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幽默超脱的大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08:16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蔡伟艺 文/图

  核心提示

  当老师时,从不考试,而是通过“相面”给学生打分;结婚当天,当着宾客烧毁结婚证书,因为“它只有在离婚时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着它”。

  别人是把西方文学翻译成中文,他却致力于将中国的东西翻译介绍给西方,大部分著作也用英文,因为,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非常自信。

  这就是林语堂。昨天,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漳州召开,在与会专家学者眼里,他幽默超脱,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很有启发意义。

  当天,扩建后重新布展的天宝林语堂纪念馆、位于平和故居的林语堂文学馆,开门迎客。

  

林语堂,幽默超脱的大师

  从前往后,第三排左一为儿时林语堂

  

林语堂,幽默超脱的大师

  专家体验林语堂当年敲钟感觉

  

林语堂,幽默超脱的大师

  新建成的林语堂文学馆昨开门迎客

  现场:

  专家敲响

  林语堂敲过的钟

  林语堂纪念馆位于他的祖籍地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全国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历时半年扩建布展,纪念馆昨天重新开门迎客。

  纪念馆展示了和林语堂有关的照片137张,实物48件,复制品42件,书刊346本(册),多为新征集到的展品。其中,在第一部分“山乡孩子”中,林语堂童年及其家人的照片显得尤为珍贵。很多专家表示,这些照片直观地展现了他的童年生活,可以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而在他的出生地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故居旁,新落成的林语堂文学馆收集了和林语堂有关的各种著作。

  在林语堂故居,专家们颇有兴趣,不少人挤在大师出生的房间,照相留念。林语堂曾写道,童年学习表现好,就可以到父亲任职的教堂敲响大钟,以作奖励。昨天,专家们一到教堂,纷纷敲响这口美国铸造的钟,体验大师当年的快乐。而大师童年,父亲布道回来,经常会带猪蹄面线给他吃,午餐时,主办方特意将这一道作为主食。

  观点:

  天才诗人发明幽默

  超脱境界予人启发

  鹿忆鹿(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林语堂致力于将中国的东西翻译介绍给西方,大部分著作也用英文。这说明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非常有自信,建立了一个不虚伪、不矫情的典范。他认为中装是最舒适的服装,也特别在意闽南传统小吃,在台湾时,喜欢光顾永和豆浆,大厨都知道他爱吃猪蹄面线。

  森·哈达(蒙古国立大学教授):第一次接触林语堂,是偶然间读到《吾国与吾民》,深感震惊。林语堂是个天才诗人,在中国动荡不安的上世纪30年代,他生活坎坷,可内心超脱,使压抑的生活变得快乐,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很有启发意义。

  谢昭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发明的,此前,中国学者虽有论及,却从未有过这么直接贴切的词语。林语堂对幽默的特质和内涵作了论证,形成了系统的幽默观。但他的幽默文学,又不完全脱离社会,读他的作品给人以生活启迪。

  ■大师趣事

  相面打分

  林语堂的英文课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他便轮流唱名,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相,就定下分数了。有几位吃不准的,

  [1] [2]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