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部:不会专门开“小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09:38 青年周末
北大学生部:不会专门开“小灶”
12月8日,回北大已十多天的高明在自己宿舍

  ◎马化祥:北京大学学工部部长

  北大在2005年初次从本校学生中征兵时,即推出包括减免学费等14项针对应征大学生的优惠政策。2007年,北大继续推行这些优惠政策,且有所增加。

  -北大清华学生未来机会成本更高

  青年周末:为什么你们对应征大学生开出的政策,比北京市其他大学更优惠呢?

  马化祥:因为工作总是要做啊。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在北京市一般的基础上更优惠。

  青年周末:是因为北大应征的学生不好招吗?

  马化祥: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因为北大清华的学生,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未来的机会成本比较高。但我们要配合海淀区的征兵工作,现在也在尽力做这个工作,我们自己不能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说不好招。

  青年周末:据了解,北大去年一个都没招到。

  马化祥:去年没招上人,有很多原因。所以我们也要制定更多的优惠措施,吸引大家。

  青年周末:为什么北大每年定下的招兵指标,是“两到三人”这个数字?

  马化祥:这是我们的预估。我们觉得也不会有那么多学生愿意去。毕竟我们北大不是培养职业军人的地方,能有两到三个人去,就已经比较理想了。我们也没有想招更多的人。

  -不会进行特别辅导

  青年周末:高明回校后,面临着适应大学生活的难题,学校会进行特别辅导吗?

  马化祥:他毕竟走了两年,功课方面会落下一些,院系会做一些工作,比如给他补课。但我们不会专门给他开个小灶。他当年从一个普通学生成了一个普通士兵,现在又从一个普通士兵成为一个普通大学生。在这方面我们不会给他额外的优待。

  当然,在当初征兵的时候,我们承诺有一些优惠政策,这些承诺我们都会逐步兑现。比如学费方面,我们承诺当几年兵就减免几年的学费——他后两年的学费我们会给他免掉。另外每年1万元的补助,也会落实。只要是我们承诺过的东西,我们都不会失信。

  青年周末:他在角色和心理转变上,会不会遭遇一些问题呢?

  马化祥:我们觉得高明在心理上已经很成熟了。他本来就是大学生,回到这样熟悉的环境,不会有问题。在心理方面,我们没有一点担心。

  青年周末:那么以后招收的大学生士兵呢?会不会考虑在将来对他们做一些心理辅导?

  马化祥:大家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要求很严格,从那里回到学校,这样的转变我觉得确实不是一个问题。其实我们更担心的,倒是他们到部队后的心理转变。

  心理学家:需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

  ◎刘协和:华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家。

  刘协和教授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过我国《精神卫生法》的前期起草工作。他在听记者讲述了这些复员大学生的一些表现之后,分析说:

  天天做梦,梦到同一情形,这种现象很少有,不是很正常。其他有些过度反应也值得怀疑,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但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跟他们本人进行深入交谈,做了心理咨询后才能得知。在这之前,还不能草率判断其存在心理卫生症状。

  但刘教授同时认为,对这些有较大心理压力的学生,有必要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交谈、沟通等方式,也可以帮助他们缓压,尽快完成从部队到校园的转变过程。

  这些心理问题能称作“症候群”,即综合症吗?刘教授说这是一个医学词汇,不仅需要医生进行诊断,还需要足够样本量的支持,才能使用这一说法。

  近七成北大学生不愿中止学业去参军

  -69%的北大学生不愿中止学业参军

  高明现在已经是一个名人,他是部队树立的大学生士兵模范,校方说,他也是中宣部宣传的典型。记者在北大做现场随机调查,80%的北大学生都知道高明及其事迹。

  15.5%表示自己愿意暂时中断学业去当两年义务兵。32%的人认为大学生退伍重新融入大学生活会有困难或不好说,而在本报与新浪的联合调查中,这一数字为43%。网络调查显示,34.5%的人认为大学期间去参军最好,而65.5%的人选择在大学毕业后或高中毕业后参军最好。

  据《南方周末》今年10月报道,“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7月4日在刊登有高明材料的《国内动态清样》上批示说,‘要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入伍,促进基层官兵素质提高’。高明最终引起了军方高层的注意。”

  -海淀征兵办今年开始给北大派指标

  根据媒体报道,北京今年新兵入伍情况也很踊跃。来自北大清华等12所重点院校的参军大学生达到了近100名:其中北大3名,清华5名。

  北大学工部武装部严副部长介绍了北大自2005年以来三年的征兵情况。据他说,今年北大并未完成海淀区征兵办交派征兵指标。海淀区征兵办给北大的指标是4人,而北大今年实际入伍人数为3人。

  “之前的两年,征兵办并非给北大规定指标。”2005年是第一次开始在北大清华等全国重点高校征兵。当年北大只招了高明一人,清华两人。

  接下来的2006年,北大一人也未招到。这一年,北大送去体检的候选学生人数为6人,最后两名身体合格的学生,一人反悔,另一人家里坚决反对。

  2007年,海淀区征兵办开始对北大规定指标。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