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舱里的7天7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08:36 中国青年报
减压舱里的7天7夜
身着重潜服的潜水员正在下潜。潜水分重潜和轻潜,20米以上为轻潜,20米以下为重潜。

减压舱里的7天7夜
  潜水员在减压舱内完成减压程序的过程中,不能和外界接触,食物都是从一个专门的小孔中递进去的。

减压舱里的7天7夜
该大队正在进行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模拟救生训练。

减压舱里的7天7夜
  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顺利结束后,队员们在东方明珠下的合影。“大战”过后,小伙子们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我永远忘不了呆在减压舱里的那7天7夜”

  陈跃平,1米70的个子,身材精干,整个人透着用不完的精气神。现在,他是862船的潜水救捞长。

  17年前,本来已经被选中当飞行员的他,因为入校后的一次体检出了点小问题,被送回了家。

  第二年,做梦都想当兵的他又报名参了军。这回,他被青岛潜艇学院录取了。这个18岁的小伙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潜水员,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将被写在我国和亚洲的潜水历史上。

  2000年,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沉没到102米深的海底。俄海军自认为可以成功救援,结果四次救援对接失败。历时10天,最终以潜艇中全部官兵牺牲而结束救援。这次事件给世界各国的海军敲响了警钟。

  一旦潜艇发生危险,艇上的人员能不能获救,就要看援救部队和潜水员的本事了。“库尔斯克”号事件背后的沉思使中国海军的领导们下定决心:向深海进军!

  2001年4月,由海军航保部、海军潜艇学院及第二军医大学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技术保障专家组进驻防救船大队,140米大深度饱和潜水试验进入全面准备阶段。

  经过专家组初步考核选拔,16名人选从大队70余名等级潜水员中脱颖而出,进入此次任务的集训队,陈跃平榜上有名。两个月的集训伴随着残酷的竞争,他们中的一半将被淘汰。

  由于水下阻力大,加上暗潮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潜水员在深海作业往往比在陆地上完成同样的工作要多消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体力。因此,强健的体魄是潜水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专家组为此制定了严格的体能强化训练计划。

  10公里长跑、100次负重杠铃下蹲、100个俯卧撑、100次仰卧起坐等等,这些是集训队员每天最基本的锻炼项目。他们还要身穿密不透风的潜水服、胸挂30公斤重的铅块、两脚蹬着重达17公斤的铜鞋,身负80公斤,全副武装地在陆地上练行走,以锻炼大腿和脚腕的力量。

  两个月的训练后,专家组对潜水员进行了严格的心理课目考核。经过综合素质评估,陈跃平进入了最后的8人名单。

  这时,等待他们的,是140米的深海之旅。

  2001年6月3日,东救332船载着陈跃平和他的战友从南海某军港出发,向东驶去。到达预定海区后,已经在船上14个大气压的加压舱里做了一段时间适应性训练的陈跃平和同组的另外3名战友,走进了与加压舱对接好的潜水钟。此时,潜水钟内也保持着14个大气压的压力。

  332船吊载着潜水钟徐徐下沉,陈跃平当时“忘了从潜水钟的玻璃里看一眼船上战友们的表情”。

  不知过了多久,潜水钟静止在了水下140米的深度。

  潜水钟里的4个人被分成两组,每两人一组。陈跃平和同组的耿学峰在另外一组战友的帮助下,打开钟底门,开启供气阀,调节压力平衡,穿戴好巡潜装具,准备下水。

  “第一次进入这么深的海水,感觉挺兴奋的。”不知过了多久,陈跃平和耿学峰顺利地触到了海底的泥沙。此时,他们距离海面166米。

  140米饱和,166米巡潜的全国潜水新纪录诞生了!陈跃平和他的7名战友共同完成了这次壮举!

  在两组队员分别完成了两次巡潜后,潜水钟被徐徐吊起,并与船上的加压舱对接。从潜水钟回到加压舱的陈跃平,已是筋疲力尽,“连脱掉潜水衣的劲儿都没有了”。

  后来,陈跃平才知道,从进入加压舱开始的短短24小时内,他们平均每个人的体重都减轻了5公斤。

  而此时,他们还不能加入庆祝的人群,等待他们的,是长达7天7夜的减压生活。

  在那漫长的一周里,陈跃平和战友只能呆在狭小的减压舱里,吃的东西靠一个和外界相连的小窗口送进来。“新鲜的

苹果香蕉,一进来,就成了熟的。你想想,高压锅的压力才3个大气压!我们这儿,可是14个大气压啊!”

  因为气压高,人的声音会变得很细,几乎听不到。那段日子在陈跃平的记忆里是无声的7天,他们8个人只能靠打手势和看对方的口型来交流。

  7天后,重见天日的陈跃平和他的队友,每个人的胡子都有一公分长,“像野人一样”。

  陈跃平说,很多人都觉得飞行员是高危行业,其实,潜水员面临的危险丝毫不亚于飞行员。“高空和深海,同样是十几个大气压的超强载荷,同样在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同样面临自然界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

  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坚持?陈跃平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是职业军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干好。”

  和其他部队举行联合演习的时候,碰到潜艇上的战友,陈跃平经常和他们开玩笑,“我说‘我们可是你们的保护神啊!’”可对方却不领情,他们说:“我们才不愿意见到你们呢!”说着,陈跃平哈哈大笑起来,“其实,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真的被用上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