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财商:“盘”活的生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10:27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五环财商:“盘”活的生意
五环财商-“盘”活的生意

五环财商:“盘”活的生意
五环财商-“盘”活的生意

五环财商:“盘”活的生意
五环财商-“盘”活的生意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2007年11月26日播出:“盘”活的生意,以下为节目内容。

  播出日期:2007年11月26日

  中国财经报道特别节目《五环财商》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许多观众问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获得成功,其实,节目里的不少人物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只要你有一个聪明的创意,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都有可能应该赢得市场的青睐,我们今天节目要说的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她的奥运计划却吸引了10万人的参与,这个计划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最近,位于北京郊区的马泉营村突然热闹了起来,满载乘客的大客车三天两头的往村里一个大院里开,这让周围的村民好生奇怪。

  邻居:“我头两天买菜经过这,看到他这20多辆车,停在马路上,不知道他生意怎么那么火。”

  吸引人们频频光顾的是一个陶瓷活动中心,俗称陶吧。人们在这儿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陶器,可要说这陶吧在城里很容易找到,大家为什么舍近求远多跑上几十公里来到这儿呢?

  白底配以青花边框的盘子,可以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可好多人就是冲着这盘子来的。

  左翠霞:“你看花家地小学现在就跟我定好了,明年一开春就要来1500人,他要我留十块盘子给她们。”

  陶瓷活动中心的主人左翠霞没有想到,就是这“盘子计划”会一下子改变了她的生活。1994年,干了十几年陶瓷设计的左翠霞因为企业不景气辞去工作,离开了故乡景德镇,带着仅有的4000块钱来到北京。最初,靠着给学校制作陶瓷壁画,左翠霞慢慢有了一些积蓄。她先后在北京开了6家陶瓷店,生意还算不错,但左翠霞觉得应该找到一个更快的发展道路。

  左翠霞:“有一次我儿子的同学到我家来玩,说我儿子是景德镇人,就说景德镇是什么样的,感觉很陌生。”

  于是左翠霞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一家陶吧,想让他们感受一下陶瓷的魅力。没想到两个孩子到了哪,像是着了魔一样,玩得特别开心。

  左翠霞:“玩的时候呢,孩子在那里玩,我也跟家长做在一起,我做在那里的时候,我就跟家长一起聊。(我感觉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景德镇,知道中国的陶瓷,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闲谈中她发现,如今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文化教育,而陶瓷的文化教育还是个空白。回来后,左翠霞就一直琢磨这事。

  左翠霞:“北京有2000多所学校,有100多万学生,我觉得一个人到我们这里来一次,那就不得了,我觉得这个市场挺大的。”

  开一个陶瓷活动中心,即发挥了自已的专长,又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的

传统文化,左翠霞越想越兴奋。但怀疑和反对也接踵而至。

  左翠霞:“我们家里人都反对,你做的陶瓷生意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因为我做陶瓷生意的时候开了好多店,开了6个店,6店生意都挺好的。”

  左翠霞是个倔脾气,家人只好同意了她的决定,把6家店面统统卖掉,又借了一百多万元,投资200万在北京马泉营村盖起了自己的陶瓷活动中心。可开业2个月,一个客人都没有。

  左翠霞:“我们这块地本身就是垃圾场,然后周围到处就是芦苇,都是沟。”

  位置偏僻又没有很好的宣传让左翠霞陷入了困境。于是,她想到了原来做壁画时结识的几个学校,希望他们到她这里开展课外活动。

  左翠霞:“我们邀请他们来起码有三个月,几乎每个礼拜都给他们打电话,每个礼拜都说请他们过来,当他们来了感觉确确实实不错。”

  这样一来,陶瓷活动中心开始了有了一些客源,平均每个月能来45百人,但仅靠这些客源活动中心连维持下去都困难。左翠霞明白,因为距离城区太远,知名度问题始终是挡在门口的大石头,要想彻底改变这个状况必须要有新的办法。2001年,北京

申奥成功,给左翠霞带来了灵感。

  左翠霞:“ 2001年7月13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我们想纪念,拿什么?做一个笔记,做一个日记,还是做一个东西,作为我来说我是搞陶瓷美术的,我当然是画一个陶瓷。”

  左翠霞想让各行各业的人都来描绘奥运瓷盘。用2008个陶瓷彩绘来记录公众对奥运的关注。

  左翠霞:“我想发动大家都来做,而且又能引起大家重视陶瓷,又可以增加我的生源,这对我来说不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左翠霞马上烧制了一批瓷盘,开始实施自已的盘子计划。她不但在活动中心的游客中征集,又想到走出去,邀请不同的人群参与创作。不曾想,这刚一出门,就栽了跟头。

  左翠霞:“有一次我打电话跟一个画家说好的,我都说好了,我跟他通电话通了5次,他勉勉强强答应了。当我把他接过来的时候,他看到这个盘子扭头就走,我真的狠不得跟他下跪,我说你既然来了就给我们留一个东西,他都不留。”

  虽然自已的创意不被人理解,可左翠霞一点没有灰心,她一次次主动上门,希望用坚持换来收获。

  左翠霞:“我都是走上门去的,不是说一个电话就能完成一件事的,我打电话后,还要说服他们,还要拿样品给他们看,然后还要告诉他们这陶瓷是能收藏下来的,还告诉他们一百年以后,你也不在,我也不在,陶瓷还在,2008块盘子还在。”

  奥运场馆工地,国旗班,福利院,一年多下来,左翠霞已经搞了20多次征集活动。连她自已也没有料到,2006年下半年陶瓷活动中心一下子火了起来。

  老师:“一看这2008块瓷盘可以弄,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让我的孩子都去参与,都能在盘子上留下自己的作品。”

  左翠霞:“03年非典,我们都接待了8000多人,来的都是冲着这盘子过来的。接待人数2006的人数最多,而且特意要求画这个盘子的人也多。”

  记者:“接待了多少人?”

  左翠霞:“06年我们接待了3万多,四万人。”

  奥运瓷盘打响了名气,也为陶瓷活动中心带来了人气。如今,赶上学生秋游高峰,活动中心经常是车排长龙,门庭若市。尽管客人们画奥运瓷盘是免费的,但一个团下来仅门票收入就能达到上万元。而来这活动的也不再仅仅是学生,甚至很多旅游团也把这里作为了参观景点。

  左翠霞:“今天这个团算少的了,前两天团我们来了1000多人,中巴车一直到大马路,拐了弯。”

  左翠霞说,目前参与制作奥运瓷盘的人数已将近10万。经过挑选已经从中征集到了1800多个,目标是到奥运前完成2008个。过去是她主动上门求人家画,而现在奥运瓷盘的名气已经今非昔比了。

  左翠霞:“现在就不同了,现在他是想要这个盘子,开始我们是推这个盘子,但是现在想要这个盘子,我们又有名额限制了,又没有那么多了。”

  左翠霞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她想把中国古代216个古窑复原起来,在北京机场附近建成一个超大型的陶瓷中心,左翠霞说,到那时人们在飞机上就可以看到她的陶瓷中心,在一些人看来,这又是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不过几年前又有几个人能想到左翠霞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呢。左翠霞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最近,还被推选为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现在,每天早晨,左翠霞都要坚持绕着活动中心跑上5圈,她说,她盼望奥运会能够早一点到来。好,感谢您收看本期节目,欢迎您对我们的节目内容进行点评,关注我们节目的观众将有可能获得由上海大众提供的奥运福娃和精美车模。如果您或您的身边有聪明的奥运商业计划也欢迎您告诉我们。感谢您的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本期主编:于浩

  编导:杨健志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22:08

  重播:周二13:52

  周日6:59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