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出水后将封存半年 可免费参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09:00 新闻晨报
    □晨报特派记者郁潇亮广东阳江报道

   [新闻背景]

  “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无论在世界考古界还是在打捞界都属首创。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一号”正式展开调查。

  沉睡海底800年,考古打捞界7年运筹帷幄——后天上午,“南海一号”将“浮”出水面。出水后,它将被平移到它的新家——“水晶宫”内。

  没有太阳,也没有风,对广州打捞局忙碌的人们来说,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的天气。而这样的天气,一直会持续到22日左右。据阳江市气象部门预报,24日以后,一股强冷空气将会侵袭海陵岛以南80海里的海面,那里正是“南海一号”沉睡的地方。因为天气原因,“南海一号”出水时间提前了2天,具体时间确定在后天上午10时。

  “南海一号”出水后封存半年

  昨天下午,海陵岛的沙滩上,一座雄伟的建筑物敞开了怀抱。

  冯绍文注视着“水晶宫”的时候,眼神仿佛是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他是阳江市文化广播新闻局的局长,同时也是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筹建办主任。“水晶宫”看起来还有点凌乱,13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是眼前这片沙滩的近四分之一。四个巨大的椭圆形建筑两两拱卫着位于正中间的“水晶宫”主体——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建筑。除了正南方的墙面,“水晶宫”的其余部分依旧被脚手架包围着,“南海一号”平移进来之后,可能在半年的时间里都不会打开包裹着它的巨大沉箱。条件成熟后,“水晶宫”的主体里将灌入深12米的海水,参观者将从2楼的观景平台玻璃窗里瞻仰这艘南宋沉船的风采。

  “千年等一回。”冯绍文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临海而建,地理环境特殊,需防酸碱腐蚀,防风化,并有很强的耐紫外线和抗氧化性能,该馆建成后要保证百年不腐,其施工质量要求之高和施工技术难度之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国人将免费参观“南海一号”

  仰视“水晶宫”的穹顶,便会感慨人力的伟大。因为工程曲面多,80%的钢筋需制成弧形,且弧度不一,一些钢筋的规格为直径36毫米,这是常规的房地产项目里罕见的。

  开放后,博物馆的2楼是参观游览平台,3楼是考古平台。东西两面墙上各有7根排水管,而正北面的墙上有3根排水管。“南海一号”所置身其中的海水就是通过这些水管来进行循环,保证防护到位。中山大学生科院水生生物生态学教授徐润林说,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工作将在“水晶宫”内持续较长时间,作为科普基地,考古作业过程将呈现给观众,“所以水质要有一定的透明度,不能太浑浊。水清一点,这样生物会少一些”。“水晶宫”会面临过滤和换水,可能还会释放一些杀虫剂。徐润林说,沉船在海底沉浸多年,船体木料有大量盐分,假如换了淡水,淡水会不断进入木质,撑破船体。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属于所有的中国人。将来,我国人民参观‘南海一号’是完全免费的。”冯绍文望着茫茫的南海,眼中满是自豪。

  陆上“行走”23日见分晓

  打捞“南海一号”是一项庞大而又充满想像力的前所未有的工程。它的每一个步骤都带有创举的性质。昨天,记者在“水晶宫”外临时码头的长通道上看到,水泥表面已经完全清理干净。“南海一号”22日出水以后,将于23日抵达“水晶宫”。这里将平铺气囊,然后沉箱将在这条气囊轨道上耗费数日进入馆内。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告诉记者,36根底梁和保泥板顺利穿过沉箱后,考古和打捞人员又对水下的沉箱附近的现场做了相关清理。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副总工程师吴建成称,在起吊装载“南海一号”的上沉箱时,半潜驳“重任1601”的甲板将下沉水面以下约15米的深度,随后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将沉箱吊起。起吊时,沉箱不会离开水面,“华天龙”将吊着沉箱缓缓地平移到半潜驳上。然后,半潜驳载着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驶向新家“水晶宫”。

  据了解,打捞现场除“华天龙”、“重任1061”外,还将有数艘打捞船、作业船、拖船。半潜驳到达“水晶宫”前,“华天龙”还将跟随半潜驳到达岸边,将沉箱从半潜驳上起吊下来。由于“华天龙”吃水较深,届时还将会有多艘挖泥船为“华天龙”开航道。

  “南海一号”待解悬疑

  悬疑一:“南海一号”缘何沉没?

  此前,广东省文化厅和考古专家都认为,“南海一号”因超载而沉没,因为“南海一号”如遇台风而沉,不会四平八稳地停在海底。阳江市东平镇的老渔民说,“南海一号”可能是慢慢进水后沉没的,“超载后吃水太深,船板缝或者朽坏的船板因水压大而裂开,因沉得慢,水手一般不会被困死。”

  “当时货船超载是因为税费太厉害了。”中国外贸史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黄启臣说,“以当时记载看,税费交得多,官员盘剥厉害,货船不超载都没得赚。”黄启臣说,“南海一号”出海时,必须经过由当地市舶司开具公凭(出海许可证),并进行“抽解”(收缴部分货物充税款)。南宋偏安杭州,对海上贸易的依赖与日俱增。高宗初年,政府财政收入不过一千万缗(千文钱为一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但市舶官员贪腐横行,本来规定的一成左右的税率,常被官员要至三成甚至五成左右。

  悬疑二:“南海一号”是否中国产?

  魏峻告诉记者,船头通过年初的探摸确定,确定“南海一号”是一艘平头船。同时还发现,船舷没有装饰物和雕饰物,而船板和船舷主要是马尾松。此外还有某种硬木,但未能确定是何种木材。“木材没有腐烂,”魏峻说,“这艘船是在华南制造的——肯定不是在中东和印度制造的。华南是马尾松的主要产地。但船主是谁,现在还是一个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