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毕业生拥有固定工作故意不还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01:51 信息时报
部分毕业生拥有固定工作故意不还贷
媒体上公布一批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名单

  人物3

  丢了存折没账户想还不知还多少

  讲述人:郭震(化名)

  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本科)、北

  京某重点高校07届硕士

  研究生

  现状:有工作有钱就是不还贷款。

  2007年11月15日,郭震(化名)打开QQ看到“农行曝光欠贷学生”的新闻,胡乱抓起报纸查看,果不其然,自己的名字已经见报。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一屁股坐在地上,甩下报纸骂了一句脏话。一位助贷老师说,少部分学生在银行找不到情况下就躲在某个角落,从原来奉行的“拖”字决到后来干脆忘记,要不是媒体曝光,自己就没想到“露面”。

  申请

助学贷款只是为奖学金

  2003年,郭震是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读了两年书从没想过要借贷,“家里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供我上学绝对没问题,不至于要借钱。”后来,他申请助学贷款,完全是为了争夺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本是要奖给品学兼优学生,虽然没有硬性规定是贫困生,但老师在审核时有所侧重,优先给予贫困生。”这样一来,是否发放助学贷款就成为重要参考指标,郭震和班上好多同学立马申请助学贷款,一借就是两年,共9000多元。

  一下子多了两笔钱的郭震兴奋极了,只管在协议签上大名,而且始终没理会其实质,“那是为了拿奖学金才弄的这套,还看什么协议,当时真的不太懂!”

  刚找到工作没打算还贷

  2005年,郭震毕业了,他离开该校并且考取北方某重点高校研究生。“记得那个时候,老师就让我们签了份还款协议,我没仔细看,反正没别的,就让我还钱,我想读了研究生晚些还不要紧,就没有理会。”在与记者对话中,对于协议内容郭震懵然不知,他透露本科毕业时曾经有过还钱闪念,但打了个电话找不到联系人,就放弃了。

  到了北京,郭震的手机号码更换了,因本科时曾经转专业,学院里对他的情况并不清楚。谈起为何没有和银行联系,郭震告诉记者:“反正手机号没必要给银行,省得他们骚扰,读完研再说吧。”

  读完研,郭震在广州某知名电信运营商找到工作。当时,觉着还钱也不急,还是见习时表现好点要紧。按道理,在该国企见习时期工资有2000元,家里没负担,每月还款绰绰有余,但他没有想过联系银行,而且还没打算还钱,只是打算“有拖无欠”,转正再说。

  看到黑名单立马就还贷

  由于银行始终无法联系上郭震,就把其列入黑名单。看到报纸,郭震当即崩溃!不由分说拿着报纸冲向本科所在学校,向助学贷款老师讨说法。“没有存折,没有账户,也不知道还多少钱?叫我拿怎么还款?”没有主动联系银行的郭震,却把更多责任归咎于银行、学校。

  “后来,想想自己进了国企,被人家扣上不诚信帽子,我可咋混下去?万一被查出,第一份工作就没了。” 想到赖账的严重后果,郭震二话不说,立即筹钱还贷。不久,他就拿着11500多元,连本带利还给银行,“现在我还迷糊得很,不知到期没有,不知道要给多少,反正他要多少,给多少就是,省得背上骂名,麻烦!”

  郭震月花费清单

  月收入:2000元

  花费:生活费600元,路费、通讯费等400元,每月还同学1000元。

  类型:属于“月光族”

  人物4

  换工作没通知银行 进黑榜心里觉得冤

  讲述人:阿芬(化名)

  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现状:月收入一两千

  按月向银行还款

  毕业后我一直在还款,后来手机换了,没及时通知银行,没想到就被曝光了,真冤。” 广东工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阿芬说。

  毕业后找到工作每月定期还贷款

  其实,与阿芬一样,在农行曝光的黑名单中,不乏曾经还款的诚信大学生,只是一时变故暂时中止还款。因此,银行在暂时不能联系情况下把名单曝光,让这些学生也颇有微词。

  阿芬来自潮汕,2003年上大二开始,听说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就向银行贷了三年学费共1.8万元。“家里是做生意的,当时爸爸投资时出了状况,弟弟刚考上大学,家里经济变得很紧张。”她说,她和弟弟同时申请助学贷款。当时,学校没有过多诚信教育,但她知道“诚信是基本做人的原则,不用教也要这样做。”

  2006年7月,阿芬顺利毕业,与此同时,她开始了还款之旅。

  “毕业后,我在一家民营教育咨询公司工作,每月2000多块,但还款就不成问题。” 每月发工资那天,阿芬就会领着银行存折,在当地支行把500元贷款存上,“每次还款,都有一种莫名兴奋,暗地里算着还清的时间,包袱又轻了一些。” 她说,截至2007年8月,陆续还款一年,数额超6000元。

  换工作疏忽上了黑名单

  2007年6月,工作不顺的她准备在深圳另觅出路,更换了手机号码,万万没想到成了后来曝光的关键。“当时,换了手机号码没有告诉银行,一方面是自己疏忽,另外当时我依然定期还款,没有想太多。”到深圳,阿芬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你也知道寿险行业,薪水是按照业绩来算。开始几个月,业务尚未拓展得很好,但生活开支越来越大……”

  2007年9月,她暂时中止还款,持续到2007年10月,“我一直想着缓过这段时间就还,因为有借就有还,有个东西背在身上始终不舒服,况且学位证、毕业证还扣在学校。”事实上,农行在联系不到她以后,马上把电话打到她家,同时附上催缴信。在家人转告后,她已经打算跟银行联系时,没想到第二天就上了报纸,黑名单里“榜上有名”。

  曝光前能否发公告提醒

  “不瞒你说,看了之后,我确实感觉挺冤,虽然自己没有处理好有责任,银行的做法我也理解,但仍然觉得银行做法加重我的心理障碍。”阿芬说,自己是曾经持续还款拥有良好信贷记录,银行在曝光之前应该考虑到这点。虽然有这类法规条文,但曝光应该建立在一定原则或细化条例之上,不能只从银行角度出发。银行既然懂得以媒体形式公之于众,可以考虑曝光前发通知或公告在媒体进行提醒,给予一定宽限日期,保障并非有意赖账学生的利益。

  曝光后,阿芬主动跟银行联系上,继续每月还款……

  阿芬月花费清单

  月收入:2000多元

  花费:除生活费等费用外,每月定期还贷500元,截至今年8月还款超过6000元。

  类型:临时拖欠

  -学校说法

  助学贷款机制尚不完

  对于上述情况,华南理工大学负责助学贷款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助学贷款开展至今,确实有些学生刻意躲开银行联系,主观上存在侥幸心理。目前,有些高校已经没有采取扣押双证措施,学生就以为“无王管”,可以溜之大吉。

  就华工而言,按照不同还款日期,违约率一般在10%,高的时候甚至达20%。如向农行借款的学生有330人,其中60~70人没有主动和银行联系,“相对而言,联系不上的学生就较麻烦,银行为难,学校只能人道进行督促。”

  不过,他强调此次曝光责任并不全在学生。“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刚开始不久,各方面机制尚不完善,银行和学校都缺乏经验,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并非不想还,而是把存折丢了,有些学生要还,无奈银行业务员流动大,无法联系。”他说,去年助贷新机制公布之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一方面银行放贷速度较快;另一方面因学校要缴纳风险金压力更大,因此在校期间会定期向学生开展诚信教育,讲解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教育学生要按期还款等。

  他认为,目前,采取媒体曝光方式已经相当严厉,虽然这个条文似乎是偏向银行,但目前除此之外已经没有更好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也取得一定效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