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投资局中有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14:30 新民周刊

  “东南亚金融危机、拉美债务危机等国际性的金融危机,都有美元倾销与突然紧缩的周期因素。”

  撰稿/张 静(记者)

  被誉为内地“基建航母”的中铁,其H股于12月7日挂牌上市。

  在中铁成功引入的9名基础投资者中,赫然出现了中国国家投资公司(下文简称“中投”)的身影。这是中投自成立以来首次涉足香港市场,也是它继参股美国私募基金巨头黑石集团IPO后的再度出手。

  这个以提高中国外汇储备收益和缓解国内流动性压力为初衷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为什么会选择去香港H股市场“打新股”这样的短期投机行为?

  不少专家认为这是中投投资黑石发生巨额亏损后的无奈之举。

  “中投受到市场和一些政府人士的批评,亟须用新投资来扭转局面,证明自己。”日本亚盛集团中国副总裁张明说。

  “绑架国家队”

  今年5月,尚在筹备期的中投就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的价格,赶在黑石上市前购入1.01亿股无投票权普通股,开启了中国外汇投资多元化之路。

  黑石在中国步履维艰,始终未能实现“零”的突破。这项富有历史性的转折“奇峰突起”,正在于黑石洞悉了中国急于“走出去”的资本冲动,并掌握了“极为稀缺的核心商业资源”。

  今年年初,曾因“

购车事件”被迫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职务、一直赋闲在家的梁锦松,被黑石聘为中国区主席、高级执行董事。通过梁锦松的穿针引线,黑石与中投从初步了解意向到正式“联姻”,前后仅用了3周时间。

  黑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史蒂夫·施瓦茨曼在媒体面前对梁锦松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他与很多高层领导都有很好的关系。中国高层领导访问美国时,在一些重要场合中,我本人也是在梁锦松安排下有机会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介绍我们集团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外储投资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有分析人士指出,史蒂夫·施瓦茨曼这位“华尔街之王”绝不至于迟钝到嗅不出“山雨欲来”的味道——黑石上市的时间恰好是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的前3天。甚至早在黑石急急忙忙宣布IPO的时候,华尔街人士已经预见到,习惯于神秘低调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突然一反常态主动跑到聚光灯下,原因只能有一个:高位套现。

  上市仅三个交易日,黑石便跌破发行价。至11月12日黑石公布《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投公司的总投资已经缩水了24.82%,亏损总额高达7.44亿美元。

  “在黑石高溢价的首次公开售股40亿美元中,中国政府的投资独占其中的30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概念和国家外汇储备概念抬高了黑石IPO估值,但这恰恰成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支付高额投资成本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建海说。

  施瓦茨曼与合伙人彼得·皮特森却赚了个盆满钵满。黑石刚上市,这两人就变现了25.57亿美元,并仍然拥有黑石28%的股份。

  9月份,中国投资公司的一位高级官员终于承认:“与黑石的交易不像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好。”

  由于中投公司对黑石集团的投资锁定期长达4年,目前的浮亏并不能认定是中投公司的最后亏损。但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认为:“中投对黑石的投资最大的败笔是付出了过分偏高的认购价格,以长达4年的股票禁售为代价,却对黑石的运作毫无发言权。”“投资难免有赚有赔,但再好的企业也要看投资价格是否合适。不知道中投当初为什么那么急。这么一笔大投资,至少应该通过董事会。在公司还未成立前就贸然出手,谁来为这笔投资负责都不清楚。如果按目前的市场价买进黑石的股票,中投至少可以减少50亿-60亿元人民币的浮亏。”

  除了账面浮亏,此番交易更激起舆论强烈反弹的是,9月10日黑石集团与中国蓝星集团的母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黑石集团将注资6亿美元认购蓝星集团20%的股份,蓝星集团将变更为外商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在梁锦松看来,黑石投资中国企业后,将能够帮助中国公司走向海外,促进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11月5日,黑石联手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农用化学品生产商Nufarm公司,总投资额达28亿美元。

  矛盾在于,黑石投资中国企业用的是美元,中国现在的外汇显然已经太多了。正如央行前顾问余永定所言:“如果用投资回报来购买中国的资产,那么像入股黑石集团这样投资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就会出现问题,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膨胀。”

  “黑石拿了中国投资的钱来买中国的企业,实在是个讽刺”“中投公司的对外投资,是不是在给国外投资机构收购中国企业提供弹药?”公众纷纷质疑。

  值得关注的是,中投对黑石没有投票权,黑石却可以参与蓝星的决策。据记者了解,蓝星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商,总资产300多亿元,年销售额300多亿元,控股3家上市公司,在国内拥有25家工厂和4个科研机构,在海外拥有15家工厂、7个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营销网络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

  “比黑石更早进入中国的凯雷集团,还在苦苦等待中国商务部签发并购徐工的‘判决书’。就连法国SEB集团并购苏泊尔这样的民营企业,都拖了这么长时间。像蓝星这样的大国企,黑石的收购怎么这么顺利?”皮海洲感慨道:“黑石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先通过游说把‘国家队’套进去,再问我们要政策。政府要谨防中投成为外资的‘人质’。”

  而华宝证券高级分析师李国旺认为:“黑石投资我们国内的上市公司,主要是投资我们的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升值;中投投资黑石,是投资人家的经验和管理水平。这完全是两回事,不应该简单地对应起来。”

  有迹象表明,施瓦茨曼8月拜访国资委,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向黑石详细介绍了马钢、海螺、奇瑞等一批安徽省的骨干企业后,国资委与黑石在央企“借船出海”的问题上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一错再错?

  在皮海洲看来,中投认购中铁H股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铁股份是我们自己的企业,知根知底。中投通过投资H股的形式来投资大型国企,其风险将远远小于对黑石的投资。同时也减轻了外汇储备的压力,支持了国内公司和香港市场的发展。”

  这和余永定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国首先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更为熟悉的中间地带进行尝试。”

  同样是“打新股”,中铁重蹈黑石覆辙的可能性比较小。近日,中铁H股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逾200倍超额认购,被认为是近期认购反应最佳的新股。据《钱经》杂志统计,以年初至今在港上市的新公司首个交易日收市价计算,目前在香港打新股的利润最高达119%,最差的是-8.6%,平均回报有25%。

  李国旺认为中投的新选择无可厚非,因为中投同时承担了两方面的政策期望:一是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一是国家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11月29日,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对外界坦言压力很大:“预计今年年内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发完后资本金将全部到位。年利率5%,也就是说,我们每天要赚近3亿元人民币。”

  但国际投行纷纷认为,中投“从出口转内销”,缺乏清晰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理念,正在变得“缩手缩脚”。

  投资银行界大腕纷纷“出谋划策”,除了分散风险、长期投资、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之类的泛泛而谈,有一类建议值得玩味。

  瑞信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表示:“(中投)可以首先将一部分资金外包管理。新加坡GIC是这样来做的,香港整个的MPF强制性公积金也是外包管理。”

  中国皇后资本(香港)创始人粟耀莹博士的表达更为直白:“中投可考虑与有多年成功投资经验的香港家族基金一致行动,以增加经验和信心。”

  皮海洲质疑道:“投资国际投行,与投资黑石,能有多大的差别?最怕的是我们的外汇储备通过国际投资机构出去后,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套利空间,换个壳又重新流回国内。以外资的名义,在中国赚取高收益。”

  警惕“做空”中国

  “在美元倾销的全球背景下,如果按照国际投资银行‘大家’的思路去进行外汇管理或者投资,有可能出现被国际垄断资本‘忽悠’的可能。”李国旺谈到。

  “2001年,‘9·11’事件迫使美国利率大幅下调,刺激美国居民消费欲望的升级,美国进口迅速增加,给中国出口提供了机遇。而从当年12月11日起,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原来的出口障碍也迅速消除。面对出口需求的高增长,因人多资源少而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和高储蓄形成的信贷的提供,形成了出口带动投资、投资推动出口的‘良性循环’。我们好像一下子找到了解决1997年到2001年初经济疲软的灵丹妙药。”

  出口增长引发了外汇储备高增长。从1997年到2007年三季度,外汇储备增长了10倍多,中国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丰厚的国家。到中投公司应运而生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1.4万亿美元。

  “几十年的外汇储备不足和东南亚危机的影响,也造成了中国‘藏钱’的民族潜意识,表现为国家意志,即是外汇的国家集中管理制度。但外汇储备的集中偏好与历史时空形成了错位,如今外币已经脱离了‘金银’的联系,其内在价值完全是一种国家‘政策’执行的后果。外汇储备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成为流动性泛滥的源头,并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对我国金融领域实施‘精确打击’的手段,造成国民财富快速外流。”

  李国旺认为,余波未断的次级债危机是一场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SARS。美国虽然进行了控制,但在某些角度来看,也是有意“投毒”。

  “‘9·11’以后,美元利率的持续下调和信用的全面扩张,表面上看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非常措施,但美元倾销的预谋已经开始启动。美联储从2001年开始不断降息,又在2004年6月30日到2006年6月29日的两年时间里,让美元持续加息,将利率从1.25%提高到5.25%的关口,造成很多人无法按期偿还次级抵押贷款,引发了次级债危机,为美国向全世界倾销货币提供了借口和理由。”

  11月13日,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减息,使得本就处于弱势的美元雪上加霜。

  “由于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巨大力量,美元的持续贬值已经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意志。一方面通过美元贬值政策,逐步注销其双赤字下对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额债务,将国内矛盾转移出去。一方面向全世界输出流动性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实现全球财富向美国转移。”

  李国旺认为,对于大量国家储备为美元货币形式的中国来说,可能受到的危害最大。

  2007年11月8日,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指出,近期美元持续贬值。一旦美联储继续降息,美元贬值加速将推动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攀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在“CCER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表示,由于中国正处在加息周期,美次级贷危机可能会导致美联储进入减息周期,这就增加了美元贬值的可能性,使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加,加大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美元减息提升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也加大了国际短期资金流入中国从而提升国内资产价格上升的压力。

  “国际垄断资本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自然希望人民币升值越快越好,资产价格泡沫越大越好。当资产价格泡沫上升到一定时候,国外垄断资本必然进行‘远程打击’,以风险防范等名义突然从中国撤出资本,将中国资产泡沫用力刺破。由于在资本项目下,我国还不是全面开放,因此外资进出的成本比较高。一旦资本项目下可以自由流动,人民币升值过程接近结束之际,就有可能出现外资大规模撤退,引发国内资本市场泡沫硬性破裂,中国资产就将大幅贬值,然后国际垄断资本再提出一个非常严苛的条件‘出手相救’,转身以绝对低的价格收购中国战略或者核心资产,财富重新分配的结果是我国资产被无形地转移到国外。”

  李国旺表示自己的观点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国际金融资本100多年来常用的手法。“美元倾销膨胀了日本经济,最后通过紧缩让日本经济十年停滞,美国一夜将日本的大量财富通过美元转移到美国。东南亚金融危机、拉美债务危机等国际性的金融危机,都有美元倾销与突然紧缩的周期因素。”

  中投买什么?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如何对冲因美国的“赖账”行为而带来的贬值损耗?

  李国旺认为可以开发与金银相关的产业,无论是金银矿产还是权益。“禁止海外资本对中国金银矿产的开发,无论是合资还是独资,将宪法规定的矿产资源国有化在金银领域进行到底,并实施国家对金银矿产的垄断开发。同时,积极参与与金银相关的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打好人民币内在价值的保卫战。并以战略储备的形式投资与产业升级相关需要的各类资源。”

  继美林、花旗、瑞银、汇丰等国际金融集团相继传出巨额次级债投资损失,欧美金融机构正面临寒潮。据报道,目前汇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9.13和1.66,花旗的情形与此类似。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称:“这是中国资金海外收购十年一遇的机会。” 经济学家谢国忠也鼓动说:“中国的国有银行应该去国外狂买信用资产。”

  据悉,像汇丰和花旗这样的国际金融巨头,其大股东的持股通常不超过5%。前不久,全球规模最大的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便投入75亿美元,购买了花旗集团5%的股权。

  我国购买境外金融机构的股份时,每每遭遇政治阻力。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双方都属于中小银行,民生也并不谋求取得控股地位,但仍有很多美国国会议员表示反对。

  皮海洲表示:“如果中投从二级市场收购这些公司的股票,政治阻力应该比较小,甚至能够获得发言权。”

  分析人士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向西方金融机构投资的趋势正在提速。而中投公司有关领导似乎对此也很感兴趣。

  但李国旺认为,破解美元倾销可能造成的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要从根本上改变近30年来的出口依赖。“外汇储备的积累,农村劳动者转移出来的民工功不可没。如果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财政转移支付,比如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医疗教育机制,也许前5年国家需要不停地为8亿农民埋单,但是等他们确实有了安全感,对中国内需的拉动起码可以持续30年,从而扭转过度依赖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真正实现消费、投资和出口三者的良性关系。”

  近些年“中国概念”已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借机在宏观商品上制造“牛市”的主要理由。凡是中国没有定价权又需要进口的物资,如

铁矿石、石油,都出现了成倍的涨价。

  而面对新成立不久的中国国家主权基金,法新社称:“海外有声音怀疑,中投公司会不会被用作帮助满足中国巨大的

能源和自然资源渴求。”路透社称:“中投公司的成立正值一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不断上升之时。他们害怕国家资产基金将在一些主流公司内获取股份,并在政治敏感领域施加影响力。”而德国之声广播电台更用“海外资本‘蝗虫’”来形容欧盟对国家主权基金们的态度。

  皮海洲表示:“中投走出去压力很大。联想收购IBM都一波三折,何况中投完全是政府行为。”

  目前已有专家认为,从中短期来看,让中投公司再承担外汇战略性使命有些勉强。而且对于实业投资,企业比金融机构可能看得更准。中投董事长楼继伟与学者讨论时也表示,中投目前的可行方式只能是以投资回报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