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骑牛风波”的深层次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07:43 河北日报
自从几天前,“中国游客在华尔街骑铜牛”的照片被曝光以来,就一直被当成“中国人不文明,出丑出到了全世界”的有力证据来痛贬的。但让始作俑者感到脸上有一点挂不住的是,很快就有网友贴出了各国游客的“骑牛”照片,其中金发碧眼高鼻梁的老外有的是,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骑在雕塑上照相,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爱好”。(11月22日国际在线) 说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爱好,显然是以偏概全了,准确地说,应该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会有一些不怎么文明的成员,看到铜牛、铜马之类的雕塑,就忍不住想上去骑一骑。这样做当然有失文明,但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是绅士的“君子国”,只存在于想象当中,而并不存在于实际生活当中。 因此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将其当作个案来看待就是了,即谁骑牛我们就批评谁不文明,而无须让整个国家和民族一起来“陪绑”。但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几天来的舆论却几乎是一边倒地批评中国人素质低。国内的舆论自责之严厉,让北美的侨胞也看不下去,认为“国内媒体报道小题大做”。 显然,在外国人面前,尤其是西方人面前自惭形秽,已经成了某些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骑铜牛”照片暗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他们也就习惯性地出来讨伐了。至于是不是只有中国人才会骑牛这样的问题,他们当时可能连想也没有想。 学者王小东曾将这种现象归结为“逆向的种族主义”。国人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自惭形秽、以至于习惯性地自我贬低的心理,倒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从历史的大背景看,我认为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在于自近代以来,原本是自成体系的中国,被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纳入了一个由他们主导的世界体系中去。在这个体系中,一切游戏规则都是由西方制定的,主要的价值观都是由西方输出的,分配给中国的角色是规则的接受者。这样的一个基本格局,决定了中国人在世界体系中的心态,有点像一个初入大城市的乡下人,总是惴惴不安,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怀疑是自己的错,而不敢去质疑这些规则和价值观本身,更想不到去参与制定或修改它们。 近三十年来,我们选择了融入世界。虽然这一次不是“被迫纳入”而是主动选择的,但中国作为规则的接受者这样的角色似乎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口号就是“与国际接轨”。所谓“接轨”,当然是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了。在这样的格局中,部分国人有自卑和媚外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是到了改变这种状态的时候了。中国有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史,有100多年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还有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史,如此丰厚的历史积淀,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我们理应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也理应成为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者(当然,这并不排斥继续吸收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在我看来,如果中国不能在这两个方面取得和西方比肩的地位,则GDP再高,也不能算真正的崛起。 我相信,一旦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关系从单方面的“学生—先生”的关系,转变成互为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则中国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就一定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平和。类似“骑牛”这样的事情,就能真的成为一种纯粹的个案,而不再会演变成一场被赋予过多含义的风波了。 常梦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