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家解释啥叫“拍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09:27 沈阳网-沈阳晚报

  

麻醉专家解释啥叫“拍花”

  小玉贺和同学玩耍

  12月17日7时多,天色大亮。小玉贺家中迎来一大群特殊的小客人:同班同学、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他们来探望小玉贺,问寒问暖。“你们放心吧,我没事了!”小玉贺高兴地回答。

  “以前也看报,但真没想到报纸作用这么大!”张德松告诉记者,儿子失踪这件事,让她感受到《沈阳晚报》的力量。“沙岭镇不大,《沈阳晚报》的订户着实不少!”一位邻居插嘴说,这几天,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件事。

  7时10分,李家的门被敲开了,挤进来几个小脑袋瓜。“呀!是我同学!”小玉贺兴奋地喊起来。还有五六年级的几个哥哥姐姐,他们看了报纸,一早上学途中特意顺路探望小玉贺。

  “带孩子来医院体检的意义不大!因为,麻醉药成分一般随皮肤挥发,留在肝肾的极少!”当日,中国医大麻醉科教授王俊科告诉记者。提起“拍花”,他并不陌生,最近几年来,警方破获一些案件过程中,曾向他咨询。所谓“拍花”,说穿了就是利用麻醉药进行短时麻醉!

  王俊科教授介绍,一种特殊的麻醉剂,通过面罩戴在患者口鼻处,仅需吸入1毫升,10岁左右的孩子在1分钟内就能“睡着”。

  他指出,医学麻醉是为了治病救人,安全性是前提。这种麻醉药浓度最高限额为2%-3%,而犯罪嫌疑人实施麻醉时,会提高浓度、剂量,轻则可能使受害者神经系统受损,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麻醉药可令患者产生进行性记忆丧失,小玉贺的症状正符合。

  “经历这场变故后,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关键!”沈阳市精卫心理培训学校心理专家孟德军说。 “不能扩大事件,否则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他介绍,这时候,小玉贺最需要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和沟通,给他创造轻松、随意的氛围。

  本报记者 唐葵阳

  摄影 王勇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