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进了庇护工场他不再发气摔东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08: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现场:79人边学习边挣钱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新华公园外的成都市残疾人庇护工场。工场内宽敞明亮,数张大桌子摆在其中,这是学员工作台。数十名康智(智障)者正认真工作,用小锤订线卡,用剪刀剪鞋面,或是作粘贴画。 “这是康智班,有39名学员,根据每人智力及灵活程度,将他们分成了手工组、印刷组、制鞋组。”工场导师黄妮介绍,庇护工场目前共有79人,除了康智班,先期训练营有15人,康宁班(精神障碍者)有25人。“我们每天教他们做一些简单工作,逐步加大难度。”黄妮说,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们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订线卡接的是外面的业务,每订一个一厘钱,一般每人一天能订2000多个线卡,能挣2至3元。”黄妮说,下一步,残联还准备给他们一定津贴,增加他们的积极性。 “庇护工场主要是帮他们康复训练,并逐渐融入社会,树立生活信心,减轻家里负担。进入庇护工场久了,能做更复杂的工作,他们的津贴还会适当增加。”成都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老师:我觉得他们很可爱 “学员们很单纯,他们纯洁的心感动了我。”黄妮说,她今年从川师大中文系毕业,8月考入庇护工场,经过两个月培训后,正式成为康智者导师。“我最初带17个康智者,现在带10个,最初觉得他们可怜,与他们交流困难、难相处,现在我思想发生巨大变化,觉得他们很可爱。”黄妮介绍,自己杯子没了水,他们会主动帮倒水,笔芯没墨,他们会主动帮换笔芯,遇到啥新鲜事,也会给老师说,“我已成为他们最信任的朋友。” 蔡春晓是西南科技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此前在一家咨询公司干了三年,这次也主动报考了这里的导师。“我原以为他们有专门社会机构来管,现在才知道他们其实很惨,被社会拒绝,长期呆在家,很苦。”蔡春晓说,“能给他们提供服务,我感觉很快乐,每天很充实。” 据了解,庇护工场每个小组配一名导师,一名社工,目前共有4名导师4名社工,还有一名手工老师,负责手工艺品的开发与技术指导。导师主要指导残疾人工作,社工给他们提供心理辅导,为表现评估打分,给康智康宁者作计划,有时还为他们及家人组织一些娱乐活动。 变化:智障者变得灵活主动 “以前我儿子李罗成天呆在家里,十分郁闷,经常发气,摔东西,我都害怕他得自闭症!”罗秀芳说,“现在他改变了,回家还会哼几句歌,全家人都为他高兴,连亲戚也为此高兴。全家人为此看到希望。” 今年25岁的李罗先天智障,后来在武侯区特教中心学了9年,然后就一直呆在家里。每次残联举办招聘会,罗秀芳都带儿子应聘,但掏出智障证,企业当即回绝。“其实儿子很多事都能做,但社会不接受。”罗秀芳说,“自从进入庇护工场,他整个人变了,手脚灵活有力气,主动洗碗、洗衣服,看到啥新鲜事都给我们说,生活有了规律,每天早早就起了床。” 沙勇今年23岁,4岁时一次大面积烫伤让他落下智障后遗症。“儿子身心常受伤害,胆小,呆在家里不与人交流。”其母王良英说:“是庇护工场给了我们家里最大关怀。现在,儿子主动多了,会主动与老师打招呼,与同学相处也很融洽。” 推广:明年各区县建庇护工场 成都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庇护工场还没饱和,明年还会招聘一批工作人员,吸纳更多的智障和精神障碍者进入庇护工场。“另外,成都各个区县也在作准备,明年将陆续设立庇护工场,青羊区的场地已建好,还派人前来观摩学习。” 据该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和5月,成都市残联先后派出两个工作组到广州和香港学习庇护工场经验,在香港,庇护工场已发展了60年,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加入庇护工场建设中,多数智障和精神障碍者受到关爱,他们中不少人几十年在庇护工场工作,性格变得阳光开朗,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希望成都也有更多爱心人士能加入其中,除了政府力量,通过社会参与建更多庇护工场,让更多家庭得到关爱。” 记者喻奇树摄影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