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侵蚀工资”不利社会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10:56 公益时报

  郭立场

  日前发布的《2007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显示,2007年,中国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中国企业利润 总额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但蓝皮书同时指出,企业利润的增长一部分原因来自成本超常压缩。其中,劳动者报酬的减少 是重要方面。此外,“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11月29日《中国证券报》)

  蓝皮书的主要撰写者、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提出对“利润侵蚀工资”现象的担心。笔者以为,这种 担心不是多余的。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的综合反映。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 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认为,今后中国将面临收入差距扩大 的严峻挑战。收入差距如此迅速的、大幅度拉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不健全和 不完善,关键是初次分配中公平的残缺。

  要遏制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关键在于大力改善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状况,保障广大职工工资的公平收入。只有将“ 分配不公”的问题解决好了,将初次分配的秩序规范化了,再分配层面的各种调节手段才能乘势而上,“差距过大”的状况也 才有可能切实得以缓解。中共十七大将政策重心放在消除初次分配层面的“分配不公”上,首次强调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遏制 贫富差距,求得“差距过大”状况的缓解,意味着老百姓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好处,在初次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利。

  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正,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经济利益,它还影响到每个人所感受的社会对自己的认同程度以及 自己对社会的认同程度。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认同程度高,个人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就会减少社会运行障碍,实现社会良性运 行和协调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开。 这对调动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忽视同样不可小觑 。

  社会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其原则是得其所应得和承担其所应承担。“同工同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趋势,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表现,我们当然不应该放弃。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原则的实现需要有与之相一致的用工制度作保障 ,从制度上减少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以求相对的公平与合理,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目前在我国要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当务之急是规范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劳务制度,从规范政府权力入手,大力整 顿市场秩序。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规范市场运行秩序的有关法律规范,逐步从法律制度上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不合理的歧视 现象,深化电信、电力、

邮政等自然
垄断行业
的国有企业改革,在非自然垄断环节引进竞争,强化对这些部门的规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