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玉芬:风骨之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17:25 南方人物周刊
赵玉芬 在2007年3月的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工系教授赵玉芬联合其他104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 “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 议案指出:离居民区仅1.5公里的PX项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隐患,厦门百万人口面临危险,必须紧急叫停项目并迁 址。 该议案成为今年政协的头号重点议案,它的提出者赵玉芬女士也一度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新闻人物,然后在6月1日 之后,她再也没接受过媒体采访,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记者曾试图联系采访这位厦门市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但她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 这不是她第一次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上一次还是在1991年,她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院士 。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命有机磷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和生命起源。 从1988年开始,她连续四届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且是全国青联副主席。 她祖籍河南淇县,生在汉口,却在台湾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直到23岁时负笈美国之前,她都在台湾度过。 在赵玉芬教授的履历中,清华大学是关键词:她的本科就读于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1988年到2000年却在北 京的清华大学任教。 她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拿到博士学位,并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这个学校有一个著名的中国人——诺贝 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正是这个著名中国人的一次演讲改变了赵玉芬的人生轨迹。 1972年,杨振宁来大陆访问,回到美国后,在学校做报告,据赵玉芬的回忆,来了几千人,很多人都只能在会场 旁的教室里看电视。当时所有的台湾留学生都到了,正是这次报告激起了赵玉芬回大陆看一看的念头。 此后,伴随着中美关系解冻,在美的台湾留学生一再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周培源、钱伟长、钱人元等著名科学家也组 团赴美慰问台湾留学生,其中一站就设在石溪分校。 1978年,她参加了一个小规模的参观团访问大陆。随后,已经在磷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赵玉芬作出了一个令人震 惊的选择:应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老所长柳大纲盛情相邀,决定到该所工作。 她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研究条件和高薪工作,当时已经在联合国工作的丈夫也随她一起回国。 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国内给予她的条件也是最好的,普通的研究人员的工资是100元,赵玉芬能拿300元,住的 条件也要好得多。此后,赵玉芬先后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 她的学生们从不认为赵老师属于“女强人”之列,他们说她心地善良,作风民主,且身上有着一种矛盾的和谐统一: 学术思想上的西方开放性和文化取向上的东方传统。 如果没有厦门的PX事件,赵玉芬在化学界和台胞界有着大体不错的声望。阴差阳错之下,这位低调的化学家成为厦 门乃至全国的新闻人物。 早在2006年11月底,赵玉芬、田中群、田昭武、唐崇悌、黄本立、徐洵6位院士联名写信给厦门市领导,力陈 PX项目不可在厦门投产。此时企业还处于建厂房的时期,尚未投产,这时候搬迁企业的损失不会很大。 12月上旬,赵玉芬直接分别给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和省长黄小晶去信反映,提议将PX项目迁出厦门,但还在该省 范围内重新选址,由省政府负责协调税收等问题。 在反复争取无法取得积极回应后,赵院士选择履行自己政协委员的职责,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力邀104名政协委员共 同提案反对厦门投产PX项目。 在赵玉芬院士和厦门普通市民的共同努力下,PX项目得以缓建。6月7日厦门市政府宣布,海沧PX项目的建设与 否,将根据全区域总体规划环评的结论进行决策。决策后将严格按照规划环评的要求,认真做好落实。 国家环保总局也重新介入了此事。 就在本刊“2007中国魅力榜”即将推出之际,在厦门海沧南部地区环评座谈会上,超过半数的代表表示反对政府 弱化海沧新市区的定位,以石化产业为主导发展海沧南部工业区。 十年前,享誉国际的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接受法国某杂志的一项名为《知识分子及其角色》的国际调查时说,“ 一个人之所以是知识分子,是因为他在言论中表现出了正直和责任。” 2007,赵玉芬院士正是这样的人。 居住在鼓浪屿的专栏作家连岳评价她:“从赵玉芬院士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气脉的延续。” 她是纯粹的科学家,她有纯粹的人性。——徐友渔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