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显示鲁苏浙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较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15:08 中国网

  12月2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陈秀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等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言。以下为发布会部分内容摘要。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主要撰稿者之一,单菁箐博士:

  先生们、女士们,下午好!我现在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环境研究中心对《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第一卷的总报告部分,总报告叫“中国

  发展城市的现状与未来”,这个报告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城市在中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进一

  步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当地城市不仅是人居中心、产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而且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心。2006年,我国

  城市化率虽然只有43.9%,但2/3以上的GDP产自于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4%,但居住了1/4以上的人口,城市已经成为我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地域。城市的科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中国

  的科学发展。

  我想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结构,分为经济、社会、环境几部分,但是城市集结了大量人力劳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是城市科学发展的

  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本书分为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同时总结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实践经验。

  第二部分,中国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评价。

  对于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评价国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多是针对具体城市,立足于国家层面对整个城市体系进行考量,究其原因:一是因为

  城市是复杂的系统,其城市科学发展体系具有规模大、变量多、关系结构复杂的特点,而不同城市又因为其规模等级不同,所处地域不同,资

  源禀赋不同,职能分工不同,很难用一套指标对所有城市进行统一考量。 二是因为设计复杂、指标众多,理论完美的指标体系。在中国这样一

  个大国中往往由于数据搜集成本过达而缺乏普遍推广意义,无法完成对城市科学发展状况的及时评估。

  未来几十年是中国完成工业化,加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所以在现有统计框架基础上定量考量和及时监测中国城市科学发展水平和能力,对于

  指导城市科学发展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是建立城市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城市科学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观,追求的是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首先经济发展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前提,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关键,能力建设是城市科学发展的支撑。

  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中国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上述的理论相对应,分成三个一级指标,包括发展水平指数、协调度指数和支撑能

  力指数。针对上述目标我们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协调指数分为城乡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和发展协调,在三级指标是具体的变量。在我们测评的

  目标城市中,我们进行了分组,根据不同组别城市的具体特征和指标可能性设计了具体的变量。而且在指标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采用结果指标

  ,而非过程指标,这是我们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评价结果如下,这是中国地级以上大城市科学发展评价的结果,是前15位的一些城市发展的发展水平指数和综合能力指数。这是中国地级以上

  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的结果,也是前15个城市。我想介绍一下,我们这次评价的城市,我国现在目前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地级以上县级市有287

  座,根据研究我们市区人口100万为界线,将其分为大城市113座、中小城市173座,除拉萨之外全部纳入研究范围。同时根据资料又选取了133

  座县级城市作为第三组研究对象,以上是三组419座城市作为这次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的评价样本。这是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结果,这是县级城市

  科学发展的结果。

  结论一: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三大都市密集区是中国目前大城市发育最成熟的区域,其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指数、协调指数和支撑能力指

  数匹配度较高,科学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它们互相的匹配度和近似度非常高。在综合排名前20位大城市中,有17所城市来

  自东部城市,占总数的60%。

  结论二: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的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地区间发展相对均衡,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度指数,包括城乡协调、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普遍较高,其中山东、河北、广东、江浙等地的中小城市发育最好,科学发展水平较高。

  结论三:浙江、江苏、山东是中国县级建制市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较高的地区。良好的支撑能力是促进这些城市可持续发

  展的强劲动力和保障。这种支撑能力不仅来自于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更来自于良好的体制环境和强大的科技研发转换

  能力。举个例子,像浙江、江苏、山东都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同时也是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最多的地区。

  结论四: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各省城市总体科学发展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城市的总体指出又略高于西部地区,呈

  东高西低的状态。

  结论五:从区域城市科学发展综合指数来看,东部城市无论在发展水平上,还是在发展的协调度和后续支撑力上都处于较好状态,正在进入优

  化发展阶段。而相当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则显得发展不足。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强化发展,而西部城市则应该在

  快速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的能力建设。这也是与我国十一五提出的建立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设想是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

  1、本课题是尝试量化评价中国城市科学发展水平的一种理论性探索,由于城市本身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本研究仍需要复杂实践和不断改进。

  2、本研究所得出的城市科学发展能力指数,仅用于评价各城市科学发展的相对能力,而非绝对指标,不同城市组织建的科学发展能力指数不具可比性。

  3、不包含下辖县和县级市的市辖区数据,目的是为了避免在进行县级市研究时的重复计量。但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结果与我们经济判断间的误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