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后上市时代”的传媒问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13:40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有媒体报道了一个事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获得了数亿元的富余流动资金,但集团管理者们却发现,要把这笔钱“有效率”地花出去并不容易,由于目前出版企业跨地域兼并尚存在地方行政阻力,集团又不想把资金投到自己不熟悉的非主业领域,最后,管理层决定趁着股市持续飘红的大好时机,投向资本市场,数月之后,获利颇丰。怎么看媒体拿到了钱花不出去的问题? 喻国明:这就是体制性的障碍,权力的疆界限制了媒介发展的疆界。我们国家前一段时间媒介的兼并和扩张,还是权力主导的,实际上,真正应该实现的,是资本扩张模式,资本逻辑之下的市场边界跟行政的边界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上市也不能一窝蜂,中国容易一窝蜂,我不赞成所有的媒介都以上市的方式来解决它的社会化、市场化问题,其他的比如私募的方式,还有员工持股的方式,可能焕发出来的积极性一点也不比上市少。定向私募的话,可能有利于某个行业报来扩张自己在某个行业里的影响力,这些东西都可以考虑。 而且,上市也好,私募也好,一定要跟你的商业计划连在一起的,不是为了圈钱而圈钱,像北青报,圈来了十个亿,但它想做的方向是政策不允许的,比如投资电视,它没有拿到电视的牌照,那钱就趴在银行的账户上,成为了一个负担。总的来看,商业计划书必须要有可行性,不仅有市场上的可行性,还要有政策上的可行性。 南都周刊:我们来聊一聊“后上市时代”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曾出现过报纸老板或者股东明里暗里,向主编传递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影响报纸的导向,比如以抛售股权作威胁,要求该报不要再刊载不利于股东利益的新闻。有主编曾谈到“尽管我们的报纸可以猛烈批评政府、批评首相,但显然我不能批评我的老板”。资本化之后,中国媒体会遭遇这个问题吗? 喻国明:这样一种说法也已经是过时的了。不管是投资者,还是报纸自己的老板,如果出了丑闻,我相信,在西方国家,每一个媒体都会率先报道。 南都周刊:主编敢这样做吗?对方会以抛售股权作威胁。 喻国明:他当然敢做,这是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因为你不做,对你报纸的损害更大。在信息非常畅通的情况下,你不报道,就把自己置于公信力绝对折损的状态。这对老板来说,也不是它的利益所在,这是它的一笔生意啊,如果这笔生意做砸了,同时自己又违法犯罪了,那不是双输吗?所以不报道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我看过好几个案例,比如自己老板超速行驶了,被警察罚了,它自己的报纸会首先报道出来,不会隐瞒,因为无从隐瞒,你不报别人也会报,你报了还有某种影响舆论的可能,而且你可能有更多独家消息,说这一天老板怎么怎么样了,还有与公众沟通的某种影响。 即使退回到过去的情况,说自己老板不敢批评,但实际上,在市场上面,不可能有一个独占的独裁者,市场永远都是多元的,在此情况下,你不说你的,我不说我的,但是我们可以互相说,彼此之间的交叉死角是比较小的。而行政权力的控制,整个社会是一体的、一元化的,它的死角就会比较多,跟资本控制是不一样的。市场对于民主的亲和,永远比行政对民主的亲和要自然得多。 南都周刊稿件,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