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古船博物馆明年下半年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01:46 金羊网-新快报
南海一号古船博物馆明年下半年开放
■"南海一号"在几艘船只的联合作业下,终于缓缓掀起了面纱。■李小萌/摄

  ■采写:新快报特派阳江记者 陈琦钿 黄琼 许力夫 通讯员 马云龙 宋海亮

  800年古沉船究竟何时能接受世人参观?昨日,阳江市副市长陈芝岳介绍,22日出水后,“南海1号”将平移前往位于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临时码头,28日正式进入“水晶宫”。“不过因为沉船入馆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要打开沉井、发掘舱内文物等,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游客们如想参观古船,那要等到明年下半年博物馆的开放。”

  沉船28日正式进入“水晶宫”,专家称“南海Ⅰ号”考古价值是首位

  船上文物考古或需百年

  据阳江市副市长陈芝岳透露,目前古船已出水约6000件完整文物,按照专家初步估算,这还不到整艘船文物的十分之一。但仅这些“零碎”发现,已足以令世界考古界为之震撼。

  据悉,除了船载货物外,考古人员还在船周边发现了一批船上人员的生活用品。如至今连照片也难得一见的1.7米长镏金腰带,四两重的一对镏金龙纹手镯,因为在国内没有出现过,而且形体粗大,被普遍猜测为船上豪客所有,甚至可能是外国人。出水的小片宋代竹席,被专家称为有关宋朝平民生活的“走出教科书的鲜活物证”。此外,出水的金丝、金圈、朱砂、葵花型带把铜镜等也普遍被认为是生活物品。船上还出水了眼镜蛇头骨,令船员生活扑朔迷离。有人猜测,是否当年船上有人将其作为宠物随船携带?

  对“南海Ⅰ号”出水的众多生活物品类文物,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黄景略曾给予高度评价:“出海远航的船是一个单一性社会,人们会把那个年代最必需的生活用品带上船。这种高度浓缩过的历史标本将使我们洞察当时的贸易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且提供地面上无从捕捉的考古佐证。”

  “南海Ⅰ号”文物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全部重见天日?对此,陈芝岳表示无法给出具体时限,“专家们已算过船上文物有6万到8万件,这些文物要一一清理保护,所需时间是个未知数,可能十几年,几十年,说不定百年都挖掘不完。”

  “水晶宫”可览古船真容

  “南海Ⅰ号就要出水了,但博物馆的手脚架到现在还没撤,古船入馆的时间能准时吗?”昨天很多记者都表示了这个担心。不过陈芝岳拍着胸膛、信心十足地说,博物馆分很多部分,其中古船的安身地——“水晶宫”已具备古船入驻的一切条件。

  据介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阳江“十里银滩”,是建国以来广东省在广州地区以外投资最大的文化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13万平方米,博物馆藏品规模确定为3万件。它主要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

  按照规划,博物馆的总体布局由北向南展开,并以“水晶宫”引出的中轴线作为贯穿基地南北的结构主轴。据悉,“水晶宫”是一个巨型玻璃缸,其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完全一样。“南海Ⅰ号”沉船打捞出水后,将从海底平移到玻璃缸里,供人们观赏。通过“水晶宫”的透明墙壁,还可以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示范表演。这种保护和陈列方式,在世界范围的同类主题博物馆中是前所未有的。

  花费7000多万元整体打捞出来后,“南海Ⅰ号”将被移入“水晶宫”博物馆内进行“复原保护”。“届时游客在‘水晶宫’里参观‘南海1号’,不但可以通过地下一层的水下观光廊(‘水晶宫’两侧通道)环绕参观,还可进行全景观察,经过电脑对轨道的设置,进行三维参观。也可站在‘水晶宫’的楼面参观,楼面距沉船最高23.6米,站在楼面上可览沉船全貌……”

  “南海Ⅰ号”或后年申遗

  昨日,阳江市副市长陈芝岳透露,广东省计划于2009年,将“南海Ⅰ号”和省内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一起捆绑起来打包“申遗”,目前申遗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文物局已经初定,中国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等“丝绸之路”沿线10个国家,共同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目前初定的48处“丝绸之路”遗址中,并不包括草原、海上部分,因此“南海Ⅰ号”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暂未列入,但稍后将可能以“丝绸之路”拓展项目的形式进行申报。

  据悉,因为2005年国家文物局曾宣布,争取5年内,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及相关文化遗存“捆绑”申报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所以阳江市政府初步决定,要赶在2010年前提出“南海Ⅰ号”的申遗,这意味着申报很有可能就选在2009年。

  16年炸弹谎言守护沉船秘密

  昨日“南海Ⅰ号”两度试浮出水面,神秘面纱即将全面揭开。而对于守护了“南海Ⅰ号”二十年的阳江边防官兵,对此却没有丝毫如释重负的感觉,“国宝一分钟呆在海底,我们就还要守护一分钟”。据阳江边防支队参谋长黄晓宏介绍,目前共有140余名边防官兵为“南海Ⅰ号”保驾护航。3艘巡逻艇加上一艘高速摩托快艇,另有6艘应急快艇,全网络的雷达覆盖和每天两次的不固定巡逻,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巡保……

  艇长冯振宏每天驾驶“大飞”带领队员要往返打捞现场警戒两次,每次都在两小时以上,据保守估计,光每次燃油费就要3000多元,而这些都没有计入打捞成本。

  参谋长黄晓宏告诉记者,为了保卫“南海Ⅰ号”,“南海一号”出水后,战士们仍将继续待命状态,至少要维持到“南海一号”成功入住“水晶宫”,之后还将继续保持警戒3个月以上。

  据介绍,从1987年夏天“南海Ⅰ号”被发现起,直至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对外宣布其考古文化价值,这16年间阳江边防支队都一面保守这个天大的秘密,一面默默守护着“南海Ⅰ号”。为了劝说不知情的渔民离开“南海Ⅰ号”控制海域,防止拖网、抛锚对沉船造成损害,每当渔船经过距东平渔港约20海里的一片海域时,边防的巡逻艇都会赶过来要他们撤离,说这里有“二战遗留下来的炸弹”,吓得渔民们落荒而逃,更敬而远之。在那16年里,官兵们不断重复这个“经典”的理由,这个“炸弹”谎言直到2003年“南海Ⅰ号”的打捞计划逐渐公之于世才告终止。

  ■沉船价值

  是“水上兵马俑”?价值3000亿美元?

  专家:“南海Ⅰ号”难比兵马俑

  自从“南海1号”打捞开始后,有关古船财富的传言和猜测就众说纷纭,有人形容“南海Ⅰ号”是“水上兵马俑”;有人说船上的一件文物,拿到欧洲市场试拍,高达数百万美元;还有称“南海Ⅰ号”的宝物价值3000亿美元。不过昨日将参加打捞仪式的专家们则一再否定,“南海Ⅰ号”不能用钱来衡量,也无法跟兵马俑相提并论。

  船体本身价值连城

  专家们称,“南海Ⅰ号”的考古价值是第一位的,但考古价值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其搭载的文物也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其文物考古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专家们认为,“南海Ⅰ号”本身就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其价值甚至超过船上的货物,因为它给中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以及木质长久保存的研究提供了实物标本。

  不要随便炒作比喻

  在“南海Ⅰ号”发现之初,有媒体曾借用部分专家的话,称其文物考古价值堪比秦始皇兵马俑。昨天下午,诸多考古专家再次驳斥了这一高估“南海Ⅰ号”价值的说法。

  “说‘南海Ⅰ号’堪比秦始皇兵马俑,我认为是高估太多了。”专家们觉得“南海Ⅰ号”无论是市场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是相当高的,但还不能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所以说“南海Ⅰ号”文物及考古价值可媲美秦兵马俑的说法并不恰当。“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两者在考古价值上各有千秋,拿它们作比较不科学也不恰当。”专家们希望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媒体都要谨慎对待“南海Ⅰ号”的考古价值,而不要随便冠以带有炒作意味的比喻。

  大事纪

  ●1987年8月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地在珠江口以西、距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发现一艘宋代商船,打捞出200多件珍贵瓷器。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2001年至2007年初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水下考古队多次下水,对“南海Ⅰ号”进行试掘或物探调查,打捞出大量文物。●2007年4月7日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施工人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开赴南海,“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正式启动。

  ●2007年5月17日 用于打捞“南海Ⅰ号”的巨型沉井下水,70多天后,沉井下压到位完全罩住“南海Ⅰ号”。

  ●2007年8月28日 巨型沉井开始横穿第一根底梁,直接决定“南海Ⅰ号”打捞成败的“海底穿针”关键一环启动。11月13日,底梁工程完毕。

  ●2007年12月21日“南海Ⅰ号”被打捞出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