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发现两处日军慰安所遗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12:42 浙江在线
浙江乐清发现两处日军慰安所遗址(图)
这座作为供销社的临街两层楼就是当年日军“慰安所”的原址。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它,原是一座门面古朴的酒坊;它,原是一座济世救人的中药房。它们曾经是乐清磐石镇最繁华地段的两座地标性建筑,但曾一度沦为日军施暴的场所。1944年,日军为了防止同盟军推进,占领了福州、温州两个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占领乐清的日军在磐石镇设立了司令部。而这两处建筑物被用于安置日军从温州、青田等地掳来的慰安妇。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之前,乐清磐石镇接到乐清市党史研究室通知,开展了一个多月的“抗日战争期间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调查活动。许多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再度打开记忆之门。这两处已经融入寻常生活的建筑物向世人展示了它们血泪交融的历史价值。

  当年的酒坊就坐落于磐石十字大街南街48号,中药房位于东街1号。

  磐石镇的十字大街,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大街交叉成一个十字,是磐石镇最为繁华的地段。道路走向从明朝沿用至今,但两旁的建筑已经日新月异。走在南街上,很容易发现一处特别的门面,白墙青瓦的围墙已然残旧,弥漫着历史的沧桑感,这就是南街48号。走进院内,一幢二层高的小楼映入眼帘,是磐南村委会办公楼。院子有个后门,门锁锈迹斑斑。陪同记者采访的朱启云老人说,门外曾经是一条河,现在已经填了。在朱启云老人的记忆里,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条河非常的“脏”,经常有大量废弃的

避孕套漂在河面。“我那时候刚好20岁,日军来轰炸我们就逃过几次了,镇里除了走不动的老人和小孩,都逃光了。”他说,大概日军进入磐石两个多月,一批妇女被押送到南街,安置在曾经生意红火的酒坊里。

  朱启云的家就在酒坊的隔壁,他家的后院和酒坊就隔着一堵矮墙。日军进入磐石的时候,他和家人已经外逃。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朱启云为了帮家人取急需之物,于半夜悄悄潜回了南街老屋,就是那一夜,他听见了自家后院围墙外的啜泣声。“口音大概是温州青田一带的,都在抱怨诉苦,我不敢多听,拿了东西就走了。”

  曾经的中药房,店主叫游德生,位于现在的东街1号,也就是十字大街的十字路口。现在的主人是游德生之子游育权。游育权今年76岁,当年,13岁的他在日军进入磐石之前就和家人外出逃难,药店被如何处置他并没有亲眼所见,但他表示,药店后墙曾经被日军凿开与当时的陈益生布店相通。陈益生布店位于现在的北街南路4号,在日军进入后已经关闭,曾经担任过磐石镇磐东村委会主任的陈今池老人回忆,当时的布店变成了日军慰安所的食堂,药店和布店打通,里面住着不少

慰安妇,进进出出很多日军。现年69岁的陈中岳就住在陈益生布店对门,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进出布店的日军曾经持着刺刀吓唬年幼的他。

  几经变迁,陈益生布店在日军撤退后成为民房,上世纪六十年代改为供销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磐石人叶士者承包了供销社,一直经营百货至今。而游德生药店则回到游家子孙手中。游育权老人告诉记者,多年来,老房子的内部虽然几经

装修,但外观却始终没有改变过,他指着二楼外墙的雕花栏杆,白色的拱形窗台说:“人家都说不能拆,是铁证,要保护起来呢。”

  陈今池一直在磐石镇工作直到退休。他告诉记者,解放后,南街48号曾经居住过酒坊后人蔡芳森,后来几经易主,最终由磐南村委会买下用于办公。采访结束时,记者再一次经过那里,大门旁还开了一侧门,门里是一家陈设简陋的理发店,店门外有些发旧的门联上写着:“剪去千里旧东西”。发长可剪,对历史的记忆却永远不能剪去!记者林赛君通讯员洪蛮吴存金

  相关链接

  1942年7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磐石南门外码头登陆,磐石第一次沦陷。1944年9月12日,日本侵略军从温州渡江东下侵犯乐清。下午,磐石全境被占领,磐石第二次沦陷。磐石沦陷期间,居民不敢夜行,妇女遑遑不安。在磐石第二次沦陷期间,由于磐石地理位置特殊,日军将其作为军事重要塞,派重兵把守。一个磐石镇就设有日军的司令部、机场、码头、雷达站等。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在投降前,日军炸毁了防空洞、机场和雷达站,把汽车、坦克、装甲车等驶入南门外码头的江底,把炮弹投入江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