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142名英烈立碑活动升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11:50 法制周报-e法网
周素珍深情回忆周国玉烈士 北方新报记者 通拉嘎 摄 《法制周报》与赤壁市签订协议 ⊙法制周报记者 蒋伟 特约记者 徐亚军 2007年12月15日,受法制周报社社长、总编辑谷良委托,副社长王镜宇再次赴赤壁,与赤壁市常务副市长方木生、市民政局负责人一起商议了为羊楼洞先烈立碑的实施方案。 积极筹划立碑 赤壁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方木生表示,他们非常重视为羊楼洞英烈立碑一事,将积极协调各部门做好土地规划等各项工作。(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烈士们为国家和人民流血牺牲,我们要让后人永远来缅怀他们!”《法制周报》与赤壁市就立碑具体方案达成了协议。 赤壁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晶告诉记者,他们将在墓地前修建一个烈士广场,烈士纪念碑将立于广场中央,供人们缅怀、祭奠。 本报读者和广大网友积极参与了“为羊楼洞烈士立碑的爱心募捐”活动,10元、50元、100元……湖南溆浦县人民检察院干部翟光元多次为羊楼洞烈士撰写碑文和题词,并在第一时间捐款100元。翟光元说,烈士的英名万古流芳,烈士的精神代代相传,相信烈士们看到今天的和平盛世,人民幸福,也会含笑九泉的。 同时,法制周报社员工也自发参与募捐,两个多小时内,编辑部全体同仁捐款2200多元。记者把这些爱心捐款都存入了湖南省慈善总会为“羊楼洞烈士立碑活动”专门设立的爱心募捐账号42204637608093001(中国银行)。 “他是周家永远的光荣” 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和为烈士寻找亲人的责任感,2007年12月1日,《北方新报》记者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乡八家子村,找到了周国玉烈士的侄女周素珍老人。 50多年过去,物是人非,现在的周素珍已经66岁了。得知记者找到了周国玉烈士的墓地,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周素珍关于三叔周国玉的记忆仍历历在目。她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在外地,从小和三叔周国玉一起生活。 周国玉原名周国福,参军时他17岁,周素珍11岁。周素珍回忆,1946年的一天早晨,家里来了好多人,不一会儿,三叔周国玉就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军装。当得知周国玉要上战场时,她跪在地上,抱着三叔的大腿哭着不让他走。见侄女舍不得他,周国玉抚摸着周素珍的头说,“听话,在家好好照顾爷爷(周国玉的父亲),等三叔当兵回来,给你买好玩的东西,挣钱供你上学。” 临行前,周国玉转过身来向父亲敬了个军礼,说了一句,“爸,您保重!我一定立功回来!” 几年后,周国玉给家里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他现在很好,已经当上了连长,等战争结束就能回家了,请家里人不要惦念他。他嘱咐周素珍:一定要好好照顾爷爷。 把儿子的来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周国玉的父亲乐得合不拢嘴,他逢人便说,儿子有出息了,只盼战争尽快结束,儿子早日回家。让老人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却收到了一张《病故通知书》。 周素珍哽咽着说,当时,她爷爷捧着那张《病故通知书》放声痛哭,好几天没有吃下饭。因为过度悲伤,几天后,爷爷的左眼就瞎了。(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后来,爷爷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周素珍说,爷爷一直想知道周国玉葬在何地。10年后,她爷爷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50多年来,周素珍一直设法打听周国玉的埋葬地点,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现在恨不能马上到羊楼洞去看看我的三叔,哪怕是给他敬上一炷香也好啊!如果当地政府允许,我想把三叔的遗骨迁回老家,了却我爷爷的心愿。三叔在外50多年了,肯定想家了……” 得知记者的到来,周国玉的堂弟周国臣蹒跚着来到周素珍家,回忆儿时与周国玉的趣事。周国臣说:“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堂兄聪明灵巧,总能赢我。”说着说着,老人突然失声痛哭,“堂兄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是我们周家的光荣,是我们村子的光荣!” 怀念好战友 经采访,《法制周报》记者从羊楼洞野战医院工作人员和当年的病友口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周国玉的感人片断。他是一位忠厚、刚毅且富有奉献精神的军人。 87岁的黄兆华是当年羊楼洞野战医院的主管会计,他在工作中与周国玉成了好朋友。黄兆华告诉记者,周国玉的家在内蒙古大草原的东部,1946年2月,未满18岁的周国玉入伍,此后一直没有回过家。 “我们在战场受伤流血,是为了全国人民不再受伤流血,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周国玉没读过什么书,但思想上要求上进,作战勇敢,20岁就入了党,后升到连长。他喜欢跟黄兆华一起打乒乓球、下象棋,向黄学文化,黄还教会了他拉二胡,二人很投机。 黄兆华告诉记者,在周国玉去世之前,他还见了周最后一面。他会永远怀念这位好战友。 (34210)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