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彪”汉子20余载守护水源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14:53 半岛晨报
简介: 老吕说:“媒体的一次采访,能让他在日后宣传环保时产生更大的效果。” 20多年来,吕庆荣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在碧流河河边捡拾垃圾;向村民宣讲环保,阻止村民捕捉野生动物……他变成乡亲们眼中的“怪人”。“我算了一下,至少捡了10多吨垃圾。”因为环保,他欠下几万块,妻子与他离婚,儿子没有钱读书而离家打工;为了保护环境,他 也没少得罪村民。如今,老吕与猫为伴,仍然执着于他的环保事业。 原稿: “彪”汉子20余载守护水源地 日前致电本报提出“特殊请求”—— 求求你,表扬我! 5月10日,一位陌生男子给报社打来电话,“你们能不能报道我一下,我的事迹很感人。《辽宁日报》、《营口日报》、中央电视台,好几家媒体都报道过我。”打来电话的是盖州市什字街镇邢家沟村农民吕庆荣,他居住在碧流河的水源地。 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20多年来,老吕每个月都抽出几天,拎着大袋子在沿途捡拾丢弃在河边的垃圾。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向村民宣讲环保观念,阻止村民捕捉野生动物……在他的影响下,现在邢家沟村里的小学生都在开展环保教育,并组织垃圾回收的活动。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吕庆荣被很多人所误解,有人说他是“彪子”,有人说他靠捡垃圾发财。 5月23日,记者来到了吕庆荣的老家邢家沟村——一个营口、庄河、瓦房店、普兰店四地接壤的小村庄。 捡破烂的环保名人 4月28日,一位衣着陈旧、不修边幅、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拿着一本诗集,背着一个旅行袋,蹲在大连市中山区三八广场附近最繁华的街头。拉开旅行袋,倒了一地野芹菜,大声叫卖起来。 吕庆荣是诗人、盖州市作协会员、环保协会主席,但在常人眼里,他更像一个平凡的农民。“那天来大连市环保局参加活动,怕路费不够,带了些山野菜在这边卖点。”老吕说,每次外出,他总要带一兜纯天然的山野菜,节省开支。“可惜大连人不认野芹菜,没卖出去多少。”但老吕还是挺高兴,他的事被大连市环保局知道了。 去年年末,通过省内多家媒体的报道,大连市环保局得知吕庆荣的事迹,并邀请他来大连参加了几次环保活动,老吕为此着实高兴了一阵。 大连市环保局邀请吕庆荣,是因为他是营口人,却一直做着维护大连人的事情。“我家的位置挺特殊,是四地的交界处,是碧流河的水源地。”老吕对故乡的历史了如指掌,20多年前,这座营口、庄河、瓦房店、普兰店四地接壤的村庄,发生了一次改变他一生的灾难——山体滑坡。 “村子里死了上百人,河道里全是尸体,房屋都被埋了。”吕庆荣还记得当年的恐怖场景。1981年7月28日凌晨4时,洪水冲着泥土从山上滚下来,村里的房屋就像玩具一样,顷刻倒塌,被淹没在滚滚洪流之中。 1984年老吕退伍回家,发现灾后的老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山上的树都砍没了;河道里到处都是老乡开垦的水稻田;生活垃圾、农药、动物尸体随意地扔在河里……村民无意识的行为几乎已毁掉周围的生态。 缺少植被,山上土层松动,赶上雨天,泥沙纷纷流进碧流河水库,严重影响水库安全;开荒河道,遇到雨季,河水在河道里乱窜,随时有泛滥的危险;农药瓶内的残留物流进碧流河,一到夏天,河里的鱼都被药死了,上千条死鱼,白花花一片浮在河面上。吕庆荣看不下去了,“这样下去,再过几十年碧流河就会消失。” 从那时起,吕庆荣变了,变成乡亲们眼中的“怪人”。老吕每个月都抽出几天,拎着大袋子,一路走去,沿途捡拾丢弃在河边的垃圾,从他的住处到碧流河水源地,走路要小半天,“能回收的,我就捡来卖给废品站,不能回收的我就焚烧或者就地掩埋。” 这一捡就是20多年,原来相貌堂堂的小伙子变成了一脸沧桑的老头。几年下来,吕庆荣成了远近闻名的“垃圾大王”。“我算了一下,至少捡了10多吨垃圾。”老吕说。 老吕还起草过一份环保报告,描写碧流河水源地的生态现状和他的忧虑,他把报告邮到了大连。大连市市长很快作了批示,从2003年起,大连市连续拨款30多万元,用于碧流河水源地生态养护和治理,在碧流河水源地10多里的范围内立起“碧上治理工程”的石碑。“但是效果不大,钱没用到地方。”吕庆荣认为,保护碧流河应该从源头开始。 村里人眼中的“彪子” 大山脚下是一条柏油路,向东是邢家沟村,向西还没修完,可直通安波。吕庆荣的家就在山腰,一栋孤零零的瓦房距离村里最近的住户也有5里地,很少有人去他家串门。 5月23日夜里8点多,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葛利明领着记者摸黑来到吕庆荣家。“他家在山沟里,平时没事,谁也不去那边,太远了。” 葛利明说,他家是村里不多的几个与吕庆荣关系不错的人家。从小葛利明就知道村里有个怪叔叔,自己家的事都不管,天天到处捡垃圾,“我们那时候都说他有神经病。” 吕庆荣在村里没啥好人缘,平时出门总是和别人“打架”,为了保护环境,他没少得罪人。一次,他从河边捡了一套破棉袄,回来的路上被二姨姥看到了,结果拽着他不让走,老人说衣服是她扔的,不许老吕捡回去。 还有一次,他的小学同学在山上下套逮野兔子,被吕庆荣看到了,加以阻止。结果俩人大吵一架,老同学10多年没和他说话。 在村民眼里,吕庆荣除了好管闲事,还是“捡破烂的”、“彪子”。村头饭店的女老板林桂芳说,老吕在附近挺有名气,“他捡了10多年破烂了,大家都以为他靠捡破烂发家了,最近两年才知道他是在保护环境。” 林桂芳说,老吕这种“捡破烂”与别人不一样,挺招人烦,每次捡东西,还教育附近的住家,不能乱扔东西、不能破坏生态,“谁家愿意听这些?连撵带骂,说话夹棒子,可他不怕,厚着脸皮照样说。”林桂芳说,从老吕家到碧流河水源地,这20多里地,没有一家不和老吕打过架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00年,吕庆荣东凑西借,花了3万多,承包了340亩荒山,在山腰盖上现在住的3间瓦房,在山顶,就有一潭清水蜿蜒而下,流进碧流河。 吕庆荣承包的山是附近最好的,可他却不善利用,有人鼓动他把山上的树卖了挣钱;有人指点他采山货卖进城里赚一票;还有人告诉他养羊发家,他都不干。“这么干,这山都保不住了。”吕庆荣说,村里人都说他傻,放着一座“聚宝盆”,不知道挣钱。“我有时去镇上买小鸡崽,放到山上,给山上的野生动物吃。”如今,老吕的山上有獾、狍、野猪、狐狸、蛇、野鸡、白鹭,甚至娃娃鱼。可除了核桃、板栗和梨树,山上却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环保志士憋了一肚子委屈 雨后的山路,崎岖不平、泥泞难行,在去往水源地的路上,车子不能再走了。老吕蹲在车边,有些生气,嘟囔着,“你们来了,没让那边村里的人看见,这哪叫宣传我啊?” 老吕是个话少内向的人,只有谈起环保的事,他才神采飞扬。为了心目中最神圣的事业,他舍弃了太多。退伍后,老吕没种地,靠着战友帮忙,往内蒙古倒了几次水果,挣了些小钱。1994年,一把大火烧光了他全部家当,全家人借住小学教室,熬了6年。 为了把环保事业进行下去,吕庆荣曾找过乡里,寻求帮助,可是人家根本不理他,“咱又不能给乡里带来什么效益,凭啥张嘴要钱啊。”老吕每个月还要抽时间去20里外的水源地捡垃圾,每天遭别人的白眼,背着四五个编织袋,又脏又臭地回家。而且家里包山的几万元债务,到现在还没还上。二儿子因为没有钱念书,离家出走,至今不愿和他说话。 2003年,结发10多年的妻子提出离婚“因为感情不和,我也不知道到底哪里不对,从来没问过。”老吕说,自从两人离婚后,他再没看过前妻一回。 家里人不支持,村里人不理解,老吕觉得活得憋屈,“现在是营口人不认我,大连人不知道我,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些事是做给谁的。”老吕和记者说。 5月24日上午,吕庆荣领着记者去碧流河水源地,因为道路难行,车子进不了山,停在了半路。老吕有点着急了,“你们得去那里看看啊,让村里的人知道我吕庆荣不是在为自己,大连的媒体都来采访我了。”老吕说,媒体的一次采访,能让他在日后宣传环保时产生更大的效果。一直没人理解的境遇让他很憋屈,“我想让周围的人都知道我,让更多的大连人知道我,了解我。” 窘困的吕庆荣与猫为伴。 他想让更多大连人认识自己 老吕的家空空荡荡,屋外的卫星天线坏了,他已经几个月没看电视了。床边的玻璃窗碎了一大块,雨水溅了一炕,床头的墙上长毛了,除了两个朋友送的木质沙发,和几幅字画,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去年8月份,离婚后跟他一起生活的大儿子去广州打工了,吕庆荣自嘲说,现在家里只有4个喘气的,一个是自己,还有门口的狼狗和他养的两只猫。他每天就炒点山上的新鲜野菜,喝点玉米面粥,吃剩下的就丢给狼狗和猫。 说起他为啥老想上媒体,老吕说了心里话。“现在我环保的事,附近人都知道了,说我靠这个赚钱了,说这个傻子捡破烂捡出了名。”吕庆荣听着村里人的话,有点急了,“我哪有钱?压根就没得到钱。”“我想让更多的大连人认识我,知道我吕庆荣到底在做些什么。”老吕说,现在没有收入,他要经常出去打工,连照顾碧流河的时间都减少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为了能让大连人关注碧流河水源地的生态现状,吕庆荣曾敲开大连市35中学的校门,进门就找学校团支书,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了一番,打动了师生,还曾组织学生去碧流河水源地清捡垃圾。 目前,一切正在向好的方面变化。 在他的影响下,现在邢家沟村里的小学生都在开展环保教育,并组织垃圾回收的活动。村民受到了影响,渐渐地定点投放垃圾。他成立的碧保协会现在会员已经有100多人。“我是在这里长大的,小时候,姥姥家就在水源地,每天,我步行到姥姥家,河边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透明,四周满目翠绿……我的名字里有个荣字,上面是草,下面是树,我离不开这里的山水。”临走时,吕庆荣向记者描述着那段让他至今难忘的童年时光,一个小孩在清山碧水的乡间小路上,边走边玩。 (半岛晨报 王博文)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