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六大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词之变看中国经济新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16:32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二厚、董峻、王优玲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国内外形势,把脉宏观经济走势,提出应对新情况、新矛盾之策,并对来年经济工作做出总体部署。

  梳理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些关键词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五年来宏观经济向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的轨迹。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好字优先”:中国经济发展既要“量”更要“质”

  “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

  回顾十六大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2002年提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05年的“又快又好”;从2006年的“又好又快”再到今年的“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凸显出“好”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更强调科学发展,在速度、质量和效益之间寻求良性平衡。

  经济发展思路之变的背后,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近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同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十分突出,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环境污染加重。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指出,高能耗、高污染造就的高增长难于持续,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长远来看必将束缚经济的发展。

  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权威人士表示,2008年,节能减排在各级政府工作的分量会更加凸现,这场攻坚战已打响。

  从“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到“重中之重”:“三农”工作向纵深推进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200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2003年则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良好开局”。2006年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近年来,中央连续发出4个一号文件,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着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在多项“多予、少取、放活”措施推动下,农业农村工作逐渐形成新局面。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可达一万亿斤以上。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也在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31个省区市已经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农村人口2068万人。

  随着“三农”工作向纵深推进,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认为,这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

  从“积极、稳健”到“一稳一紧”:财政货币政策三度“变身”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转型”引起广泛关注。

  回顾十六大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三度转型,从2002年提出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到2004年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再到今年“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宏观调控之手也在不断变化。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曾引领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我国GDP增速跨入9%以上区间。从2003年至2006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10.4%,贷款、投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2006年首超万亿美元。但是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连续上扬,通胀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仍在发展。

  为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明年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张永军表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是基于已取得的宏观调控成果做出的科学决策,将成为进一步抑制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的重要调控手段。

  从“鼓励和扩大出口”到“坚持以质取胜”: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正发生显著变化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从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鼓励和支持扩大出口”到今年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这背后是我国外贸形势的变化和统筹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破万亿美元。据商务部预测,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超过2.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将达到2500亿美元。顺差过大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国际贸易摩擦压力加大等问题凸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在更加开放和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推进现代化建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重要。商务部负责人表示,“坚持以质取胜”, 意味着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从“东中西互动”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区域协调发展凸显新思维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区域发展工作时指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200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向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继续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2003年提出“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深化分工合作”。一系列的部署表明,统筹区域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推进。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表明我国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将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健康。

  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指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将使我国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更加重视改善民生”:“重民生”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凸显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3年提出“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2004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005年提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6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改善民生加重了分量。会议在部署明年八项重点任务时,改善民生位列其中。会议提出“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并且强调,“对各类民生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扎实加以解决”。

  六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善民生的部署,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经济工作中的突出体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强调了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调了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大政策“亮点”表明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更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展望未来,在多项改善民生措施的扎实推进下,人民生活必将继续得到改善。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