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治上的误解多过同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15:16 南都周刊

  Jonathan Howlett(英国牛津大学) 邱稚博(英国剑桥大学)

  长期以来中国都被视为一个孤立国和不友善之国。种种的这些政治情形都导致了媒体和历史学家对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轻描淡写。

  在英国,每到二战的纪念日,虽然鲜有关于回顾二战的报道和电视节目,人们会纷纷在胸前别上一朵红花,以这种简单的方式来默默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人。

  在英国的很多教堂,存放着一本本厚厚的书,上面记载着在战争中死去的人的名字。这些记录是公开的,遇难者的家属后代可以与教堂联系,在书中寻找自己的亲人。在街角也经常矗立着很多二战纪念碑和纪念的雕像,上面刻着在这个地区死难的人的名单,下面摆满了鲜花。

  对中国反日情绪的不解

  不像中国那样的大规模的悼念活动,欧洲人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二战给世界带来的苦难和伤痛。在这样的传统下,欧洲民众对于中国的反日情绪很不理解。在欧洲的教科书中,从来没有涉及过任何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载,媒体也基本上非常少报道过这个事件。很少人真正了解1937年在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公正地说,大多数人并不完全知道这次事件和其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

  追溯欧洲人不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原因有二。原因之一可能是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真相一直处于争论之中,中国、日本、西方各国历史学家各持己见,从而就导致了大众难辨事实真假。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南京大屠杀发生之时,欧洲历史上同时也在上演另一场“大屠杀”,就致使西方媒体无暇东顾。

  在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不同利益的驱使和党派斗争也会影响到对历史的研究和描述。多数人的历史观的形成都依赖于新闻媒体、电影和书籍。因而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它既要有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也要报道人们的喜闻乐见。英国媒体就是这样一个活例子,二战中它由于集中精力报道国内新闻,而忽视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战事。其实中国媒体自己也不例外。

  二战过后,英、美两国都忙于和日本修好来抵抗亚洲共产主义的威胁。至于像南京大屠杀这类有争议的事件自然就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长期以来中国都被视为一个孤立国和不友善之国。种种的这些政治情形都导致了媒体和历史学家对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轻描淡写。

  在德国,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甚至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中国同样也经历了种族屠杀的惨痛经历。也许是由于德国人对中国这段血泪史的缺失,一些德国媒体和公众无法理解中国在二战结束了五十年后还日益高涨的反日情绪。反而,西方媒体更加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在报纸和电视节目中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

  受这些有倾向性的报道影响,在德国人的印象中,中国历史上的人权记录很差。因此面对中国的反日活动的报道,德国公众和媒体质疑中国在没有反思自己的历史的基础上,怎么有理由要求日本反思侵华历史呢?

  此外,即使对纳粹在欧洲的屠杀,虽然从官方层次上来看,德国政府有悔过的态度,德国总理每年都要正式表态反对纳粹大屠杀,警惕新纳粹势力等等。然而犹太问题在德国仍然是很敏感的问题,也伴随着一些争端。

  尽管在官方,“否认纳粹德国战争罪行的言行被认为是违法,以不被包括在公民的言论自由和行动范畴之内。”但是在民间,也有一部分德国人认为现在犹太人是在利用自己当年的苦难,牟取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好处,因此在德国反感提及犹太种族屠杀的情绪也是存在的。就更不用说在东部地区正在慢慢得势的新纳粹势力了。从这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理解一些德国民众反感中国一再要求日本正确认识历史,向中国人民进行正式道歉的心理。

  大屠杀的后果分析

  如今欧洲媒体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有两种主要版本。最常见的一种是认为事件本身是中日两国国际关系的争端;另一种是认为这是一起恐怖事件,能引起欧洲人对可怕战争的强烈共鸣。当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南京大屠杀通常会重新被提起,欧洲人这时也明白了该事件的复杂和敏感,中国人对它尤其敏感。欧洲人有时候也会担心民族主义会被激起。民族主义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中国人有很多明确的理由觉得作为中国人很骄傲。中国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引以自豪的光荣历史和现代社会的活力。许多人认为民族主义就是不顾中国和日本交往中国也能获利,因此总是爱把过去发生的悲剧又提起。实际上他们看到是抗日情绪就是基于南京大屠杀这样一段历史,这种情绪会恶化当前中日两国的关系。

  实际上,欧洲的学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多数正是基于民族主义的角度。英国的日本问题研究所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和相关研究十分重视。他们往往是借助于英文资料和西方记者的影像资料,并提出学理上的分析。首先,他们分析日本在中国犯下野蛮大屠杀的动机是想彻底摧毁中国人民抵抗的意志和能力。然而,在日本残忍屠戮的刺激下,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精神因此而觉醒。德国前驻华大使陶德曼也认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道义上的好处,呼唤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最大程度上激发了中国的爱国主义萌芽,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复兴的力量。这与中国国内将南京大屠杀视为国耻的观点是不同的。

  其次,欧洲学者也会试图探讨中日关于南京大屠杀争论的原因——争论包括南京大屠杀事件是否发生以及死亡人数,——并认为日本政府战后在历史问题上,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日本忽略了南京大屠杀是形成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核心基础之一。讨论南京大屠杀存在与否,就是直接挑战中国的民族意识,挑战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英国学者建议中国政府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更多地借用参考相对客观的西方的英文资料和记载。相比较于受民族主义渲染的中文与日本资料,英文资料的客观性和清晰性更为可靠。外国学者在研究南京问题的时候,通常是如实比较中日的观点论据,并且用西方的英文文献来进行分析佐证。

  对大屠杀重新再认识

  虽然“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比二次世界大战提前两年发生。但是欧洲人更容易联系二战来看待这次事件。南京大屠杀被看作是战争的惨绝人寰和人性的阴暗。这期间的欧洲历史中,主要事件是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这次“大屠杀”中,德国纳粹连续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规模如此之大,在欧洲人眼里这才是人类的悲剧。这也是欧洲媒体忽视了同时期的其他历史事件的原因。

  最近由于几本关于南京题材的畅销书籍的出版和几部关于大屠杀的电影的即将上映,欧洲人的兴趣又被重新大规模唤醒了。欧洲人感兴趣的主要是暴行本身是一个悲哀,人类在战争中只知道犯罪。

  英国广播公司最近称南京大屠杀为现代史上影响最恶劣的“大屠杀”。其实南京大屠杀和“纳粹屠杀犹太人”两者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争议;争议性盖过事件本身的重大意义;事件中确切的死亡人数;它们都在当代的政治生活中和国际关系中引起了反响。“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在以色列、德国和很多其他东欧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这道历史的伤口仍未愈合。国际“纳粹屠杀犹太人日”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纳粹的暴行。中国人对南京大屠杀也记忆犹新。无可企及的是,欧洲人渴望和平、和解,并共同希望不要看到“大屠杀”这样悲惨的事情再发生。从这一点上,“大屠杀”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而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灾难。同样地,南京大屠杀应该不仅被看作是中国人民的灾难,也是战争留给人类的一顿狠狠的教训。(敬玲燕 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