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事一年变局:调整密度前所未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10:47 国际在线
上海人事一年变局:调整密度前所未有
上海面临的挑战日益显见 CFP/图

  从2006年9月24日陈良宇被立案检查到今年10月27日俞正声入沪履新,13个月内,包括韩正、习近平、俞正声在内,上海前后有四人担任“一把手”,绝无仅有。这一年,上海是如何度过的?

  岁末上海滩

  俞正声,上海新领导人,这座城市13个月里的第四位“一把手”,入沪第一站,与他的前任习近平一样,选择参观一大、二大会址,那里是中共诞生地。

  之后,俞正声旋即开始了密集的调研。尽管报道寥寥,但“俞氏风格”已震动上海官场——下去调研不为肯定成绩,只为寻找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1月10日,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为“提问式调研”称好》,称:领导干部如何带着问题去调研,而不是图形式、走过场,对调查研究能否取得实效至关重要。

  一官员回忆俞正声不久前的浦东调研,“直入主题的尖锐提问,令当场接待官员无法招架”。被广为传播的细节还包括,俞出行弃用市委一号牌专车,喜欢坐副驾驶位置,不用警车开道,不喜前呼后拥。

  多日前市委书记突然造访工商联时,“一共就三个人,轻车简从,不走任何程序。”上海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回忆。

  岁末,社保案余波仍在延续。国庆期间,浦东新区副区长康慧军被曝拥有24处高档房产;11月,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康燕接受调查,据称与申能集团副总经理王维功案有涉。

  11月30日,曾经的上海“首富”周正毅一审获刑16年,而其律师表示继续上诉,周本人则认为自己无罪。

  在沪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该查的案子还将继续查处,反腐没有终点。

  这个岁末,另一新闻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实际举措竞相出台,江浙沪三地高层会商国际论坛。这一早于2005年即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试点的举措,一度“雷声大,雨点小”,终在习近平任内实质性重启,现在则由俞正声急速推进。

  上海在变,甚至社科院安静的大院内,繁忙的气息也隐约可察,“我们承担长三角信息中心的网络建设工作,上面要求快,快,快!”一位工作人员说。

  人事调整

  坐落在上海康平路的市委大院,与陕西南路上的马勒别墅,一度是上海最具政治意义的地标。人事调整成为这里最撩人的主题。

  2006年9月24日,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立案检查,前后十余位市管干部相继下台。

  领导层的调整接踵而至,市长韩正迅即接任代理书记一职,原副市长杨晓渡调任统战部部长;原统战部部长沈红光调任组织部部长,原政府秘书长杨定华填补副市长空缺,原组织部部长姜斯宪调往海南,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调任北京。

  半年后,习近平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亲自主持交接,并称“中央对上海这段时间的工作是满意的,对韩正同志这段时间的工作是肯定的。”

  被寄予厚望的习近平在上海只工作了七个月零四天,但他任内主持召开的上海九届党代会,顺利完成了中央对上海领导层的最终布局。

  四位新常委出现,其中包括两位出生于1960年代的年轻官员。值得注意的还有,新一届上海市委委员,由55名扩大至83名,上海市19个区县的书记和区县长第一次同时入选。

  市委扩容力度之大,被视为“有意识加强上海市委的集体领导”。

  局势得到进一步稳定,到了6月,著名证券公司申银万国,在其投资风险报告里称,“社保风波已定,习近平的到来宣布上海即将步入正轨。”

  2007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更加大气、更多和气、更添锐气喜听上海新涛声”》,总结并肯定上海自社保案后的系列工作。

  国庆期间,总书记胡锦涛赴上海出席特奥会,并走访上海各地。

  上海市委一官员回忆说,“终于有了云开放晴的感觉”。一个月后,习近平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湖北前省委书记俞正声入沪履新,成为13个月里,上海的第四位“一把手”。

  “这是上海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事调整密度,”在沪工作的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称,“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安排。”

  上海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则连用不寻常、不平凡、不容易归纳过去的一年。

  监督官员

  陆家嘴的跨国公司们,谨慎地观察中国,而弄堂里的市民则谈论物价上涨和起伏的股市,这座工商城市自开埠以来,已有了自己的逻辑,也许,政治,对普通人来说,是遥远的事情。

  但官员们则不然,外滩边的上海档案馆新馆成为最热闹的参观地,8月开始,以社保案为内容的专题片《贪欲之害》,成为教育官员的“活教材”。

  主办方独具创意地把投影机装置于古钟里头,轮流“上场”的“腐败官员”就投影在地上,寓意“正义之钟”,笼罩罪恶。

  已经有超过12万人次的官员来到这里,包括3000人次的厅局级干部,他们还被要求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发表个人感想。

  虹口区一位官员说,全区党员干部已撰写了一千多篇警示文章。

  而上海的决策者,也在表达他们的姿态。2007年1月,上海“两会”,代书记韩正向代表们称,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清除腐败毒瘤”。

  在总共39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韩正用了7页篇幅谈“政府自身建设”,篇幅已创纪录。

  至习近平任职期间,“思想教育”和“制度修复”成为推进反腐工作的重点。

  沪上《新闻晨报》曾披露,受社保案影响,过去一年群众举报对象的重心发生变化,县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线索下降,而涉及厅局级以上干部的举报线索上升。2007年第一季度,涉及厅局级以上干部的举报线索比去年同期急升16%。

  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局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的文件得以于8月份高调发布,全国罕见。

  而纪委对所管辖单位直接派驻纪检官员、国资委向国有企业委派董事监事等模式也在虹口等区悄然试点。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赵国通说,岁末,上海巡视组已入驻上海市经委系统,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巡视工作,社保案中近半数涉案官员在该系统有任职经历。他被通知,背对背听取意见,“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而明年初上海“两会”换届的人事资料也已发至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手中,就届时的人事任免征求意见,并公布了反映情况的特别通道。

  赵国通说,按以往惯例,往往要等到会前几天才象征性地征求意见,“今年提前了三个月”。“这一年,在干部廉政,党内监督的力度深度上,确实前所未有。”赵乐观地认为,上海恢复的速度比预想的还要快。来源:南方周末 记者 朱红军 发自上海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