灶“单干”,纠合亲朋好友继续作案。

  用6部电话转换角色

  一女子4个月骗40起

  此次落网的婚骗嫌疑人张小玲今年只有23岁,今年初经熟人介绍“入行”,刚加入时还按照“行规”接受了一周的“上岗培训”,学习内容是如何通过电话取得外地男子的信任、关系到哪一步应该说什么话、怎样从男子那里把钱骗过来等。

  “上岗”4个月后,张小玲凭着“天赋”很快成了婚骗行业的高手,随后成了传授经验的“老师”。在短短的4个月中,嫌疑人张小玲便实施诈骗40余起,涉及金额近20万元。据民警介绍,最多时她可以同时使用6部小灵通,“变身”成不同的角色(老板、公务员、“富婆”等)和外地“上钩”的男子通话,进行诈骗。

  本报记者 周雪莲

  相关链接》

  婚介诈骗演变

  “三步曲”

  2004年下半年以前:多表现为婚介公司收取介绍费后,安排婚托与登记者见面,但见了一两次面后就消失了,以此骗取登记者的介绍费,每次诈骗金额200~500元不等,多不够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以逃避打击。

  2004年底到2005年底:逐步发展成婚托到婚介所或者到报刊、杂志上刊登征婚广告,以征婚交友为名骗取外地受害人的钱财。一般以要求受害人为其购买各种物品,找受害人借钱等手段达到骗财目的。骗取次数不多,金额不大。

  2006年初至今:演变为犯罪嫌疑人在报刊、杂志上大量刊登征婚交友、富婆借种、富婆投资、收养小孩、报复丈夫、寂寞交友等虚假广告,以缴纳手续费、诚信金、保证金、税款、购买礼物等为借口,骗取受害人钱财。此种诈骗方式涉及区域广、影响大、受害人多、每次涉案金额少则千余元,多则十几万元,是目前婚骗犯罪的主要行骗方式。

  民警提醒:

  莫轻信征婚广告

  警方人士呼吁,不要轻信各种征婚交友广告,不要贪图财色和有“一夜暴富”的幻想,应提高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如若被骗,要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同时欢迎广大市民积极检举揭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