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三峡工程建设和环保发布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12:01 中国网
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等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上午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工程”,从1994年12月4日正式开工以来,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现在在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建设作用,同时三峡工程从工程的建设到进展过程中,始终是我们中外媒体十分关注的,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先生,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

  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先生。

  现在我们先请汪啸风先生做介绍。

  汪啸风:女士们、先生们,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也是中国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自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以来,在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世界有关国家和大型企业的友好协作下,广大参建者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三峡工程始终按建设规划顺利有序地开展,目前已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作稳步推进,三峡工程成功地实现了156米水位运行、百万移民搬迁顺利,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日益显现。移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社会总体稳定。

  汪啸风: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媒体朋友们做一些介绍:

  一、建设资金管理规范,投资控制卓有成效。三峡工程投资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模式。按1993年价格水平折算,截至2007年9月,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三大工程累计完成静态投资1153.47亿元,占概算的92%。总的看,资金使用安全有效。静态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之内,动态投资可控制在初期预测的范围之中。近几年有关部门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建设资金进行了全面的

审计、稽察后,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汪啸风:二、枢纽工程总体进度提前,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并实现了初期156米水位蓄水的目标。三峡工程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目前的防洪标准已经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2007年三峡工程成功地发挥了汛期的拦洪调峰作用和枯水期给坝下补水的功能。三峡左右岸电站19台单机70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1330万千瓦,至今累计发电已超过2000亿千瓦时。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600多公里的航运条件大为改善,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2006年,三峡过坝货运量突破了5000万吨,远远超过了蓄水前最高货运量1800万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都在有效控制之中。

  汪啸风:三、输变电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电网运行安全稳定。输变电工程除地下电站送出部分外已基本完工。其主体工程和调度、计量、通信、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等二次系统工程的安全、质量情况良好。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促进了全国电网互联格局的形成,为华东、华中和广东等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电力保障。

  汪啸风:四、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库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原则,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性移民方针,保证了移民安置与工程进度相衔接。截至2007年9月底,三峡工程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2万人,建设各类房屋4583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570多家,库区文物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淹没涉及的12座县城有11座县城已完成整体搬迁,目前只有开县处于扫尾阶段。库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城镇原貌焕然一新。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就业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不断深化,库区经济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库区已完成生产总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8%;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

  汪啸风: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不断取得重要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政府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高度重视,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交通、建设和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三峡工程蓄水后生态效益明显。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在当年可行性报告预测范围之内。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以优于三类水质为主;库区泥沙来量下降,水库排沙比高于设计预计值;泥沙的来量是明显下降的。水库诱发

地震维护低强度水平,无碍大坝安全;三峡水生和陆生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地质环境未见异常。三峡工程建设开工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防治专项资金,进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地质灾害。

  汪啸风:我向大家通报,156米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可以说,三峡工程是中国政府经过几十年反复论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民心工程,是保障长江中下游千百万民众生命财产免遭重大水患的民生工程,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优化环境的生态工程,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三峡工程建设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目前,三峡工程已进入后期建设时期,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三峡工程还需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做好移民安稳致富和水库安全运行与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长期不懈地努力。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实现“建设一流水电工程,创造一流生态环境”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下面,我愿意和三峡建委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先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各位!

  郭卫民:刚才汪主任做了一个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先报自己所代表的机构。

  国际市场新闻社:我想问,三峡库区泥沙的问题现在好像很严重,我听说过上游的一些水电站,向家坝和溪洛渡,建设这些水电站的主要原因就是解决三峡泥沙的问题,他们说40%的泥沙是从长江上游而来。如果是这样解决问题,泥沙的问题好像会流到长江上游的地方,这样怎么解决上游泥沙问题呢?

  汪啸风: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是这项工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之中重点研究和阐明的问题。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2006年和2003年,对蓄水以来不同的水位进行观测,入库的泥沙量原设计预测是每年5亿吨,而现在实测的结果只有2亿吨。所以,我前面说了,泥沙来量明显减少。而且工程的排沙功能已经达到或超过设计的要求,就是说排沙的功能也很好。所以这个问题还可以请李永安先生和潘院士做一定的说明。

  潘家铮:泥沙问题,当年论证的时候是一个重点问题,我们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工作,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工程实施以来,一些情况都在预计之中,而且情况比当初的预计更加有利。刚才汪主任讲了,现在每年进库的泥沙数量是当时估计的不到40%,排沙比超过原来的预测数字。库区泥沙的预计情况、预计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中。所以,尽管现在蓄水还没有到达最后的水位,运营的时间也比较短,泥沙的影响我们将仍然长期监测,但是我认为三峡水库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达到平衡的时候,它的有效库容绝大部分都能够保留下来,三峡水库是淤不满的,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三峡水库绝对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水库。这就是我的回答。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记者: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目前三峡库区的环境状况如何?第二个问题,蓄水到156米以后,三峡库区承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第三个问题,如何应对三峡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

  汪啸风: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工程,首先它提供的是清洁的能源,按照与火电的可比分析,如果建设同样装机容量的火电机组的话,每年要多消耗5000万吨煤炭,要向大气排放1亿吨的二氧化碳,而且这项工程调峰的作用,防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还可以带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目前的环境状况,首先是泥沙淤积明显减少,第二是水质基本稳定,长江干流的水体仍然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是最好的水质。我前面说了,以优于三类为主。当然,在部分支流出现过短期的富营养和水华现象,目前的水华等级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预警等级标准,但我们对这点已经给予了密切关注。

  汪啸风:大家还很关心地质灾害问题,我要向大家介绍,三峡地区在建坝之前就是一个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投入了100多亿资金,同时进行库区的地质灾害治理,所以目前我把它描述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不等于今后绝对不会发生任何的滑坡、有关险情的出现,因为水库蓄水以后会出现一个库岸再造的过程,中国政府密切进行观测,加强治理,我认为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