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不达标地方官员将面临一票否决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10:18 南方周末

  有多少一票否决

  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一票否决”制的有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另外,拖欠教师工资、处置信访不力、党风廉政建设在某些地区也被列入“一票否决”范围。

  中国的省长们正在努力学习一种全新的污染物总量统计方法——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定,他们如果无法让这些公式运算出一个合格的结果,将面临被“一票否决”的危险。

  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已让决策层焦心,中央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但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温家宝坦承去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未能完成。

  现在,中央政府抛开了旧的统计方法——其核心是污染物数据由中央而不是地方说了算——并用直接考核“一把手”的方式让地方接受新规。

  国务院最近批转了节能减排统计考核方案,减排不达标的地方官员将被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节能减排,目前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话题,更像是一个政治话题。“新办法让地方无法撒谎。”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赵华林12月4日接受

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赵所在的总量办直接负责全国减排系列工作,是上述新文件的主要起草者。

  统计方法“革命”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国地方的环保数据持怀疑态度,这些数据看起来很光鲜,但背后却可能污染依旧。环保官员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新方法解决痼疾,现在,他们认为找到了,而且能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赵华林说,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每个省份GDP的增长和城镇化率提高总会带来一定的污染量,而这个比例系数可以精确测算出来,被称为“排放强度”,“我们不再看地方上报的数据,而是根据GDP直接算出各地的污染增量。”

  按规定,主要污染物的增加量是指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前者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而后者的来源是煤炭燃烧。

  在新办法中,新增工业COD排放量,是以该省GDPד排放强度”,而生活产生的COD核算是以城镇常住人口数×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该系数全国平均取值为75克/人·日)。

  各地GDP的核算在中央反复要求下已经相对准确——当然,地方也可以虚报GDP,但由此面对的就是污染物COD的正比例增加,而城镇常住人口数显然也无法造假。

  至于各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则更为简单,“我们不再统计你每个企业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硫,而是直接看该地每年所烧的煤炭总数——反正烧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肯定是排到空气中。”赵华林说。

  而作为煤炭从生产、出售到运输、调度都有一套严格的统计方法,各省所用总量很容易算清。

  由此,环保总局无须去核实那些可能含有水分的数据——这显然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关键的是,地方污染物增量是中央测算,“造假?增量都是我们算出来,你去哪造假?”

  新统计方法在对上半年各地减排数据的统计中已显露出“威力”:根据全国各地上报的数据,全国2007年上半年COD削减4.7%,而环保总局核算数据为增加0.24%;二氧化硫各地上报的数据汇总后全国2007年上半年下降6.2%,而环保总局核算为下降0.88%。

  监测地方新手段

  一个需要再次说明的前提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是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

  这意味者,每年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要比由于GDP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所带来的增加量多才可以,而考核方法也正是以增加量和减少量的差额来计算各省是否完成减排任务。

  各省2005年的数据基数由各方统一核准。赵华林说,因为一开始不清楚中央意图,一些省份为了给以后新增企业留下空间而多报了排放量,事后发现情况不对,曾有省份后悔地找到环保总局“理论”,要求修改。

  与污染物增加量不同的是,各地的减少量是由各地自己上报说明,但由环保总局负责核查。

  污染削减量分为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前是上了多少污染处理设备,第二项是产业结构调整后关停了多少高污染企业。后者为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减排。

  所有减排项目环保总局都要派人核查,“比如去污水处理厂,不是光看我去的时候开没开,我要查你一年的用电量,如果你用电量没上来,你平时根本就没开,对不起,就不算你的减排量。”赵华林说。“有一个很大的城市,之前我们每次都查不出问题,这次把他们处理污染设备的用电量一查,清清楚楚,就是开开停停,后来我们就给当地政府发整改通知。到底蒙谁呢?”

  而所有地方关停的企业都要出示相关文件,环保总局要登记备案以免明年地方重复上报。在过去,并无备案制度。

  新的监测方法同时鼓励产业结构调整,“比如,地方能说清楚新增的300亿GDP是因为上了一个无污染的高新企业,核实后,就可以不把这部分GDP算到当地GDP总量中,核算的该地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也相应减少,以此鼓励地方多上低COD项目。”

  而在整个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考核办法规定,减排是否达标将作为对各省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赵华林说,草案在各部门会签时,中组部提出把考核内容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而上报到了国务院之后,国务院主要领导又增加了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赵由此感叹国务院领导“要求更为严格了”。

  环保强势与地方政经生态

  上述系列新文件现在正被寄以厚望,各方期待它以技术手段和行政压力从根本上改变地方官员对环保的态度。“如果想虚报GDP,可以,你就要在减少COD上承担更多的压力,甚至考核不合格。”赵华林说。

  “最关键的是把GDP和COD直接联系了起来,你说你GDP高,对不起,COD也要看。GDP的增长虽然能将你‘抹红’,但COD没减下来,GDP的非良性增长也能把你‘抹黑’丢官。”

  赵形容上述办法是“倒逼”:中央算清地方的总量,指出你合格或不合格,至于地方的污染整治,主要是地方自己负责,“省长自己去找市长,市长去找县长,他们自己会着急的”。“这样把环保局也解放出来了,”赵说,“只是告诉谁合格谁不合格。”赵华林曾作为援疆干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当环保局长三年,熟知地方环保局情况,这也为他负责起草上述文件弥补地方漏洞提供诸多借鉴。“地方上现在很紧张,很多省长都熟悉具体的算法。”赵华林说,因为上述减排目标要在2010年实现,现在只剩3年,“省长们要考虑,完不成任务怎么见总理。”“南方一个市,今年拿出100个亿,建36个污水处理厂,浙江所有的县今年都建污水处理厂,这是个不可想象的速度,而且中央都没有给钱。”赵说。

  亦有评论说,上述文件的出台表明中国环保部门不断强势的趋势。赵华林则直言正常,“周生贤局长说,十七大报告对环保的重视,标志着环保工作已经进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过去你不进主干线,省长天天见不到,现在,他会主动把你摆到应有的位置上,他要你真的去监督市县的减排,一旦不过关就麻烦了。”

  按照上半年的统计,有10个左右的省份减排压力很大,且大多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同样也是生态脆弱的省份。

  当然,赵华林表示,该体系的真正取得成效,还需实践来检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