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江阴”试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09:36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王运宝

  GDP崇拜之所以顽固,主要原因在于政绩考核机制。幸福江阴的实践,直接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复杂的幸福指数纳入政绩考核体系,这是一次大胆的探索。江阴的试验,无论成败都具有标本价值。

  10月20日,十七大召开期间,求是《小康》杂志社、国家统计局与江阴市共同在北京举办“科学发展在江阴———幸福江阴高层论坛”,这是继去年7月,江阴在北京召开幸福江阴研讨会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幸福江阴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幸福江阴”作为基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型,选择在十七大期间召开高规格的论坛,与大会主题形成了某种呼应与共鸣。

  从2006年开始,“幸福”成为江阴全市最流行的词语,“幸福指数”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新概念。放眼全国,虽然不少机构和城市已经推出了各种“幸福指数”,而把“幸福指数”纳入政绩考核体系的地方政府,目前唯有江阴一家。在很多地方仍然沉浸于对GDP保持盲目崇拜的背景下,“幸福江阴”无疑具有标本意义。

  正如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司长鲜祖德的评价,“幸福江阴”是地方政府执政理念从单纯注重GDP到突出民生和谐的一次深刻嬗变。江阴的这一率先创举,对全国其他城市研究幸福指数、建设幸福城市具有重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五民五好”幸福指标

  “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经济争什么?全面小康以后干什么?我们对自身的发展路径、发展理念和发展追求进行了冷静地审视。”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说道,“富裕不等于幸福,口袋里有钱,心情不那么好,生活质量不那么高,就说不上是幸福。我们经济发展到底为了什么?江阴进入了全国百强县的第一方阵,赢得了一个应有的地位,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下一步怎么来争第一保前列?”

  2005年4月,朱民阳主政江阴后,提出“幸福江阴”的构想,此后,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探讨,幸福江阴的蓝图开始渐渐形成。到2006年6月,江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幸福江阴的新理念:“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从此,“五好”成为尽人皆知的精炼性概括。

  但是,幸福是一种很难量化的东西,其主观性很强。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就有不同的幸福感:有人逢年过节能吃大肉一碗,已经幸福无比;有人天天山珍海味一桌,但仍觉苦恼。幸福指数是可以测算的吗?如何测算?目前关于幸福指数的报告,大多都是由一些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研究团体或个人发布的。不同的测算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如何才能找出共性?如何找到一个最大的公约数来设计幸福指数?在当前的压力型考核体系中,如何使幸福指数可统计、可感受、可检查,使之成为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这都是幸福指数研究者的难题。从技术上说,对幸福指数的测算,很难有一个通行的、公认的标准。

  面对困难,江阴从2006年开始,迈出了探索的脚步。

  为使“幸福江阴”操作性更强,江阴专门邀请江苏省小康专家组和江苏省委党校专家,协助研究制定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还邀请了中央财政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委集思广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指标体系的理论支撑、动力来源和实践路径。2006年10月11日,十易其稿的“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正式出炉。

  这套体系共设有50余个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各占60%和40%的权重。其最大亮点是突破了传统的考核框架,减少“硬性指标”,突出“民生指标”,实现幸福指数与GDP的同步提高。

  对应“五好”,江阴分四大类确定相应的指标体系,设定了相应的目标值和测评权数。比如,在“人人都有好工作”的目标下,设定了就业岗位从原来每年4万多个提高到每年5万个的目标值;在“家家都有好收入”的目标中,突出“置业和创业”,在提高家庭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的同时,提高保障性收入;在“处处都有好环境”的目标中,突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文明社区达标率目标值超过90%;在“天天都有好心情”的目标中,突出“科教优先、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从原来的18.6%提高到23%以上,农村文化场所普及率达到100%;在“人人都有好身体”的目标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目标值达到100%,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目标值超过3平方米。

  对此,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曲福田分析认为,“五好”的顺序首先是就业,然后是收入,其次是环境、和谐加上文明健康,它与现代化的要求、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等相辅相成。

  江阴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计军参与了综合指标体系的制定过程,他介绍说,“幸福指标的出炉,一共修改了12次。每次修改的背后都是征求意见的结果,在基层就至少举办了几十场座谈会。”为了让幸福指标科学化,江阴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征求意见的对象主要面向老百姓。江阴市委、市政府在城乡全面开展“幸福指标大家选”活动,50项幸福主客观指标公示于民,让老百姓自主选择他们关注的10大指标,2万多群众积极参与、踊跃建言,2个多月的时间里,总投票数突破16万张。因为许多指标非常贴近老百姓的需要和生活,因此他们对指标十分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许多都被新修订版本所吸收。“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朱民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语气简洁明快。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江阴对幸福的理解正在变得具体起来。从“五好”幸福蓝图到民选幸福指标,江阴完成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新突破。

  “针线活”与“大手笔”

  从2006年9月8日起,江阴市在江苏省内率先启动了对农村参保对象免费体检的活动,65万参保农民成为这一“幸福工程”的直接受益者。退休工人朱建华指着自己写在登记表上的名字感叹道:“百姓健康有人‘买单’,这就是幸福!”免费体检共设内科、外科、五官科、辅助检查四类,包括了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B超、心电图等16个项目。

  小康不小康,关键要健康;幸福不幸福,健康是基础。“人人都有好身体”是幸福江阴的重要内涵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江阴市卫生局副局长吴建龙介绍说,很多老农以前一辈子都没享受过体检,自己身体有病也往往要到最后才知道。为了让江阴农民也能“小病早知道,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政府专门出资2000万,安排了免费体检。这项深受底层欢迎的“幸福工程”,将在江阴持续下去,今后每两年政府都会为农民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这次免费体检,成为“五好”幸福江阴综合指标体系中,“人人都有好身体”的一次具体实践。像这样细致入微的“针线活”,从2006年开始,江阴在多个方面同时展开。

  比如,在为65万农民送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大礼”的同时,又为全市267个行政村免费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的“文化大礼”。然后,在10月21日,又推出一项实质性新举措:启动4.7万名城镇退休职工免费体检活动,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

  就在江阴市推出这一系列“针线活”的同时,也制定了“大手笔”的创新性工作举措,主要包括: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把“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落到实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2007年农民人均医疗费用同比下降近500元;全市48654名残疾人全部参加医保,2560名特困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今明两年新增绿地7000多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实施“五年万人”创业培训工程;由市财政建立专项基金881万元,以政府采购形式,开展以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下乡为内容的“幸福进万家”活动。

  “使发展的过程更具亲和力。”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关于幸福江阴的评价中,“亲和力”一词可谓恰到好处。“幸福江阴最有意义的一点是将经济指标的增长这一比较抽象的指标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切身感受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江阴的老百姓都能切身感受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评论道。

  而在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副所长康君看来,幸福江阴是一份富有真情实感的政绩表,“什么是良好的政府、什么是好的执政?一句话,就是引导百姓获得最大的幸福和最小痛苦的一个艺术。”可以说,“幸福江阴”实验,不仅是这种独特“艺术”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在探索苏南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方向。

  执政理念悄然变化

  演绎“幸福进行曲”

  6月底,一项对1200多名市民的抽样调查表明:江阴百姓对自己的幸福感平均打分为86.29分;97.83%的江阴人认为作为江阴人感到自豪、幸福;81.39%的江阴人认为自己和家人身体很健康;85.43%的江阴人感到心情很快乐。

  对此,朱民阳认为,江阴未来的发展,必须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增长,让老百姓既享受到物质财富增长带来的快乐,又感受到精神财富增长带来的愉悦。朱民阳把整个“幸福江阴”的指标体系变成3张表:一张是江苏省委、无锡市委对江阴现代化和小康指标考核表;第二张是“五好”指标,老百姓的感受和认同;第三张是民意测验表———通过抽样调查,从幸福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身体健康指数、工作收入满意度来综合群众的“感觉”。

  独特的“幸福观”,使江阴市委的执政理念正在发生悄然改变,江阴市正以扎实的举措使这一理念成为现实。

  但是在一开始,就有人担心:“幸福江阴”是一个务实的指标体系吗?

  对此,朱民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要是想出风头,还不如盖一座楼。”这套幸福指数的核心,与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的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等国家大政方针,具有很多方面的共鸣与呼应。特别是江阴将幸福指数纳入政绩考核的大胆实验,无疑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追求增长速度、追求GDP或者攀比GDP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到解决的,有着深层的体制和制度上的问题,怎么办?”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要有一些新的指标,使大家的注意力都能够转到新的更重要的指标上来。”

  在这方面,江阴是国内第一个把幸福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的地方。根据江阴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2007年全市机关考核中,“幸福江阴”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首度列入全市机关工作综合考核体系。

  比如,在江阴市“关于2007年度镇机关工作综合考核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对镇机关的考核实行180分制。其中,共性指标考核分值为140分,个性指标考核分值为10分,群众评议分值为30分。值得注意的是,这套考核指标体系特别强调“主观感受”———即30分的群众评议分值,涉及民主法制、公平诚信、执政为民、主观幸福感受、综合评价、有关建议等六个方面的20个项目,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式,由群众来进行评价。按朱民阳的话说,幸福不幸福还要由老百姓来检验,要百姓出题,政府作答,人民评判。“这样做,政府等于把自己赶上了绝路。”拿着手中尚未最后定稿的2007年度镇机关工作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江阴市委秘书长计军感慨而言。

  正是在这种新的政绩考核实验的作用下,江阴市的执政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嬗变,就像金凤村党总支书记卫乐平说的那个形象比喻一样:“村干部是最小的官,我就是一件最贴身的内衣,这件内衣如果质量好,就会感到温暖;质量不好,老百姓就会感觉到寒冷。所以,我这个村官作用非常重要。建设幸福江阴,村官是第一道防线。”

  在全国各地,GDP崇拜之所以顽固,主要原因在于政绩

考核机制。幸福江阴的实践,直接触及了问题的核心。复杂的幸福指数纳入政绩考核体系,这是一个积极探索,江阴的试验,无论成败都具有标本价值。

  正如有媒体评论的那样,没有GDP是万万不行的,但仅有GDP是万万不够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的政绩考核体系必将纳入更多GDP以外的指标。这些指标,可能是不久前被媒体热议的绿色GDP,也可能是幸福指数,或者其他的一个什么“非GDP数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