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比较:高低收入悬殊9.6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03:4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收入比较 高低收入悬殊9.6倍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六成城市居民达到小康,部分家庭甚至实现富裕,但这六成的小康中有近一半的仍然是初级小康,距中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并且还有35%的家庭处于温饱及以下状态。从总体收入阶层结构判断,我省居民中贫困和温饱阶层比例较高,中等收入者比例偏低,两头低中间高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还未有效形成。

  根据城镇住户调查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基尼系数进行判断,1998年四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9,2000年为0.32,2003年为0.33,2006年为0.34,基尼系数的不断扩大表明贫富悬殊加剧。从高低收入比看,1991年、2000年和2006年,四川最高收入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最低收入10%家庭人均可支配的3.4倍、6.4倍和9.6倍,依然呈现出高低收入持续扩大的特征。

  据去年我省分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以农、林、牧渔业最低,仅为11257元,其次为住宿餐饮业12389元,最高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34048元、金融业31503元、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察业30164元,分别是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的3倍、2.8倍和2.7倍,是住宿餐饮业的2.8倍、2.5倍和2.4倍。此外,2000-2006年,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增长83.3%,住宿餐饮业职工工资增长1.1倍,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增长1.2倍,金融业增长1.4倍,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察业增长1.7倍。可见,收入低的行业工资增长慢,收入高的行业工资增长快。

  消费比较 低收入与中间收入家庭消费趋同

  从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状况看,贫困阶层由于受收入基数低及消费刚性的双重压力,即使在低消费水平前提下,也表现为入不敷出状态,温饱阶层基本能做到低

生活质量前提下的收支基本平衡,小康阶层则基本可以做到衣食无忧而略有节余,惟有富裕阶层能够做到较高生活质量下的丰衣足食以及消费和投资两兼顾。

  然而,比较2006年最低收入10%家庭与中间收入20%家庭的消费结构发现,最低收入10%家庭在吃穿用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消费支出的59.4%,中间收入20%家庭占57.8%,两者仅相差1.6个百分点。加上居住的支出,最低收入10%家庭合计为73.5%,中间收入20%家庭为67.2%,两者也只相差6.3个百分点,说明消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点至少在约70%的家庭中如此。

  为什么在收入分配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如此的消费格局呢?课题小组分析认为,造成如此消费格局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职业的稳定性趋弱导致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即使即期收入比较高的家庭,也不得不预先为将来可能的不稳定埋单;

  二是社会基础保障较差导致居民不得不为自己在医疗、养老等方面进行被动储蓄,这一点,是多数阶层及多数家庭的共同倾向,也是导致居民储蓄存款长期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即使在目前储蓄

存款利率低于CPI涨幅,实际呈负利率的情况下,这种状态也很难得到彻底改变;

  三是消费领域的过度刚性挤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以教育消费为例:1995-2006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4%,而同期教育消费年均增长达10.4%,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比可支配收入涨幅高2.4个百分点,比消费支出高3个百分点。从医疗消费看:1995-2006年,人均医疗费增长7倍,年均增幅达23%,分别比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涨幅高15和15.6个百分点;人均药品费支出增长2.4倍,年均增长达13.3%,分别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高5.6和6.1个百分点。(资讯工作室首席记者 杨富)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