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金融先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13:25 中国新闻周刊

  ★ 文/岳庭

  伴随内地金融业全面履约WTO一周年,中国金融界正在上演“走出去”的热闹场面,中资金融机构坐拥巨额存款,外汇储备庞大,资本雄厚。近日对外收购行动频频: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印尼 Bank Halim 及澳门诚兴银行,与南非标准银行进行战略合作;建设银行购美银亚洲和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中信证券增持美国贝尔斯登股权。

  这一系列举措看似出乎市场人士意料,又在资本逻辑的情理之中,中国金融资本夹带整体经济高速成长的雄风,开始进军世界市场了!

  早在90年前的1917年,中国银行已是第一家从中国内地走出去的银行,在香港建立了分号。其后的几十年,中国银行的脚步没有停过,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而香港,始终是中国银行海外经营的最强阵地。

  “任何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都要有几个高水准和有活力的金融机构。”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曾这样说,“作为香港本地一个主要银行,中银香港正在使自己的经营水平、经营结构都提升到世界水平,这为迎接金融开放的挑战奠定了基础。”

  对于已整装待发的中资银行而言,当前金融开放,已经不再只是一场家门口的挑战,而是一次实现业务“走出去”的机遇。作为最早走出去的金融企业,中国银行在香港已经营成长了90年,经过新世纪的战略整合,他的举动无疑被认为具有市场风向标的意义。

  迂回进军攻略

  如果说香港是一个桥头堡,中银就是中国金融军团最先“走出去”的先锋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走出去”这一步要真正跨出去谈何容易,其间历经90年的创业积累,近10年的谋划与探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混业经营渐成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在国内,一些大集团早已开始探索金融多元化经营的道路,雄踞中国商业银行半壁江山的国有商业银行也积极筹划业务拓展的蓝图。

  世纪之初,中行整合业务,扎根于全球金融中心香港,谋局用意深远,如果将中银比喻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中银香港就是其蓬勃发展的枝芽。

  总体上,中银在港业务拓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银整合其在港相关机构,第二阶段借助香港机构进军全球包括内地的市场。从1917年来到香港,中行在香港地区起初的几十年发展不算快,到1971年才增设了第一支行;是在70年代末祖国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后,才迎来了中国银行集团在香港迅速发展的春天;到上世纪末,中银在港的分支机构已增至300多家。然而,当时的“个头”虽然不小,业务管理却仍然较为松散。

  20世纪90年代末,中行按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三大业务群的划分标准,将在港机构整合为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分别经营上述三项业务。

  中国银行何以能在短时间内构建起横跨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诸多领域的较为完整的业务格局?关键就在于在香港打下的坚实基础,中国银行在香港90年的经营基础,成为这一切业务发展的缘起与先机。

  中国《商业银行法》没有明确允许银行投资其他行业,内地银行只能通过境外机构迂回内地市场,而中资银行又以香港的分支机构设置最为完整,因此香港市场的经营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银行业务发展力度的大小。

  早在1979年,中行就在港设立了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财务公司,1983年拥有了证券公司,20年的持续经营,为其发展投行业务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业务关系和从业经验;1992年设立财产保险公司、1998年又设立人寿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在香港名列前茅;联手英国保诚集团,合作成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占据香港强积金市场15%的份额,这些成功的经验对监管当局、合作伙伴和客户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全能金融平台”整合

  2001年10月1日,由原10家中国银行附属银行及机构重组合并成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BOCHK),简称中银香港,2002年10月以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名义于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中银香港与其母公司中国银行在法律上为两个独立个体,但在多方面的业务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中银香港机构的整合完成,借道香港进入了保险、证券和基金管理市场,中银香港就此肩负起沟通保险证券业务,发展混业经营的旗舰作用,以新的架构继承了中国银行在港90年的基础和责任。

  中银香港是我国第一家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当天就被伦敦金融时报全球350银行(FT350)纳为成分股,随后被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MSCI)破例纳入MSCI香港指数。半年后,提前纳入香港恒生指数。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银香港就先后被国际著名的指数纳入,这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中是少有的,特别是中国国有控股企业被纳入MSCI香港指数,这在中国是第一例。

  在香港这个世界金融窗口,中银香港的资产已经发展到1万亿港元,成为香港第二大商业银行集团,是港元的三间发钞银行之一,也是银通柜员机网络及缴费系统创办者之一,以及最大的会员银行。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中资银行利用与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机会,顺应业务领域比较竞争优势,争取了人民币业务的市场先机,十年求变,中银香港的实力与形象都已是今非昔比。

  “走出去”后的服务优势

  早在一年多前,中银香港一改之前传统的商业银行形象,从收购中银人寿控股权开始,中银香港进军人寿保险业,这也被称为一次谋变之举。随着国家外汇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人民币的可兑换性正在发展,将来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未来的中银香港无论在业务领域还是地区分布上,都将与以前有显著改变。

  这种改变已经在具体业务上体现出来,中银香港依托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市场优势,加强总分行、海内外、跨机构的联动营销以及跨条线的交叉销售,可以满足重点客户全方位服务需求。而就目前国内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来看,普遍难以满足企业走出去的金融需求,“国内金融机构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大有可为。”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对此表示,对于中国众多正在走出去的企业来说,在资本运营和财务管理中面临更多的利率和汇率风险,需要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和资产管理工具来保障持续经营,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支持。

  金融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持力量,就此议题,中央银行周小川行长强调,金融在“引进来”“走出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不够,特别是对“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支持不够均衡,对“走出去”支持不足,尚不能适应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势。”

  在市场需求的空白处扩张,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序幕已徐徐拉开,一台波澜壮阔的大戏将在此上演,其中一定不会缺乏先行者中国银行的身影。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