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在港服务90年:沟通两地“融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13:20 中国新闻周刊

  香港,东方之珠,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汇聚涌动着全球的财富。

  站在香港中银大厦70楼顶层,俯瞰维多利亚湾,东方明珠风光如画,市场的波涛在这里起伏,资本的力量在这里碰撞。

  作为最早和最大的中资力量,中国银行在这块曾经的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土地上走过了90个春秋。对于香港而言,中国银行是最早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香港对内地金融机构的了解首先是从中国银行开始的,由此她也成为香港同胞了解内地金融业的窗口。

  回首香港的百年沧桑,数十年求索,每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银行的名字都铭刻其间:1994年,正式成为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配合特区政府保卫联系汇率………

  “过去中银香港在香港人心目中,是一个‘外来的’银行,一般人提起香港本地的银行,就是外资那几家;但这几年变了,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已经把中银香港视为一个本地银行,在香港众多的银行中,乐于选择中银香港的服务”。谈到中国银行在香港经营90年,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对这样的改变深有感触。

  从立足到成长,90年来,以树为喻,中国银行在香港生出了蓬勃发展的枝芽;以竹为喻,香港中银大厦象征着一个世纪的节节高升;以桥为喻,中银香港已经成为两地沟通的“融桥”;以锚为喻,中国银行正在成为香港市民信赖的一支稳定的金融力量。

  中国银行在港90年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见证了中国金融开放,见证了中国国力的壮大昌盛。

  ★ 文/孙忠一 齐彬

  2007年,注定不会平凡。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香港回归祖国走过第十个年头;“嫦娥一号”奔向月球;中国金融业全面履约WTO一周年……

  这一年,对中国银行而言意义更加非凡,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商业银行,自1917年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后,她迎来了海外经营、服务香港的第90个年头。

  90年风雨兼程,中国银行依托其与中国内地、香港的历史渊源和紧密关系,成为沟通香港、内地金融市场和两地客户的“金融之桥”。

  立足香港:连接两地经贸

  香港是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连接海外与内地市场的桥梁。

  “香港金融人才比较多,管理比较规范,国际性机构也很多,这让香港有很好的金融氛围和专业性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作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窗口,香港对内地金融业的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功不可没。

  特殊的经济地位,让香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港设立机构,而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地经济,也吸引了更多的香港企业到内地投资办厂。

  对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都十分了解的中国银行,在香港一直坚持提供量身定做的现金管理服务,为“走出去”发展的中资企业及“走进来”在内地发展业务的港资和外资企业提供资金管理解决方案。

  随着内地与香港经贸交往的深入与密切,跨境经营企业的业务发展常有资金需求。为了给跨境经营企业资金调剂使用提供便利,2007年中国银行对具备规模和实力的集团公司推出人民币港币(或其他货币)双币贷款,以确保香港公司设在内地的子公司申请人民币额度在内地使用。

  这种授信模式加深了中国银行在香港与客户的往来关系,也因为跨币种经营集团客户的资金需求得到及时满足,带动业务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和扩大了两地客户的经贸往来,使更多的企业与客户从中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子公司中银香港及其前身——港澳中银集团先后向内地提供大、中型贷款项目达3000多项,支持了一大批能源、交通、通讯、医疗、科研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发展海外业务提供了资金与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随着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体制的成功实践,香港与内地经贸金融关系的日渐紧密,中银香港的客户基础进一步壮大,原有的跨币种服务优势得以凸现与加强。

  人民币业务:金融晴雨表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到香港求学、探亲、旅游和从事商务活动,两地民众希望人民币成为香港地区的支付工具。

  中银香港在香港率先开办人民币业务,以协助将人民币有序回流至内地,满足两地民众日益频繁的交往及指定商户业务上的兑换需要。

  2003年底,中银香港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担任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作为清算行职责的人民币现货兑换业务,是金融市场的一只晴雨表,最能及时反映金融市场产生的变动状况。

  “晴雨表”的作用在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以及香港自由行的开展后,显得尤为明显。

  据统计,自香港地区开办人民币以来,人民币现货兑换业务量不断提升。2004年到2006年的交易量分别为101亿、135亿、143亿元人民币,而今年前8个月交易量就已经超过了2005年的总交易量。

  在人民币业务自营领域,中银香港人民币清算业务的运作一直平稳畅顺,为中央政府逐步开放在港人民币业务建立了基础。同时,中银香港也一直保持着香港市场的领先地位。目前中银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现钞存取、兑换、汇款、银行卡业务量均居香港同业首位。

  随着人民币业务的不断开展,中银香港也在不断丰富着金融服务。中银香港率先在港推出首张香港独立发行的人民币信用卡,可以在香港申请,还款则可“两币任选,适随专意”。

  由于大量港人北上工作、置业、经商、旅游日益增加,中银人民币信用卡成为香港市民在内地惯用的信贷消费工具,在香港的发卡量已超过11万张。中银香港推出的“人民币商汇通”产品,除具有存款及兑换服务外,还有现钞处理、网上银行理财、收钞服务及高效汇款服务“中银快汇”,满足了企业和机构客户两地跨境业务的服务需求,为银行人民币业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银香港连任人民币清算行并允许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也是管理部门与同业机构对2003年来中银香港担当人民币清算行后的肯定。

  人民币债券:拓展融资通道

  允许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政策,更加强了内地与香港金融机构的沟通和金融市场的联系,拓宽了内地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也为香港本地客户选择多元化投资产品创造了条件。

  这无疑是推动香港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为在港的人民币资金开拓增值途径。2007年,中银香港先后协助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成功发行了50亿和20亿元人民币债券。

  2007年9月13日至21日,中国银行在内地商业银行中率先在香港发行30亿元人民币债券。零售部分和机构部分总认购金额逾83亿元人民币,达发行额的2.78倍。

  “内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是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第一步。”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说。

  人民币债券业务的开展,不仅加强了内地与香港金融机构的沟通和金融市场的联系,拓宽了内地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也为香港本地客户选择多元化投资产品创造了条件。

  在人民币债券发行过程中,中银香港充分发挥了集团多元化产品与经营平台的服务优势,并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加深了中行与香港投资者的紧密联系。

  据统计,债券发行前香港人民币市场规模为266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70亿元人民币债券发行结束后,香港人民币市场规模重达241亿元,短短数月间香港人民币沉积数量增加了45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成长达23%。

  中银香港已计划在未来强化在香港的领先地位,建立更稳固的内地业务,寻找区域性扩展机会,提升企业价值和核心优势,继续搭建连接内地与香港经济与民生的桥梁。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