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海外弄潮引发的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07:00 解放日报

  今年以来,中资金融机构在海外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仅10月份以来,就先后有民生银行入股美国联合银行、工商银行斥资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招商银行获批设立纽约分行、中国银行在英国设立子银行、平安保险斥巨资入股富通银行等一系列投资举措。其投资手笔之大、频度之高引发外界强烈关注。作为“制造强国”的中国,未来是否将以“金融强国”面目登上世界舞台?中资金融机构对海外市场的积极拓展,不免引来这番猜想。

  客观而言,目前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的牌子还只是“中国制造”,是一个“生产大国”,在金融上尚不是一个大国,更不是一个强国。但是,“生产大国”只为别人打工,而仅仅靠帮别人打工是很难富裕起来的。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强国肯定离不开一个发达的、具有合理的结构与完善的功能、能够高效安全运行的强大的金融体系的支撑———要么是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要么是一个发达的银行体系。美国经济的强盛离不开其发达的资本市场,英国经济的强盛得益于其强大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这两个经济强国都是依靠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一引擎来支撑经济的发展;而欧洲大陆和日本经济的强盛则更多地依靠其发达的银行体系作为引擎来支撑其经济发展的。可以说,没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或者发达的银行体系,就不会形成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就支撑不起经济的发展。

  一个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涵盖了由银行、证券、保险这三个主要金融行业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具有合理的结构和完善的功能,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具备宽广的广度和足够的市场深度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冲击,能够高效率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支撑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又能够实现安全稳健地运行、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当前,中国正逢历史和现实的十字路口。中国历史上曾经有简单的先混业、后分业的过程。从现实来看,我们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都并不是非常发达,还不足以承担起金融引擎的作用,如果照搬英美或者欧洲大陆以往的模式,分别独立地发展两个引擎或只依靠某个引擎来支撑经济发展,一方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与当前金融业的国际发展趋势不相符合。中国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借鉴和参考西方的模式,少走一些弯路,但是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抓紧时间实现跳跃式发展,实现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更好的融合、更好的发展。尽管挑战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将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造就一个功能更加完善的综合化金融引擎、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那么,我们的经济发展就可能获得更好的支撑,发展也会更顺利一些。

  从当前金融业发展的走势来看,全球金融体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演变,最突出的表现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不断融合,投资银行业和商业银行业在不断地并购和联合,组成综合性的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银行集团,不断开拓原来不属于自己的业务,如商业银行向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市场的拓展。这在美国和英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在1999年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英国设立金融服务管理局,这两个国家在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方面已经走在前面了;欧洲大陆和日本曾经以发达的银行业著称,也在不断地向银行业之外的领域融合,向全能银行的方向发展,如欧洲大陆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也在大力拓展其资产管理、私人银行、资本市场、投资银行的业务。两种金融模式,无论是发达的金融市场,还是发达的银行体系,如果说曾经是支撑英、美、日本和欧洲大陆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的两个引擎的话,那么,它们现在正在逐步融合成一个综合化的金融引擎,这就是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如何将两者更好地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同时,还要“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也是从新的角度提出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而且还赋予这一体系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一体系必须是有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构成的、具有合理的结构与完善的功能、能够高效安全运行的。这一目标是符合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的,而建立一个高效率、低风险的金融体系,正是针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作出的恰当判断和决策。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