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问题的几个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11:26 南风窗

  政、官、商、传媒的“铁四角”

  《南风窗》:您在《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中曾经谈到自民党的密室政治:首相和高官的产生主要是黑箱操作,靠派阀之间的博弈和党内大佬的居间协调和仲裁等,透明度不高。那么,对于日本政治运作中的这些封建残余,传媒有没有相应的呼吁和制衡?

  卓南生:长期以来,自民党当政集团基本上有自己内部的游戏规则,其中最突出的是“数字+金钱”的“田中(田中角荣)政治”。数字指议员的数目,议员数目多了,财阀认为值得投资,就会直接、间接,或明或暗地捐款。而有了金钱,议员人数也就更多,这种膨胀、循环发展的结果,使位居主流派的“田中政治”建立起了一个政、官、商的“铁三角”体制。现在,大众传媒也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而形成黑箱操作、相互巴结的“铁四角”关系。

  日本实行的是记者俱乐部制度,几乎每个机构如政府机关、政党、工商团体或者大警察署等都有记者俱乐部,记者俱乐部的经费由该机构支付。每天记者俱乐部都有新闻发布会,由俱乐部干事主持。在俱乐部中,他们有内部的规定,某条新闻可以发,某条新闻不可以发,哪些只是作参考不可发。这些规定显然是违背新闻自由的原则的,然而在日本却已成了常识。如果一个记者写了俱乐部规定不能写的新闻,就将被俱乐部开除。俱乐部成了新闻的最主要来源地,起到了统一口径的作用。

  在这种制度下,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关系异常密切,在不少情况下成了利益共同体,很难对采访对象进行实质性的监督。所以不难理解,大多数政治丑闻的暴露,并不是政治新闻记者揭发的,而是社会新闻记者从其它途径或事件中发掘的。另外,日本报纸上的大多数新闻是不署名字的,记者在不少情况下成为情报收集员,文章写好后交给上级,被各层上级不断改写,而有些主流媒体还要他们的记者和编辑向社论的基调看齐。记者没有太多的能动性。

  中日问题的几个误区

  《南风窗》:国内有人认为中日之间不应该再纠缠于历史问题,中国应该拉拢日本来对付美国。您对此有何评价?

  卓南生:不是说我们避开历史,历史问题就没有了。中日关系因为历史问题而变坏,固然令人遗憾,但这并不是中方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有人也许会认为,只要双方少提、少谈,不要情绪化,问题就会好转,这其实是陷入了某些日本人设定的“各打五十大板”议题之陷阱,而忘记了日本正在快马加鞭,灌输错误史观的基本事实。

  至于拉拢日本来对付美国的论调,那纯粹是对棋盘上的格局毫不了解者的空论。

  《南风窗》:对于目前的中日关系,您认为中国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

  卓南生:我想得注意几个误区:首先,是没有必要一再鼓吹已经过时的右翼只是“一小撮”的论调。事实上,“一小撮”的说法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还是相当准确的。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政治土壤、气候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总保守化”已成为事实。

  其次,有人认为 “中日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仿佛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宿命的课题。这其实是一种懒汉思想,为无所作为找个台阶下。

  此外,也许有必要指出的是,日本在战后的一段时间里,赞成日中友好的思潮是占主流的,民间人士在推动中日关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中日恢复邦交后,中国外交的重点和主要争取对象,似乎转向了日本的财界和上层的政治家等,真正的民间人士有被遗忘之虞,这是人们在谈论“以民促官”时,不能不留意之处。

  新福田主义是否可以期待?

  《南风窗》:您对福田的外交政策或者是呼之欲出的“新福田主义”有何看法?

  卓南生:认真分析,福田康夫本身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外交路线和政策,他对亚洲邻国一向缺乏关心,更谈不上太多的热情。现在,不少人在谈论福田的外交路线时,与其说是针对福田的具体方针和政策,不如说是在其父亲,即前首相福田赳夫的政治影子或政治遗产上大做文章。例如说,由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在福田赳夫当首相时签署的,于是便将福田父子想当然地视为“亲中派”;又如由于福田赳夫于1977年在马尼拉发表了“福田主义三原则”,改善了之前田中角荣首相南访时东南亚民众与日本的紧张关系,于是一厢情愿地期待福田康夫推出“新福田主义”。

  如果我们仔细翻阅福田赳夫外交政治的记录,不难发现它同时也是佐藤反华内阁的外相。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几乎已成定局的时刻,还紧跟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力图阻止中国恢复席位的,正是当年贯彻佐藤路线的外相福田赳夫。足见在评论某个政治人物的外交倾向时,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取己所需。某些场面话作为外交辞令倒也无妨,如果信以为真,这未免与客观、准确的事实相去太远。

  至于“福田主义三原则”,一是保证日本不成为军事大国;二是要以对等的态度对待亚洲的伙伴;三是要和东南亚建立起“心连心”(heart to heart)的友好关系。在这之中,毫无疑问的,最受评价的是第一个原则,即日本保证不成为军事大国的许诺。但从30年来官方推行的政策来看,这项承诺早已被掷入东京的回收站。“福田主义三原则”实际上只剩下空泛的“二原则”。被日本官方吹捧上天的“福田主义三原则”的命运况且如此,要一位内政型或者是过渡期首相发表有太多内涵的“新福田主义”,恐怕是不太现实的。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