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买油买面掂着粮本去粮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08:19 大河网-大河报

  

早些年买油买面掂着粮本去粮店
□李少辉

  今天的郑州商场林立,大大小小的现代化超市遍布大街小巷,为人们的购物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买米买面更是容易至极。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却不是这样,人们购买粮油必须得到政府开办的粮店。

  这些粮店一般设在居民比较集中的街道上,那时,我家旁边就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粮油店——杜岭粮店。记得那个粮店的门面并不大,面积也就百十平方米,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被人忽视。它的门口两侧还有8个由于风吹雨淋已经变得斑斑驳驳的大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别看粮店小,方圆几里可谓家喻户晓。在那个年代,千家万户都和它息息相关。迈进粮店大门,堆得像山一样的面袋以及七八只硕大无比的铁桶就会映入你的眼帘。墙上最显眼的是4个红色醒目大字“严禁烟火”。每天这里都是顾客盈门,一派繁忙景象。如果赶上粮店进货,顾客和搬运工穿梭往来,交织在一起,显得尤为热闹。粮店分里外两大间,里面是办公区,外面是营业的场所。每当顾客提着塑料壶、拿着面袋去买油、买面时,第一步必须到里屋办手续。营业员先接过草绿色的“城镇居民粮证”(如图)、粮票(或油票)和现金,随着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一阵响,然后熟练地翻到某一页,用圆珠笔快速在本上做个标记。这样,顾客就可以去外屋买面、买油了。买面时,穿着深蓝色大褂的营业员验过粮本以后,就抄起一只特大号的舀面簸箕(一簸箕大约5公斤)“噌”的一下从面堆里铲下一大簸箕面,放到秤上称一称,然后倒进一只特制的铁皮做成的大漏斗里。此时,顾客早已用双手把面袋撑得方方正正,在漏斗的出口处恭候了。随着“哗”的一声响,腾起一团白雾,白花花的面粉就进了自己的面袋里。往往营业员会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散装的面粉和漏斗之间往返好几次。多少次,我曾看见顾客把洒在外面的面用手拢成一小堆儿,然后再捏进自己的面袋。买油时更有趣,营业员同样得先过目一下粮本,然后把顾客手中的空油壶放在大油桶的桶盖上,用力按下压油机的手柄。于是,清澈纯净的菜子油便从大桶里吸上来,缓缓地注入到小油壶里(营业员每按下一次手柄重量为0.5公斤)。营业员不断地把手柄压下去、提上来,直到达到顾客的需求。又有多少次,我曾看见人们把溢在油壶外面的油吮吸干净。那时,我们家由于人口多,供应量又少,所以每个月的下旬总要用粮票去粮店购买高价粮。由于粮票不够用,父母总是愁眉不展。一位邻居得知此事,曾经送给母亲5公斤粮票,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伴随人们生活多年的粮店早已不复存在,可它却是老郑州人生活的一个缩影,让经历过那个岁月的人们久久挥之不去。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