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新周刊:行为经济学提高幸福指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11:16 央视《人物新周刊》
人物新周刊:行为经济学提高幸福指数(图)
董志勇做客《人物新周刊》

  不想好怎么会做?

  行为经济学家董志勇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经常不会按照想好的那么做。

  董志勇教授在参与央视《人物新周刊》的节目时讲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我们买咖啡的时候,经常有大杯、中杯,小杯三种型号,大的卖十五元,中的卖十二,小杯十块。很多人在购买的时候,会注意到小杯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中杯和大杯价格的刺激下,最初的想法会发生改变吗?试验的结果告诉我们,大部分人认为中杯是最划算的选择,人们经常选择中庸之道而忘记了真实的需求。这就是著名的“中杯理论”。

  董教授说,这种消费的行为并不是理性的,而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不是传统经济学中理性十足的“经济人”,行为经济学将人还原成为活生生的容易犯错误的普通人、偏好不一的消费者。” 董教授说,老百姓应该多了解一点行为经济学的常识,这样会让在经济行为中少犯错误,提高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幸福指数。

  同样的一百块钱,一个来自于熬夜加班的加班费,一个是发票刮奖的意外收获。他们的花法会一样吗?董教授说实验呈现了这样的结果:加班费经常被存起来舍不得马上用掉,意外之财经常被用于觥筹交错喝个痛快。如此的范例还有很多。九月开学的时候,学校周边的饭馆显得冷清,因为大部分学生带来的是爹妈的血汗钱,这是用于学习的费用,而奖学金发放的月份,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举杯相庆,这个钱的价值显然和爹妈给的不是一样的。

  董志勇教授说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心理帐户” :人们为来路不同的钱,在心里建立了不同的账户,意外之财和工作挣来的钱是不一样的。而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帐户,让消费的行为快乐和幸福起来,这是行为经济学最终的目的。董教授提供了不少招数。

  招数之一:如果痛苦不可避免,那就让痛苦一次性完成。比如说参加旅游团旅游,先付掉旅行所有的费用和先付一部分钱,然后每次门票费再另付。可能路线、费用都一样,但舒服度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种是怎么玩乐怎么高兴,因为钱已付了;后一种情绪变化会比较大,因为总在掏钱。

  招数之二:如果你有若干个好消息,那就分成几次告诉别人。人们会不厌其烦的听到好消息,而这种愉快的程度会不断累加。

  招数之三:懂得“损失厌恶”的道理,让尽量减少厌恶的情绪。董教授说:“同样是一百块钱,我们发现失去一百块钱给我们带来的痛苦非常的高。而捡到一百块钱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却相对比较少。”在行为经济学里,这叫做损失厌恶的一种倾向。人们对于获得和损失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同样数量的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获得所带来快乐的两倍多。从这个方面来说,就要提高控制自己的厌恶失落情绪的能力,其实即便出现损失也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严重,无形之中这就可以为自己的幸福感增值。

  董志勇博士简介:董志勇,任教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硕士,告诉大家行为经济学也是一门“生活幸福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