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模式新发展解读:突破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03:52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前10个月,福建省晋江市已实现GDP 413.5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51.04亿元。今年11月12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区域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公布,经近30年的奋斗,晋江已从一个贫困的农业大县转变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地区,许多方面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课题组将晋江从1992年撤县建市以来的发展,称之为“晋江模式新发展”,其内涵即在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事业现代化三个领域实现了县域现代化的成功探索;并指出,一个县域可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对于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具有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近日,就“晋江模式新发展”的有关问题,《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杨益民。

  《第一财经日报》:此次中国社科院将晋江15年的发展称为“晋江模式新发展”,其“新”体现在哪里?

  杨益民:“晋江模式”是农村工业化的一个样本,撤县建市使晋江基本实现在农村工业化的起点上,走上了提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新征程,开启了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归结起来,就是在基本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基础上,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的实践;是谋求突破二元体制、努力推进城乡一体的实践;是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努力实现协调发展的实践;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转变政府职能的实践。

  《第一财经日报》: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说法,晋江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对此,你怎么看?

  杨益民: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衡量标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了世界通用的10项标准。以此衡量,晋江在人均GDP、城市人口比重、农业占GDP比重等大多数关键指标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一标准。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英格尔斯体系建立以来的几十年间,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即使晋江在关键评价指标上达到现代化的标准,那也是不全面、不均衡、低层次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晋江的下一步发展目标,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一财经日报》:为了这样的目标,晋江今后将怎么做?

  杨益民:首先,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加快产业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不断完善可科学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深化资本运营和品牌经营,促成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物流经济等现代第三产业,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加快装备制造业和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其次,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创新发展观念,增强环境承载力。如,大力推行土地利用“以亩产论英雄”和“零地发展”方式,提高科学配置和集约利用资源的水平。

  “晋江模式”发端于工业化,发展于城镇化,提升于现代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实践必将赋予其更深广的内涵和更强盛的生命力。邵芳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