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年底完成初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05:1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锦江上白鹭翩翩,丽日里开窗见山,成都看得见、摸得着的良好生态为成都市民、外地游客所称道……目前,成都正在为“生态市”这个惠及上千万成都市民及子孙的目标勾画蓝图。近日,市农工民主党的提案《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脚踏实地共创成都生态市》得到回复,市环保局称,《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待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出台后将交由市人大审定。

  绿色蓝图 8年建成生态市

  即将完成初稿的《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用8年左右将成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市。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大于或等于45%、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大于或等于1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或等于每人11平方米……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三大类共28项生态市建设指标。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市现状,《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正在加紧制定当中,今年年底将完成初稿,计划用8年左右将成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市。

  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昨日告诉记者,要达到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28项指标,对成都来说不是一件难事,规划中也涉及了相应的措施和标准,关键是要真正体现生态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

  “绿肺”定位 将划定全市生态功能区

  《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有两个重点:一是明确不同生态功能区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服务功能,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提出最适合成都的景观格局模式。

  规划重点在于确定我市生态功能区划,明确不同生态功能区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服务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并构建维持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安全、稳定的自然生态体系,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通过生态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规划还将提出最适合成都的景观格局模式,将成都市范围内分布的森林、湿地等建设成为水源涵养、物种保护所必须的结构性生态控制区,依托河流和交通主干道构建有足够宽度和良好连通性的绿色生态通道,以满足物种、能量和信息在空间的传播。

  专家访谈

  成都应“林中有城城中有林”

  市政府参事、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原院长孙传敏分析说,成都一直被一根环保的“软肋”所困扰,那就是身处盆地的地理环境。四周的高山使成都的空气不好向外扩散,易形成污染,“但通过工业布局调整和集中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兴起、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等措施,成都环保在全国来说已经做得很好”。

  市农工民主党的提案认为,建设生态城市要攻克几个难关:污染土壤的治理、水环境质量达标、生物多样性受到有效保护、矿山采集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等。提案还强调,要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让成都市民充分享受到自然环境带来的健康、快乐、休闲、优雅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利益,实现“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模式。

  新闻延伸

  生态文明指数 成都领军西部

  近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教授组成的中国和谐发展课题组公布了我国首个评价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指数排名。这个以“生态文明指数”为重要指标的科学发展“龙虎榜”显示,成都在被调查的41个城市中排名第十一位,位居西部地区榜首。

  中国和谐发展课题组首席专家、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鲍宗豪来蓉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生态文明是城市和谐发展的目标和归宿,我国城市发展方式存在“唯城市竞争力”价值取向,造成不少城市生态赤字,土地资源缺失和流失、空气和水的污染等等。鲍宗豪表示,今后每两年将发表一次中国城市和谐发展指数,试图为中国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一种较客观合理的评价工具和指示器。

  链接

  生态市主要标志: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本报记者 刘- 谢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