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总结本年度八大忽悠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05:34 南方都市报

  

网友总结本年度八大忽悠事件
网友总结本年度八大忽悠事件
网友总结本年度八大忽悠事件
网友总结本年度八大忽悠事件

  近日,网友esonglee在奥一网上发帖,评选出深圳2007年度八大忽悠百姓事件,他所言有几分真假?问题所指的相关部门又将作何解释?本报记者带着esonglee的问题一一走访。

  衣食住行,网友评选出的八大忽悠事件几乎都涉及到百姓生活,从公交票价调整,到降价药品买不到,从廉租房事件到非户籍市民享受待遇。记者发现,八大忽悠事件当中涉及交通的问题最多,有三个事件。而价格仍旧是市民心中难以抹平的痛,五个事件的关键词是“调价”。

  跟帖者云云,纷纷称赞esonglee“有才”。网友表示,这些忽悠事件背后,实际上是一些政府承诺没有落到实处,老百姓没有享受到实惠。一座城市物价提高,生活成本增加,必定增加这座城市的营商成本,最终会严重导致人才的流失。

  当然esonglee列举的忽悠事件只是单方面声音,在采访有关部门之后,记者也看到,一些忽悠事件实属无奈,比如10元起步价曾是深圳人理想的出租车价格,然而这一梦想被一拖再拖,原因是就在出租车降价政策即将出台前夕,油价开始不断上涨,其他一些大城市出租车价格上调,深圳和其他城市相比已经不是太高,为了不增加出租车司机负担,因此暂时不考虑出租车降价。

  深圳通明降押金暗收租金

  回应 押金不能用于投资,深圳通公司以前一直在亏

  网友提名理由:深圳通交通卡表面上每张卡降了10元,实际上在你使用的卡上每天收取0.5元的租金,如此手段真高明!

  记者调查:这些日子通宵加班的人群里多了一群深圳通有限公司的高层,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深圳公交降价后深圳通设备的安装和网点的铺设,一方面则是为了应付网络上的“口水”。自从物价部门公布了深圳通新的收费方案后,深圳通有限公司就被一片骂声包围,虽然降低了押金,但因为同时收取租金,这让市民一时难以接受,开始质疑沉淀资金。

  然而深圳通公司也有自己的苦水。这家公司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公司,必须要自负盈亏。当然,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要肩负社会效益。不过发卡越多亏损越多让深圳通公司的高层备感焦虑。

  有市民提出,为何不像香港八达通公司那样,营运得好,虽然押金为50元,但也没收租金。深圳通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八达通公司是一个金融机构,可以运用沉淀资金做投资,但国内各地的一卡通公司不允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因此每天看见大把的资金却无法进行投资。到底深圳通有限公司是划归交通企业还是金融企业呢,企业的身份也没有明确的类别。深圳通公司呼吁,市民在聚焦租金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另一个类别,类似深圳通这样的销售卡,这种卡一次性付25元,相当于50个月的租金,这比起押金加租金的租用卡来说,方便许多。

  公交特许经营有夭折迹象

  回应 东西部公司成立不等于完成特许经营

  网友提名理由:东西部公司早于9月份就成立了,但至今宝安龙岗两区公交仍乱形依旧,见不到两大公司的踪影。

  记者调查:今年8月1日,深府〔2007〕165号《深圳市公交行业特许经营改革工作方案》公布,将组建关外两家新的公司,并授予两公司在宝安龙岗的公交特许经营权,形成“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公交行业发展模式,整合公交资源,促进特区内外公交一体化均衡发展,提高公交整体服务水平。根据当时的时间表,9月19日前组建企业,11月30日之前深圳市交通局组织特许经营权授权工作。这两项工作均已顺利完成。从12月1日到明年12月31日,特许经营企业整合兼并其余非特许经营企业等。因此,并非网友所理解,在东西部公交公司挂牌成立时就全部完成公交特许经营的工作。但也必须看到,目前东西部公交公司面临非常大的整合任务,不仅要清算整合资产,更要建立新公司的管理体系,这将是非常繁杂的过程。

  虽然深圳市政府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参股的公交企业清退资产并将车辆交回给整合后的新公司,但由于牵扯利益非常之多,因此过程困难。同时,由于新公司的体制尚未建立起来,因此接手所有的车辆营运管理也将面临挑战。12月1日实行公交票价新方案,深圳市物价局、深圳通有限公司都是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地谈,并未如网友所期待一挂牌就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弱化户籍概念光说不练

  回应 保障性住房覆盖到非深人士已在政府计划

  网友提名理由:现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很多政策还是没什么改变,大家还是拼了命地想搞深户,以致很多人因想办法买深户而受骗。

  记者调查:目前,对于非户籍人口能否享受到住房保障的问题,政府尚无将其列入行动计划的迹象。确实如网友所言,无论是廉租房还是经济适用房,首要门槛都是深圳户籍。但是,无论是从今年9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还是最近正在公示的《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都可以看到政府将在未来,将住房保障的对象覆盖到非深户籍人士的设想。按照《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的安排,到2020年时,深圳将新增3000万平米的保障性住房,其中,就将有一部分覆盖到非深户籍人士。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政府提出“与我市社会保障体制相配备,将非户籍常住人口低收入家庭分年限逐步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

  逢听证会价格必涨

  回应 数据电视、地铁票价听证会后就降了

  网友提名理由:从排污费的涨价等事件都可以看出,所有听证会都是为提价做准备的,从来没有看到过开了听证会之后价格下调的。

  记者调查:近年来,深圳举行过不少物价听证会,其中只有几场是涉及到降价的。如最近三年广受关注的降价听证会包括2004年出租车运价下调和此前不久举行的公交车降价听证会。出租车运价下调听证会举行之后,由于油价上涨的因素,该政策迟迟未出台。公交车降价政策则将于下月实施。

  2004年可谓是深圳的听证年,相继召开了的士降价、地铁资费标准制定、数字电视收费、污水处理费征收等听证会,此外最近几年还召开了停车费上涨、出租车运价和油价联动机制等听证会,其中大部分确实是听证会结束后,价格都有了上调。于是也给市民造成一种“逢听必涨”的印象。“‘逢听必涨’这种说法还不如说是‘逢涨必听’”,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他表示市民认为“逢听必涨”实际是对听证会制度不了解,价格听证会的本质是政府价格决策之前广泛听取意见的法定程序,正是一些垄断企业提出涨价方案,所以政府部门才会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然后作出价格决策。实际上,也有一些涨价方案还未提上听证会日程就已经被否决。

  另外据记者了解,在近年来深圳举行的多场物价听证会中,很多在听证之后,涨价幅度均有所下降。如数字电视资费标准听证会,最后出台的28元月租收费标准就比听证方案的34元/月降低了6元。在地铁票价听证会,最终听取了消费者代表意见将收费定在了全程5元,而非听证方案中提出的6元。

  廉租房低保家庭分得少

  回应 政府对大部分“双困家庭”采取货币补贴保障

  网友提名理由:2007年的深圳廉租房事件,作为本年度为民办的实事之一,被媒体轰轰烈烈地报道。市长亲自出面限期清退非法占用的廉租房,年底前收回的房子大部分分配给公务员,而面向低保的群众只有可怜的180套房子。

  记者调查:截止到上周,深圳在这轮全市限期清退非法占用政策性出租住房的行动中,共计收回了808套住房,另有租房已经承诺近期退出的有245套。深圳市市政府早在今年初便承诺,将于年内向全市中低收入群体提供6000余套廉租房,并被列入“十大民心实事”之一,由于此轮清退行动清理出了上千套住房,再加上此前政府已经筹集到的4800余套房源,目前已基本完成承诺的年度房源数量。

  在深圳市国土房产局管理的数千套政策性出租住房中,其中确有大部分是提供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员工居住的。与此同时,面向“双困家庭”(收入困难、居住困难)的廉租房仅仅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相关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几年来,深圳在解决户籍“双困家庭”的居住困难方面,均完成了100%“应保尽保”的目标。在具体的保障方式上,政府对绝大部分“双困家庭”采取的是货币补贴的方式予以保障,即向其直接发放房租补贴的方式,而不是采取提供实物住房的方式。因此,很多市民都会误以为政府根本没有建设廉租房提供给“双困家庭”。此外,由于深圳目前的廉租房保障对象只是针对户籍人口的“双困家庭”,每年的保障量大约仅有500户左右,因此,解决起来困难并不大。

  深圳公交降价明降暗升

  回应 巴士集团表示实行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网友提名理由:年初两会期间,市委书记和市长都说要在10月1号前把全国最贵的公交价格降下来,结果是等到12月1号来了才有了一个先恢复原价再给你优惠的明降暗升的政策。以226路为例,12月1号前即现在的价格是全程3元,12月1号优惠后的全程价格为4元。

  记者调查:公交车降价引起市民极大的关注与期待,当期待未被完全满足时,一种失落感便产生了。近日,新张贴出来的公交车价目表出现在公交车和车站上,有部分市民发现自己乘坐的区间竟然涨价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政府花费几个亿补贴打了水漂?

  交通部门表示,政府本意是为了规范公交市场,减少公交线路之间恶性的价格竞争情况,但由于没有及时把方案中的细节与市民及时沟通,造成误解。对于执行原价的线路,将遵循新票价关于票价上限的规定,即非空调大巴上限为7元,空调大巴上限为10元。如果原价体系中价格高于该上限,会按该上限执行票价。对于少数几条原分段收费线路变更为一票制线路的,将执行新票价。

  深圳巴士集团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决定在12月1日后对所辖线路中所有分段收费的有人售票线路执行原票价,实行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对比新票价,上涨部分票价将按原价执行。

  深圳市民仍然能在12月1日起享受降价优惠,优惠方式将通过“深圳通”实现。持“深圳通”乘坐巴士集团公交车,将获得打折优惠。票价3元以下(含3元)部分8折优惠,3元至6元(含6元)部分7.5折优惠,6元以上部分6.5折优惠。原来不能使用“深圳通”的分段收费线路,乘务员将使用手持POS机为乘客进行刷卡,仍然能享受到实惠。

  药价降降价药买不到

  回应 降价后厂家不供货,百姓要实惠药品审批透明很关键

  网友提名理由:你说的庆大霉素降了,可一去问医院或药房都说没有货,只有贵的什么阿奇霉素等等。

  记者调查:记者对深圳一些医院和连锁药店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药店调整后的药价都低于相同规格的最高药价,但列入降价目录的一些药品已经撤柜。在深圳福田区景田的一家连锁药店,服务员表示降价目录上250mg×24粒的头孢拉定,已经很久没有进货了。同样,据服务员介绍,规格为100mg×6粒的左氧氟沙星片剂也在降价后撤离了柜台,由另一规格的同种药品取代。

  除了药店,医院也面临相同的问题。记者在深圳福田区一家大医院的西药房获悉,到去年8月为止,在前年9月那次降价的22种药品中,已经有13个品规无法供货。记者在医药公司发来的函中看到像氟罗沙星胶囊、替硝唑注射剂、曲克芦丁片、头孢呋辛酯、加替沙星、氧氟沙星等多种规格的药品都先后断货或者只能断断续续地供货。

  该院药剂科有关负责人表示,22种降价药品中有不少进入了深圳市药品招标的选定目录中,厂家本来说好的可以供货,可是药品降价的政策实施后,厂家就因各种原因表示无法供货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降价后的药价与药品成本之间存在倒挂,导致部分药品撤柜。一般国家的降价令出台后,药商会立即按照规定执行新定价。但由于降价后,生产厂家、药品供应商等多个环节因无利润可赚,而不得不停止向他们供货或用其他规格的同类药品替代。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一些药品由于利润过低,厂家、供应商停止供货外,厂家和供应商有时还会将一些降价药品“换装”,改换规格重新进入市场。由于改换过的药品不在国家规定的降价目录中,“换装”后的同种不同规格药品可以不受相应价格约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钟南山曾表示单纯一味调低药品的最高限价,未必能真正使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由于药品降价后利润空间变小,对一些廉价的老药,药厂不愿意生产,导致药品“降价死”,或者换个包装就升价。钟南山建议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专家遴选出一个基本药物目录,鼓励药厂通过简化包装、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为农村和社区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对于一些有需要的药,有时还应考虑适当地调高价格。他建议国家发改委、物价等部门联动,对于药品定价问题,在成本核算后,由专家联合进行评定,最终定出合理的价格,而不是一味地调低药品最高限价。

  药品监督部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员表示赞同。他认为,除了影响企业,导致药品出现“降价死”,一味地降价也会导致药品企业在制药环节上为节省成本“偷工减料”。他表示,齐二药和欣弗事件经事后调查,都发现与制药企业为节省成本,没有严格按工序生产有关。他建议对于药价的问题,为了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首先要在药品审批方面,增加透明度。

  出租车降价一直没谱

  回应 油价飞涨降价基本不可能,甚至可能涨价

  网友提名理由:早在2004年,就有市领导说深圳的士起步价应该降到10元,听证会也开了说要把全中国最贵的的士降下来。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出租车还是那么贵。

  记者调查:10元起步价曾是深圳人理想的出租车价格,然而这一梦想被一拖再拖,到底碰到了什么困难,是忽悠还是无奈呢。早在2001年,深圳就酝酿将出租车起步价降至10元,但终未果。2002年又传调价消息时,曾有深圳市物价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起步价调整如能实施,只会在2001年的方案上作适当修改。2004年正式召开听证会惹起全民热议,调整起步价到10元左右。2005年,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做客“民心桥”时表示,当年6月份以后,出租车降价政策将很快出台。但此后油价开始不断上涨。

  2006年8月,张思平表示,由于油价不断上涨,其他一些大城市出租车价格上调,深圳和其他城市相比已经不是太高,为了不增加出租车司机负担,因此暂时不考虑出租车降价。至此,出租车降价已经不再被市民所期待。2007年,深圳召开出租车油价联动机制听证会,乘坐“的士”的价格将不再固定,而是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和下跌“自由浮动”。然而细心市民发现在这份方案中,只有上涨调整方案并无下降调整方案,因此被市民戏谑地称为涨价方案。今年11月,油价突破4.98元大关,但物价部门表示需要观察三个月后再做调整,换句话说若3个月内油价依然居高不下,则深圳出租车运价要上涨。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唐洁专题采写:本报记者唐洁任笑一宋元晖李斌孙天明杜雅文见习记者刘凡专题漫画:邝野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罗志明侵权举报电话:020-8738592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