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谐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08:5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访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

  ■本报记者林卫陈勇袁敏上任仅4个多月就将所辖区(市)县跑了个遍,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满脑子装着对南充下一步发展的思索: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创新机制体制抓发展,真心实意改善民生。“全面小康”、“和谐南充”成为南充市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执政追求。

  定位: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

  记者:提出这样的目标定位,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刘宏建:南充是川东北重镇,经济总量2006年排在全省第六位,居川东北六市第二。南充是川东北唯一的大城市,与成渝构成准三角物流区,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科教文化实力较强,天然气、水能、盐卤等资源丰富。另外,南充处于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在川东北经济区中处于“龙头”地位。

  记者:要达成这一目标,似乎任重道远。

  刘宏建:是的,加快发展是南充的当务之急。一是通过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城市品牌,对周边城市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二是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特大城市,形成较强的带动功能;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集聚中心,形成较强的集聚功能;四是巩固和提升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地位,进一步扩大城市辐射半径,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记者:从“大城市”到“特大城市”,支撑点在何处?

  刘宏建:最重要的支撑在产业。结合南充的历史沿革、特色产业和文化传承,我们找准了优势产业:一是丝纺服装产业,有成熟的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以及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加快整合发展的重大契机;二是商贸服务业,南充有735万人口,人气旺、市场广、商机多,可辐射周边近3000万人口;三是石油天然气化工,有进一步做强做大的优势产业基础,其他如汽车汽配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都正在成为南充的优势产业。

  民生:构建和谐南充的基石

  记者: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市,南充改善民生的状况如何?

  刘宏建: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发展和稳定、关系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2006年全市人均纯收入668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还有6万多人,各种遗留问题还很多,解决民生问题的任务非常艰巨。

  记者:越是艰巨,越需努力。能谈谈目前的主要举措吗?

  刘宏建:我们要集中一年左右的时间,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从长远讲,着重从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入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改善民生,既要从大处着眼,也要从小处着手。我们要求领导干部经常进社区、下乡村,听取群众呼声。比如,城市不少小区用电难,我们发现一处就及时整改一处,目前已解决了8个居民小区的用电问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市、县将配套资金2.86亿元,计划新增就业3.7万人,纳入城镇居民低保17.22万人、农村低保11.77万人,“五保”供养5.09万人。到2011年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

  体制机制:为发展添活力

  记者:增强实力与改善民生,都要通过跨越发展来实现。有什么具体思路?

  刘宏建: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要结合南充实际,打破常规,破除落后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体制机制。要按市场规律办事,用市场经济理念思考问题、研究工作。要创新工作方法,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快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建设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之,要用有效的监督解决执行力、中梗阻、不落实等问题,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