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华:谁在继续中国硬笔书法的香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11:39 央视国际
庞中华:谁在继续中国硬笔书法的香火
庞中华做客人物新周刊

庞中华:谁在继续中国硬笔书法的香火
庞中华做客人物新周刊

  央视“人物新周刊”12月9日播出《庞中华之谁在继续中国硬笔书法的香火?》,以下为节目内容: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个分支——硬笔书法。与这股热潮联系在一起的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庞中华。

  二十年前,没听过这个名字的恐怕很少。80年代的时候,余秋雨的“苦旅”还刚刚开始,巩利的演义道路才踏出关键的第一步。那时家喻户晓的文化明星金庸、琼瑶、汪国真等人,至今还常被人提及。而当时名气不在这些人之下的庞中华,80年代后的人,知道他名字的人恐怕不多。当时初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共同的时髦,就是用庞中华体的钢笔字,给异性抄写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

  最近,人们在央视《人物新周刊》的节目中,又看到了庞中华。这让很多人想起20年前,也是这个人第一个在电视上出现,一笔一划的教人写硬笔书法。据他自己回忆,那时候去中央台上节目穿着从天桥市场上买来的5元钱的衣服,戴着当时非常的流行的假衬衣领,普通话还是充满四川音的。现在,庞中华已经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的主席,他现在创作的书法作品独树一帜,写出来的楷书、行书等各种硬笔书法,别有韵味。

  回忆起当年硬笔书法风行一时的状况,庞中华说,在当时,写得一笔好字绝对是一种崭露头角的资本。硬笔书法横空出世原因不是纠缠于所谓书法艺术的魅力,而是抓住读点书、认点字的人普遍需求:字是自家的脸面,不能太丢人。当时,庞中华的硬笔书法训练就是要学习者理解什么是书法的个性和表现力,能把字写得工整、清秀,看上去舒服,就是练字的目标;能在职场上和情场上为自己加分,是练习的动力。

  1980年,庞中华出版第一本字帖。20年过去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毛笔字已经失去了实用功能成为“书法艺术”,它是被硬笔字取代的,这个转换的关键是硬笔的实用和便捷。那么会不会有一天硬笔字遭遇同样的命运被电脑彻底取代呢?如果用手写字成为一种多余,那么写一笔漂亮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庞中华说,很多人以为练习硬笔书法的人会越来越少,实际上恰恰不是这么回事,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庞中华这么说有三个道理。“第一,中国的三千家制笔业厂家蓬勃发展,每年生产的硬笔是500亿到700亿支,比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量翻番,这么多的笔要是卖不出去,那老板是个疯子;第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在中小学开书法课,很多省份中小学是必修课,国家在大力提倡书法课;第三,我自己我就感觉到,我每年的图书,一点不比我八十年代那时候逊色。”

  “学生写的作业,上课做的笔记以及写信、填写表格等,都离不开钢笔。现如今,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简历,语句凌乱,明显有受英语语序影响的痕迹。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写出的汉字简直不如十年前的小学生,而且错字百出。让学生们写好字,写对字,这是十分重要的”

  庞中华说。“书法不仅是书写工具,而且是艺术。中国人能从抽象的线条、书写中得到享受,书法在中国是最普及的艺术,是不能丢掉的。”当人们在20年后重新在电视上看到庞中华的时候,他带来的不仅是对中国硬笔书法的坚定信心和倡导,还有他在硬笔书法的创作中所融汇的音乐之美。“书法是凝固的旋律,像音乐一样凝固的旋律,把它凝固在纸面上的,而音乐是流动的线条,艺术都是相通的”他说。在电视上,我们看到了庞中华用音乐配合着书法,仿佛能够感受到音符在字间穿梭,旋律在笔尖旋转。这是20年后,庞中华独树一帜的硬笔书法带给大家的新惊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