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盯上野果以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11:40 央视《致富经》
“红心猕猴桃”. 村民纷纷淘汰老品种,栽培新品种 央视《致富经》2007.11.23日播出:盯上野果以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10月28日下午5点多钟,湖北建始县一个名叫小坪的村寨,村民朱时凯找了好些乡邻帮忙采摘猕猴桃,他家栽种的一亩猕猴桃虽说没到盛产期,依然采摘鲜果760多公斤,刚刚下树就被人买走。 记者:“今天卖了多少钱?” 朱时凯的妻子 田世品:“卖了4610元。” 果子一下树就变成了现钱,本是件兴奋的事儿,可田世品却后悔了。 田世品:“觉得还是今年种少了,这一卖还是有一点心热,明年再发展,把所有的田种上猕猴桃。” 记者:“你家共有几亩田?” 田世品:“三亩田。” 记者:“全部种上是吧?” 田世品:“全部种上。” 原来,田世品是后悔自家猕猴桃栽种的少了。那么,如此值钱的东西,他们为何不大面积栽种呢? 这还得从当地的野生猕猴桃说起。 地处湖北省西部大山区的建始县,森林茂密,植被丰富,山上到处都是野生的猕猴桃。 建始县益寿果品合作社理事长 向绪铭:“这是野生的猕猴桃,漫山遍野都是,它就是长在石头缝里面,然后它结的果,这就是它结的果,野生状态下的就是这样的。大的,大的果,最大的是这么大,这个果又酸又涩,没有好口感。” 这样,就有人零星地把野生猕猴桃移栽到房前屋后,与家生的嫁接,改变了猕猴桃的口味,偶尔还能卖些钱。村民樊海清从中看到商机, 2001年3月,大量移栽野生猕猴桃到山边的坡地里。 建始县花坪乡小坪村村民 樊海清:“这个就是我们原来从山上移栽过来的野生猕猴桃,栽在这个石砟子里的。” 樊海清担心改变了环境,猕猴桃的成活率低,做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举动,四处往田里运石头。 樊海清的妻子 朱绪安:“砌石头,从底下往上慢慢砌,砌了几个月。” 建始县花坪乡小坪村村民 樊海清:“以为石头越多越好,埋了很多石头。” 樊海清把自家的5亩山坡地埋上石头,移栽野生猕猴桃,嫁接了好几个老品种,周边村民也纷纷效仿。大家以为,模拟了野生环境,又嫁接了家生的品种,果子就会变大变甜。可到了收获季节,他们却傻眼了。 樊海清:“果子只这么大一点,又酸又涩,又没有人收购,背到市场上去,三五毛钱一斤没人要。” 樊海清的妻子 朱绪安:“一点口感都没有,也没有人吃。” 他们就不不明白——少量地嫁接能变甜,面积大了为何不行呢?大家谈猕猴桃而色变,懊恼灰心,纷纷毁掉猕猴桃,种上了魔芋。 建始县益寿果品合作社理事长 向绪铭:“差不多毁掉了70%,80%,还有的留几棵观察观察,它实际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 向绪铭是建始县益寿果品合作社理事长,懂得猕猴桃的栽培技术,还有销售渠道。他发现,主要存在技术和品种两个问题。往地里埋石头,事实上是弄巧成拙,不利于施肥和管理。再就是品种严重老化和繁杂。村民零星嫁接时,选择的是优质品种,当然可以改变口味;面积加大了,嫁接的全是老品种,所以酸涩。 向绪铭判断,只要解决品种问题,猕猴桃产业在当地是能发展起来的。这样,还可以吸收新社员,壮大合作社的实力。于是,他从陕西引进了一批“红心猕猴桃”,以合作社的名义,与村民签订栽种合同,可村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谈及猕猴桃就生气。 朱绪安:“又卖不出去呢,又没人要呢,栽那么多吃也吃不完,自己吃也不可能吃那么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合作社亮出了一个杀手锏。 向绪铭:“我们就跟他们签订长期合同,实行了长期的四包合同,最低10年,最长的签20年。” 可是,村里人依然不为之所动,觉得合同就是一张纸,担心变成一纸空文。 刘永彪:“他这个纸上签订的协议,假如他自己没有收入,他都没有收入了,像我们农村说的锅里没有,碗里就没有。” 刘永彪当时不仅自己反对,还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不去栽种猕猴桃。 建始县花坪乡小坪村村民 刘永彪:“给他们一个不支持的态度,我说这个东西不能种,要让别人种了,我们看,如果形势好,我们再搞。” 刘永彪的表弟李圣军外出打过工,他偏不听表哥的那一套,事情从他的身上发生了转机。 刘永彪的表弟 李圣军:“我和他们的个性不一样,我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我出去打过几天工,城里人喜欢吃绿色食品,当时我回来正赶上这个合作社正在推广这个种猕猴桃,所以我就试种了两亩。” 李圣军在合作社的指导下,选择红心猕猴桃优质品种,施足农家底肥,然后按照每亩60株的标准,试种了这两亩猕猴桃。第二年便开始挂果,还彻底改变了猕猴桃的酸涩。 建始县益寿果品合作社理事长 向绪铭:“这个果到这个季节的话,采下来就可以吃了。它的口感很好。” 记者:“采下来就可以吃是吧!” 向绪铭:“对,采下来就可以吃。” 记者:“心是红的。” 向绪铭:“对,里面是红的。” 记者:“你吃了是什么味道?” 向绪铭:“酸甜酸甜,这个味道非常适应我的口感。” 第三年的时候,李圣军这两亩红心猕猴桃的亩产值达到5千多元,表哥刘永彪再也坐不住了。 刘永彪:“表弟不信这个邪,就种了两亩田的猕猴桃,两亩田的猕猴桃,年收入大概在一万左右,这样就打动了我这个心。我就栽上了五亩田的猕猴桃。” 正好此期间,当地政府鼓励农民利用“退耕还林”的坡地栽种猕猴桃,实现猕猴桃本身和“退耕还林”补助款两份收入。这样,村民便纷纷淘汰老品种,栽培新品种,总共栽种6000多亩。产品经过政府牵线搭桥,销售到武汉中百仓储等大超市。 建始县人民政府县长 庞红艳:“政府所做的最大的服务工作,就是促使农民和超市对接,让我们的农产品进入一些比较大的连锁的超市。” 郑小祥:“我们初步跟它签订了一年1000吨的合同。” 进入10月份以来,山里的猕猴桃销售到了旺季,每天都能见到中百仓储超市前来购买猕猴桃的热闹场面。 建始县益寿果品合作社理事长 向绪铭:“我们每天要给超市发3吨鲜果,连续两个月,这两个月下来就是200吨。” 记者:“你为什么一天只发3吨呢?” 建始县益寿果品合作社理事长 向绪铭:“因为这个市民要求每天吃新鲜的呀,我们从库里面出来都是鲜的,由它的配送中心每天配送下去。” 山里的猕猴桃如今是彻底地告别了石头,走向了甜蜜。就连起初给田里埋石头的樊海清,也重新栽种了5亩红心猕猴桃,亩产达到800公斤,价格比当初的每公斤6毛钱上升了十倍,他高兴地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樊海清:“一亩田大约是5000元左右,五亩田五五2.5万,2.5万除去成本3000元左右,五亩田的纯收入是2.3万元左右。” 编导 万鹏 摄像 程诗雄 建始县新闻中心 刘定坤 协助拍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