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文物抢救缓慢将被淹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08:08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1月27日电 (记者田建军、郝同前) 在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在这里的地下留下了一个巨大文物宝库。然而,由于抢救发掘进展缓慢,库区已经进入蓄水倒计时,无数国宝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与水争速 抢救发掘进入倒计时

  南水北调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约5000亿元。其中中线控制工程为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完工后,淹没区涉及面积15799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淹没面积37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丹江口库区的湖北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淅川县。

  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长李桃元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的汉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作为中国南北、东西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库区就已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丹江口库区的文化遗存对于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除已发掘保护的

恐龙蛋化石、旧石器时代“郧县人”、大型楚国贵族墓地、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李泰家族墓地以及武当山明代古建筑群等闻名海内外的文物外,文物部门正在发掘的北
泰山
庙墓群、牛场墓群、辽瓦遗址等出土了数万件珍贵文物。业内人士惊叹: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简直就是我国一个文物宝库,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上起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周、汉唐以来各朝的璀璨中华文明史!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2年12月开工,2005年9月开始实施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计划到2010年,丹江口大坝将由162米统一加高到176.6米,开始蓄水。

  根据文物部门200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在2010年大坝正式蓄水前,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文物实施抢救性发掘,共涉及文物点247处。2007年7月9日,随着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第一仓混凝土到顶,距2010年大坝开始蓄水只剩下不到3年的时间,库区文物抢救发掘进入倒计时。

  李桃元说:“单单一个丹江口市均县镇,古墓葬就数以万计,以春秋战国、两汉和六朝的尤为集中。整个库区文物发掘保护工作任务之重、时间之紧超乎想像。”

  进展缓慢 完成量不到三分之一

  11月上旬,记者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调查发现,自2004年试发掘以来,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工作时间过半,任务完成量却不到三分之一,进展缓慢,令人担忧。

  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的北泰山庙,是丹江口库区面积最大、最有影响的战国楚墓群,早在1999年春就因发掘出大型陪葬车马坑而轰动文物考古界。

  据介绍,整个北泰山庙墓群有上千座古墓,目前已抢救发掘300多座,陆续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瓷器。库区里像北泰山庙这样临近水面的古墓实在是太多了,如不加紧抢救发掘,随着蓄水日期的临近,这里的古墓将被全部湮灭,永沉水底。

  丹江口市文物局局长殷进告诉记者,丹江口市境内涉及发掘文物点共47个,占整个库区文物规划发掘面积的近30%,目前只有14个文物点开工,发掘面积不到三分之一。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各考古单位已发掘、修复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2万多件。专家推断,整个丹江口库区将有10万余件文物出土,数量惊人!

  在汉江边上的湖北郧县辽瓦遗址,

武汉大学考古队的冯春兰老师正带领10多名学生进行室内文物修复工作。冯老师告诉记者,辽瓦遗址规划发掘面积约1.6万平方米,武大发掘3年只完成了4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商周以来的珍贵文物。由于没有新的计划安排,目前野外发掘已经停止,主要在从事文物室内修复工作。

  据介绍,辽瓦遗址从夏商到近代,叠压着一层层中华文明的印记,简直就是一部中华文明不断代的通史。一个切面下去,展现面前的文化堆积层令人叹为观止!大坝蓄水后,这里也将没入水下。

  郧县文物局局长周兴明说,郧县境内规划保护的文物点共有105处,占整个库区文物保护量的40%以上,目前只开工22处,完工14处,还有78处的地下文物发掘和5处的地上文物搬迁工作尚未开始,只完成工作量的20%左右,任务十分繁重。

  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长李桃元说,从目前的发掘进度看,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文物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而言,其价值远远超过三峡库区。如果不能抢在蓄水前发掘完毕,将会给南水北调工程和人类文明演变史留下深深的遗憾!

  发掘停滞 文物宝库面临湮灭

  调查中,让记者意外的是,尽管时间紧迫,但整个库区的文物抢救发掘却没有了以前的紧张忙碌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各文物点工程停工,考古队纷纷撤离,抢救发掘工作陷入停滞。

  据了解,停工现象早在今年汛前就已开始出现。其中,郧县境内只有武大考古所在从事室内文物整理修复工作,而丹江口市境内各文物点不仅全部停工,就连修复基地的人员也已全部撤离,只留下几名值守的保安。

  殷进说,每年汉江汛前、汛后的枯水期,是库区文物抢救发掘的最好时机。由于缺乏资金,在2007年汛前枯水期,许多考古单位被迫放弃田野考古发掘,转入室内文物修复,白白丧失了一个汛前低水位抢救发掘的良机。汛后由于资金仍不到位,开工困难,眼看着又要错失一个汛后低水位抢救发掘的良机。

  据介绍,为争取文物抢救发掘时机,尽量减少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工程是在总体规划尚未批复的情况下开工的。2006年10月起,全国共有湖北省考古所、北京文物研究所及陕西、内蒙、吉林、青海等地的20多家文物单位陆续进场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开工以来,各文物部门都是垫资或借资从事抢救发掘工作,目前大都陷入资金困境,抢救发掘难以为继。

  在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文物发掘现场,一些考古单位纷纷向记者抱怨:“早已提交的文物保护方案迟迟批不下来,经费总不到位,发掘工作搞不下去了”、“调水时间已定,要赶在蓄水前完成考古发掘工作实在是拖不起了!”

  郧县文物局局长周兴明说,资金匮乏是当前库区文物抢救发掘工作停滞的主要原因。开工以来,湖北省文物局、各考古单位和地方政府已累计垫资几千万元用于文物抢救发掘,而此前国家只拨过600多万元经费,考古单位大多再也垫不起了。其中,仅湖北省考古所一家,目前垫资已超过1000万元。

  在郧县青龙泉遗址,留守的湖北省考古所高级技工周士本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经费,青龙泉遗址的抢救发掘工作早在今年6月底就已停工,今年计划完成的2000多平方米发掘任务只完成1000多平方米。目前,该所在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的其他文物发掘现场也已全部停工。

  据记者调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取的是国家、地方和企业三方投资方式,文物保护经费列入工程总成本。由于文物保护经费属公益性支出,各方在确定文物保护数量和资金上存在较大分歧,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总体规划至今没有获得正式批复,经费一直未能落实。

  目前,文物部门除了对北泰山庙墓群、牛场墓群、辽瓦遗址等第一批控制性项目,按拟定计划开展抢救工作外,还垫资发掘了一批水位高程低、工作量大、可能影响工程进度、面临被盗威胁的重要遗址和墓地,大量文物保护工作无法系统和大规模展开。与此同时,由于文物不能及时得到抢救发掘,为盗墓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库区文物盗掘严重,文物保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丹江口市博物馆副馆长杨晓瑞忧虑地说,“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库区文物抢救发掘工作是有时间没钱做,将来是即使有了钱也没时间完成。”

  专家称,按照目前的进度,整个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根本无法赶上丹江大坝正式蓄水的时间表,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随时面临湮灭的危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