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常州的老民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12:45 扬子晚报

  一个旨在搜集研究并传播弘扬常州民俗历史文化的组织——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文化委员会日前正式成立。在他们召开的2007年第一次年会上,记者了解到了常州很多很好玩的,且鲜为人知的常州民俗。

  常州民俗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社会开放和新市民的迁入,一些新的民俗也随之诞生,极大地丰富了常州市民俗的内涵。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正受到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并成为一些专家和爱好者整理研究的对象。据了解,常州民协民俗文化委员会已在民政局注册登记,会员大多数是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还有部分青年人。

  抬着“春牛”迎春节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代,常州的迎春典礼十分隆重热闹。立春前,预制象征农事的“春牛”一头(“春牛”由泥塑打底,黄、绿、灰等色纸裱糊,象征旱、风、水等各种天气现象。“春牛”腹中还装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黄豆)。立春日,约晨五时,行春队伍从常州府衙门出发,由兵勇打锣开道,8名差役抬着“春牛”紧随其后,常州府知府率8县县令和常州府守备以及各界代表数十人缓步而行。一路吹吹打打,经现北大街、延陵路至玄妙观。常州府知府行香主礼,祈祷风调雨顺。礼毕,行春队伍经今武青路、和平路至迎春桥置“春牛”于桥上,官员等站立桥之西堍,面东,设供再拜。其间,有人扮“勾芒神”,用彩杖鞭打“春牛”,谓之“鞭春”,迎春仪式进入高潮。从玄妙观返回时,差役开启“春牛”的机关,让一颗颗黄豆从牛尾滚落地面,百姓尾随争相抢拾,并以米、豆撒“春牛”项背,谓之“打春”。有的人家还将黄豆打孔穿线,系在孩童手腕上,以“消灾避祸”。

  民国时地方官员每年仍举行迎春仪式,直到抗日战争前夕才停止。如今市郊地区仍有立春前一晚,让小孩住到别人家去的“住春夜”风俗,也有人家在壁间张贴用红纸书写的“迎春接福”四字。

  太平军锣鼓闹元宵

  农历正月半称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入夜,火树银花,城门大开,大街小巷到处彩灯游动,令人目不暇接;处处敲锣打鼓,钹铙萧管齐奏闹元宵。太平军攻克常州后,每逢元宵节,“圣兵”敲起“太平军锣鼓”欢庆新春。青云坊两侧戏楼上,太平军男女“圣兵”化装演唱滩簧,军民同乐,往往通宵达旦。

  这天,街头巷尾常有五七人一起,手提锣鼓,边敲边行,俗称“浪街元宵”。妇女夜间结伴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不能重复,称“走三桥”;有的途中摘一把初出叶的菜,拭衣领,称为“解发腻”;乡间姑娘还把秃帚、竹枝等用麻茎扎成一丈来高的芦炬,在田间焚烧,谓“照田财”,以占卜干旱和雨水的情况。

  龙舟竞渡过端午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旧时每年五月初五至二十八,常州的白云渡、唐家湾一带举行龙舟竞渡。龙船长3寻(1寻为8市尺)、阔1寻,龙头龙尾涂以彩色油漆,龙分五色并饰以彩绸,船上各有水手数十人。锣鼓齐鸣,在统一号令下各船奋力争先,岸上观众云集。常州清代诗人洪亮吉在《云溪竞渡词》中生动描绘了当时龙舟竞渡的盛况:“晏公祠外河当冲,水清波浅戏五龙,一龙前驱四龙并,后者击水前呼风”。

  常州婚嫁规矩多

  旧时,常州地区男女婚配讲究门当户对,早婚居多,男女年龄一般在18~20岁左右,也有16岁就结婚的。先请媒人说亲,双方认为满意后,由女方出具年庚八字(俗称“口契”),写在梅红单帖上,外套大红封套,封内放茶叶少许,并用红绿丝线系上太平钱、福字钱各一枚放入,取太平幸福的吉意。男方经卜者合婚,如无“冲克”,择吉日将银钱或首饰、茶叶瓶、粉罐、绢花、喜果等用抬盒送至女方家,俗称“前茶”,即“下聘”定亲。女方如正式允诺,以红蛋、鞋帽等回敬(回赠的数量须比受下的稍有增加)。次日,男家将红蛋、女家将花果赠亲友“报喜”。

  迎娶前,男方择定吉日通知女方,称“送日贴”;并根据男方家境好坏馈赠礼金、首饰、衣物、糕点等,俗称“后茶”。婚前一日,女方将日常用品如瓷器、漆器、铜锡器等嫁妆送至男家,俗称“铺行嫁”,过门前,母亲给女儿吃几枚水泼鸡蛋,意谓“腹中有子”。迎娶时,富裕人家用花轿或大船,花轿前挂有红灯,鼓乐前导。新娘上轿时由其舅父抱入轿中,新娘在路上要号啕大哭,俗谓“哭发”。一般平民则多用小轿或小车、小船迎接,礼仪甚简。花轿至男家,新郎、新娘执“红绿牵巾”,先拜天地、祖先、翁姑,然后夫妻交拜,俗称“拜堂”。新人入洞房并坐新床上,饮交杯酒;然后由福寿双全的长者,站在床侧高处,持果盘将松子、莲子、栗子、桂元、红枣等干果随手散掷,众客人争相捡取,俗谓“撤帐”。新人向戚族尊长“见礼”后,大宴宾客,谓之“坐卯筵”。宴后宾客还要进洞房讨红蛋,嬉闹一番,称“闹新房”。

  婚后三五天或一月,新婿备礼物随妻回娘家“回门”,岳家设盛宴“请女婿”。再数日,男方邀请女方亲属,设盛筵“会亲”。女儿出嫁后第一年的“立夏”,女家要做夏天的衣服及置办竹席、凉枕、扇子等夏令用品去探望女儿,俗称“送夏”。1917年,常州已有“文明结婚”,也称“新式结婚”。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穿礼服、披白色婚纱,礼仪从简。通讯员 张 军本报记者 马 奔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