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总指挥详解如何拍摄月球图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12:49 新浪嘉宾聊天室
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总指挥详解如何拍摄月球图片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指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吴季

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总指挥详解如何拍摄月球图片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指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吴季

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演播室,我们今天进行的依然是有关嫦娥一号系列访谈的节目之一。今天做客新浪演播室的嘉宾是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指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吴季先生。

  吴季: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吴先生的到来。其实我们知道最近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就是我们嫦娥一号卫星传回来了第一幅图象,而我们的吴老师您就是负责此项业务的管理工作的,所以可能您看到这幅图象的感觉跟大家都不太一样,当时您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吴季:心情非常激动,我们从20号开始接收数据,也就是相机打开的时候,现在有的网友把它称为睁开眼睛,睁开眼睛的时间是20号的下午4点49分,当然还有多少秒,这个之前我们都在盼望,心中也在默默的祝愿这个仪器一切都工作正常,开机以后图象数据可以顺利地下来。当我们看到这个数据正式下传的时候我们心情都非常激动,这一幅图象用了19轨的数据,包括我们说到的第一轨的数据,一直拍到19轨,每一轨卫星要围月球转2个多小时,一天是24小时,所以19轨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我们才获取了这么多轨,就是连续拍了两天,从中选了包括第一轨。

  主持人:咱们为什么分成19轨拍摄这个照片呢?

  吴季:因为我们相机的地面幅宽是60公里,也就是相机的视角照下去以后可以照月亮,不是地面了(笑),月面60公里的幅宽,因为我们拍摄它月面的幅宽每一轨都有一些重复,在赤道附近重复的比较少,因为大概有20公里左右的覆盖,这一轨和下一轨在月球的赤道。大家可以想像卫星是围着月球转的,所以转到两极的时候卫星总要飞过南北极,所以越到北极或者南极的时候图象覆盖的就越多,现在这幅图象是从南纬70度左右到南纬54度左右,70度已经很靠近南极了,所以覆盖的相当多,所以必须用19轨凑齐280公里的宽度。我这么说可能网友就理解了,并不是说19轨重复的,而是说这19轨确实是顺序排下来的,加上覆盖的部分最后宽度是280公里,上面实际上没用19轨,因为越往上这个图象展开了,所以上面16轨左右。

  主持人:这次拍这个图片是我国自主研制的CCD相机,这个相机是怎样一个情况?

  吴季:最近媒体也报道了一些这个相机,这个相机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

光谱仪,一部分是CCD立体相机,这两部分加起来一共是20几公斤,它的重量相当于两台相机放在一起,还是相当轻,而且也比较小,最主要和卫星为我们提供资源相关。我们只能做这么大的仪器,比如说日本的相机它是两台相机,两台一模一样的相机一台向前看,一台向后看,放在一起,这样相对来说可能比较好做一点,另外他们的资源比较多,他们有200多公斤的有效载荷,我们只有130多公斤的有效载荷。

  我们的设计人员就考虑能不能用一个镜头,后面拍三幅图象,这个也是顺利实现了,这种在月球探测当中使用三线立体相机的,据我所知以前没看到过报道,但是在地球拍摄的时候也曾经使用过。但是因为我们的设计要求的重量等等,所以这个相机还是有很多独特的地方,这里面有很多关键技术是我们自主突破的,现在这个相机下来的图象质量确实非常好,层次非常清晰,从数据处理出图象的时候还没有经过加工,就几乎已经可以拿给大家来看了,非常好。

  主持人:对,我们大家都通过网络,通过电视看到这幅照片了,真的很清晰,而且月球表面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我知道吴老师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单片镜头巧利用,三线推扫看不同,谁说月神不露面,三维重建现娇容。”这个“三线推扫看不同”是什么意思?

  吴季:立体相机拍照必须有两个视角,一个往前看,一个往后看,月面上同一点它从两个方向看就能看到立体的,就跟人的眼睛一样,你两只眼睛才能看见这个物体的远近,所以这样才能把月面景物的高低远近拍摄出来,拍摄的时候要求前视和后视,一个镜头后面既能拍前视还能拍后视,另外增加了一个下视,主要为了做两维图象比较好,所以又加了一个下视,所以叫“单片镜头巧利用”,利用的非常巧妙,巧妙到三幅图象没有一点失真,而且它的传输函数非常高,应该说也是在技术上相当,我们没有直接和别的国家去比,但是应该说水平相当高了。

  三维推扫,推扫的意思就是说叫“三线推扫看不同”,这个图象照到相机里面是形成了三条线,这条线一边走一边推,一边走一边推,所以这个线和线连起来以后就变成一个二维图象了,所以是推扫,要在地面上我们这个相机没法给你拍照,只能放在一个车上推才能把照片照出来,就像扫描器,你把这张纸放在这里它走过来,这个扫描的过程,叫三维推扫,“看不同”就是在不同的方向看它。当然月面的三维图象从来没有被人类做一个完整的图象,我们希望把它真正的面貌显现出来。

  主持人:这个三维重建是什么意思呢?

  吴季:在月球的高度往下看的话,离的近的地方就是高,离的远的地方就是低,这样就把它的三维图象重建出来了。

  网友(十年航天人):请问吴总,我国首张月球图片的使用有

知识产权的限制吗?

  吴季:我们嫦娥工程,这次月球探测工程有一个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是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我们国家的卫星测控系统,发射系统来共同参加的,这个领导小组是最高决策机构,怎么来发布嫦娥的最后三维图象,包括有些科学家想研究这个地方,有些科学家想研究那个地方,他会从这个数据产品里面提取。什么时候能够提取或者什么时候向全世界公开,这有一个发布的政策,实际上国防科工委已经多次对外宣布过这个数据要对全世界公开,但是这个公开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我们现在大家看到的十几轨,我们这几天还在不停的拍摄,拍摄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遗漏一些拍摄,因为有开关机的时间,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把整个月球都覆盖到。覆盖到以后要对它编目,还要做各种处理,各种级别的产品处理,比如说要想做成平面图就要给它拼接好,还要做几何的校正,如果做成立体图还要做三维的重建,这些过程当中仪器还要做一些,每个仪器都要有标地和校正。

  所以真正到我们国家月球探测科学工作委员会的成员,这个是最核心的,大概有一百多人,最核心的科学团体,应该是他们第一手能拿到这个数据,因为这个数据就是为他们做的,他们是这个卫星的最直接的科学用户。他们根据不同的仪器拿到这个数据,可能有几个数据要等到一年,因为要等到全部弄好,有些仪器甚至需要反复飞过一个区域,然后不断的积累数据,可能时间要很长才能把这个谱做出来,所以可能要几个月到一年不等。

  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日本已经正式公布了他们的数据,对全世界公开的时间是两年以后,所以大家有一个概念,不是数据全出来就可以马上应用了,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而且需要编目、标定、修正,做成各种级别的数据产品。但是我觉得特别是作为公众,作为网友可以看到的是逐渐有一些片段的成果,比如说一个区域的三维图,或者是用彩色表示高度的,红的地方高,蓝的地方深,这些初步的一些片段的产品作为公众可以欣赏的产品,我相信会在不久就会尽快陆续公布出来。

  主持人:这里还有一位网友的提问,大坑在先,小坑叠加上去的顺序,请吴主任能解释一下吗?

  吴季:这不是我的专业,但是从物理上来讲网友也很容易理解,肯定是在上面的是横撞上去的,在前面的是先撞上去的,月球形成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谜,它形成以后又经历了很多撞击坑,你可以从叠加的感觉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先后的顺序。有些坑里面很干净,什么东西都没有,也是比较后撞上去的,有些坑可能已经被月尘填满了,因为每次撞击都会击起一些碎片,这些碎片和灰尘再慢慢落下去,因为月球还是有引力的,尽管引力场比地球小六分之一,但是月尘会慢慢落下去,然后把一些老坑填上月壤,所以一些很大的坑已经不是很深了,因为填上月壤了,所以通过这些可以解释它的年代,但这需要月球地质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主持人:有关于CCD相机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咱们CCD相机具体工作的步骤是怎样的,怎么样拍摄,怎么样传回这个数据?

  吴季:这个CCD相机是有一个镜头,就跟我们家用的CCD相机是一样的,后面有一个CCD的阵列,就是一个传感器,CCD后面接的就是电信号,全都把颜色、光线都变成了0101,这个CCD每一个像素后面有一个转换器,就是从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器都是八位的,大家看到的灰度,最亮的地方和最暗的地方中间可以差256倍,就是可以分成256个亮级,我们现在看到灰的图象大概都是在几个量到两百多个量之间,到256之间,变成了电信号,变成八位的数字信号以后传送到有一个电控箱,它不但要接收它的数据,而且还可以发信号给这个相机,让它这个镜头打开、关闭,这个镜头的快门打开多长时间,多长时间呈一幅象,是三秒钟还是七秒钟,我们现在有几个不同的时间,然后根据月面的光照情况可以调整。这些数字量,再通过电控箱传到卫星上面,我们还有一个数据的管理器,把数据取来以后有两条途径,一条路径是直接传送到一个通讯的数据复接器,另外一条通路就传给大容量存储器,加入我们地面站看不到这个卫星。

  比如月球阳光的一面被遮住了,你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实际上月亮还在,只不过太阳照到月亮另外一半你这边是黑的,所以这种时候它即使在拍照,我们地面站看不到卫星,就可以存到存储器里面。另外一条通路就是传给复接器,它把所有信号放到一起,使它的利用率非常高,组织一下打包,然后传到卫星发送机,再通过卫星的定向天线,因为卫星绕着月球绕,所以这个定向天线是永远在转的,可以动的,把这个信号传到地球,然后地面又有两个大天线,一个50米,一个40米,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云南,把这个信号接收下来以后,一接收到信号就是0101打包以后的数字信号。接收到以后再从这些地面站传到北京中科院的国家天文台总部,总部的地面应用中心把这个数据接收下来,再解包,解包把各种不同仪器分开,这个给这个仪器,那个给那个仪器,其中有一部分是CCD相机的,这个存储器就累积起来,然后再经过变换才能变换出图象。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