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海Ⅰ号两次试探性地浮出水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05:3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年代:宋代 ■位置:位于广东阳江海域 海面下23米深处 ■船况:约30米长10米宽 ■航向:原定驶往新加坡等地 ■文物: 总量:可能超过6万件 金银:已打捞出金、银 等器物6000多件 瓷器:已出水数千件完 整瓷器,多为国家 一二级文物 ■价值: 影响不亚于兵马俑 可能创最大水下考古 奇迹 证明广州位于海上丝 绸之路上 本报记者 姚远 广东阳江为您报道 昨日,备受瞩目的“南海Ⅰ号”,随着亚洲第一吊“华天龙”的吊臂,缓缓告别沉睡了800多年的海底,两次试探性地浮出水面。 今日,如天气状况良好,“南海Ⅰ号”的船体将完全被起吊脱离海底。 两次“试探性出水” 21日上午9:10分起吊:“华天龙”号25层楼高的巨臂微微上扬,沉箱的上升速度相当于每分钟不到1米。从23米深处吊起,直到巨型沉箱露出水面,花费了将近2个小时。10时55分,“南海Ⅰ号”沉箱露出海面大约1米。记者看到,沉箱之内全是大块大块的淤泥,但却看不到古船的身影。 “南海Ⅰ号”原定今日出水,为何昨日就提前露面?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阳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桂雄首先对出水时间变动作了回应。他介绍,因为“南海Ⅰ号”的沉箱在海水里已经放置了半年之久,试吊两次是为了测试其能力并对其进行加固,从而保证“南海Ⅰ号”古沉船和船上文物的安全。 今日10时 正式出水 冯桂雄还说,今日,我们的工作就是准备在10点钟左右,让半潜驳将舱里的水排出去,然后浮出水面,预计排水要3小时。届时沉箱就会完全露出水面。没有意外天气因素影响的话,23日,拖船就会拖着半潜驳前往“水晶宫”海上码头了。 冯桂雄认为,有两个阶段最容易出现危险。第一就是将上下沉井切割分离的时候。因为泥沙有巨大粘吸力,巨大的摩擦力可能使沉井遭受破坏进而威胁里面的古船。其次是担心出水后,泥沙和海水对沉船影响大。 价值 3000亿美元宝贝?堪比敦煌? “南海Ⅰ号”为南宋时期商船,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沉船长约30米,宽约10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I号文物总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从被发现的那一天起,关于“南海I号”种种“宝藏”和财富的传言就不胫而走,越传越神奇。 古船 800年不腐 “南海I号”何以能保持800年不腐?目前暂时的研究结果是,大量的海泥隔绝了木船和海水中的游离氧和一些微生物,2米厚的淤泥造成了一个无氧环境,使得船身在水下与腐蚀菌隔绝。 船体 提供南宋造船技艺 “南海I号”为什么在近海就沉没了呢?800年前该海域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能获知的仅仅是“南海I号”触礁沉没的可能性较大,船只是平躺在海底,甲板已经毁坏,桅杆已经断开。原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工程系教授席龙飞说,“‘南海I号’船体能够详细提供南宋造船技艺。” 货物 瓷器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 目前,“南海I号”已初步打捞出水金、银、铁、瓷类等器物6000多件,据估计,整船文物有6万~8万件,足以“武装”一个省级博物馆,而其中,数量最多、最夺人眼球的就属琳琅满目的瓷器了。 在已出水的数千件完整瓷器中,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铜环 或是中国半成品 据专家介绍,“南海Ⅰ号”船头朝向西南240度,通过该位置大概可判断当时这艘古船将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在“南海I号”装载的货品当中,除铁锅外,现在出水的还有不少金属制造的商品,如铜环、铜珠等。对两者的用途,考古人员表示目前铜珠的用途还不好推测。专家分析说,这些制品只是经过初步的铸造或打磨,不排除是“南海I号”的船主将中国造的半成品运往海外进行深加工的可能性。 船主 浑身饰物美女相伴? 船主究竟是谁?从船上陆续出水的粗大手镯和长达1.8米的腰带来看,船主身形可能异常高大彪悍。 那么这个富商究竟是不是外国人?具异域风格的金腰带和印度特色的眼镜蛇头骨似乎能佐证这一点,但手镯又是中国鎏金龙纹的样式。现在能推断的是,船主非常富裕,不仅浑身戴满黄金饰物,而且确实拥有万贯钱财。 富商巨贾远洋贸易,身边是否有妻妾婢女相伴?从目前出水的小件金手镯及木梳、铜镜来看有可能。而且,在发现漆器木盒的船舷一侧,水下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至今仍然鲜红的朱砂,“可能是作为胭脂来用。”有研究人员说。 古代货币 或为海上丝路硬通货 专家称,目前“南海I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这次发现的最新的为建炎元宝(南宋初年)。这么多的货币一方面能表明当时我国的国力之盛,我国古代货币可以成为海上丝路的硬通货。 文物总价值 超过3000亿美元? “南海I号早期出水的一件精美瓷器曾拿到欧洲市场拍卖,结果获得了近百万美元的报价。”这个传言是“南海I号”文物总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由来,实际上,“南海I号”早期出水文物曾被拿去拍卖的消息早已经广东省文化厅证实纯属编造;沉船尚未出水,内藏文物“3000亿美元”的估值自然也无从谈起。 争议 “南海Ⅰ号”堪比敦煌? 据了解,首先把“南海Ⅰ号”比喻为“海上敦煌”的,是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负责人黄伟宗:“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文物总数超过敦煌莫高窟的数量。 后来,媒体报道中又出现了“南海Ⅰ号”可以媲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的说法。但这些说法受到了考古界专家的质疑。 考古学界前辈石兴邦先生认为,“南海Ⅰ号”文物及考古价值可媲美秦兵马俑的说法并不恰当,两者在考古价值上各有千秋,拿它们作比较是不科学也不恰当的。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南海Ⅰ号”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他说,最有价值的不是船上的一两件物品,而是整体的沉船。 揭秘 20年前就发现了 为保密谎称是炸弹 1987年8月,英国海洋探测公司要打捞一艘东印度公司古沉船。打捞者们并未找到这艘东印度公司沉船,却意外发现了另一条古代沉船:“南海Ι号”。英国公司“把1吨多重的抓斗放到海里,竟抓上来一堆碎瓷片。”当时在现场的陈保进回忆到,总指挥尹干洪赶紧叫停,“南海Ι号”及文物逃过一劫。 1989年11月,中日联合打捞开启了“南海Ι号”首次探索之旅,在这次调查中,这艘南宋古沉船被正式命名为“南海Ι号”。 2001年4月,“南海Ι号”项目得以重新启动。12人组成的水下考古队成功定位了“南海Ι号”的精确坐标。 从1987年夏天发现“南海Ⅰ号”到2003年国家有关方面正式向外界详细披露相关考古信息,为了保住海底古沉船的秘密,承担“南海Ⅰ号”警戒保卫任务的武警边防支队不得不撒了一个长达16年的“炸弹”谎言。 附近的渔民都清楚地记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渔船经过距东平渔港约20海里的一片海域时,公安边防的巡逻艇都会赶过来要他们撤离,说这里有“炸弹”。 在16年里,官兵们不断重复这个“经典”的理由,劝说不知情的渔民离开“南海Ⅰ号”控制海域,防止拖网、抛锚对沉船造成损害。 专访 800多年后 他第一个摸到“南海Ι号” 说崔勇是“南海Ι号”水下探摸第一人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水下考古员之一,这个45岁的汉子过去18年的生命一直与“南海Ι号”紧紧联系在一起。 触摸:船舱触手可及全是宝 “我首次接触南海Ι号是1989年。”崔勇说,当年7月,他受广东省文化厅委派,作为文化监督员在英国人进行印度沉船二期打捞时随船出海,他在船上呆了一个多月,下水多次,但没真正接触过“南海Ι号”。 他没想到,再次接触“南海Ι号”已是13年后。崔勇告诉记者,现在出水的“南海Ι号”上的文物仅来自“南海Ι号”上的一个小船舱。当时,他和队员一起从沉船上凿开一个窗口进入船舱,当时就被惊呆了,在这个面积仅几平方米的小舱内,他们捞起了4000多件文物,以瓷器为主,都是一些著名窑口出产的高质量精品古瓷器,其中很多前所未见,甚至从未有过记载。 遗憾:船身部分结构已损伤 崔勇说:“我在水下多次摸到“南海Ι号”船身有结构性损伤,可能是沉船时留下的,也可能是第一次发现时被抓斗破坏的。这艘古船的桅杆1987年发现时还在,上面挂了很多渔网,但1989年探摸时就没有了。” 通常一艘中国古船首次出海时的桅杆一定是用当地木材制造的,如果“南海Ι号”的桅杆还在,我们就能通过桅杆判断它的产地和是否首航。 (本组报道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