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廿载海洋梦今朝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06:3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二十年前,“南海Ⅰ号”被意外发现,这些藏于海底的古老沉船神秘面纱被揭开一角。就在这一年,中国水下考古正式诞生。

  二十年后的今天,“南海Ⅰ号”惊艳出水,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也走过了风风雨雨二十年,终于告别初创时代。

  老外海底捞宝 23万件国瓷被拍卖

  张威,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主任。他是中国首批水下考古人员,也是参与中国水下考古次数最多的人,他参加了中国近海90%的水下考古。他告诉记者,1985年,在中国南海海域,一艘载有23万青花瓷器、125块金锭的“吉德摩森”号清代沉船被英国人迈克·哈彻打捞上来,哈彻1986年将所捞文物拿出来去拍卖,拍卖所得达2000多万美元。

  国家文物局获知后,派陶瓷鉴别专家去阿姆斯特丹,准备用3万美元拍回一部分中国瓷器。但由于金额太少最后一件瓷器也未拍回。此事极大地震动了国家文物局。大量的水下文物,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进行考古发掘,而被国外的私人打捞公司打捞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文物局决定要发展一支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

  首期水下培训班 广东人占三成

  魏峻博士,中国水下考古新生派代表,也是此次“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作的重要成员。“‘南海Ⅰ号’的意外发现是中国水下考古诞生的另一个契机”,魏峻说,“南海Ⅰ号”被发现后,令人尴尬的是,由于中国没有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和考古力量,“南海Ⅰ号”在水下23米~24米,上面还有1米到1.5米的淤泥覆盖,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完全没有力量去发掘。

  内外困扰,中国文物局决定发展自己的水下考古力量。1987年,中国文物局成立了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和国家博物馆的水下考古研究室,并派员到美国和荷兰学习水下考古技术。1989年和1990年,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办了第一期水下考古培训班。魏峻博士称,当时培训了11个人,其中广东的人员占了4个。

  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中国水下考古队做了大量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次发掘分别为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发掘、碗礁一号以及华光礁沉船。三道岗沉船主要出水了元代的磁州窑生产的白地鹤花的瓷罐、瓷盆和碗,基本可以判断该船是元代沉船。

  中国水下考古 告别初创时代

  1998年,国家又组建了西沙水下考古调查队,对西沙群岛附近的水下文物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发现了13处沉船点。近两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员又对福建的碗礁一号和华光礁一号进行了成功考古发掘。随着“南海Ⅰ号”的惊艳出水,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也正式告别初创时代,迈向新的辉煌。

  小资料:南海海域沉船多

  中国南海海域被誉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齐名的世界三大沉船坟墓之一,且比它们的沉船数量还要多。据统计,在这片辽阔的海面下有着超过2000艘沉船,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南北朝。

  法国权威专家:

  “南海Ⅰ号”打捞

  考古史上独一无二

  专家:李特(Eric Rieth)博士

  法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研究中心主任,CNRS(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古船历史研究及欧洲沉船研究领域的权威。昨天,李特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远洋连线采访。

  问:在您看来,“南海Ⅰ号”打捞会对中国的水下考古带来什么影响?

  答:沉船能够妥善保留下来,考古人员能够在岸上对沉船进行彻底搜查,参观者还能在博物馆现场观摩沉船,这些对于海底考古学的研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次考古将是一个推动相关科学发展的巨大“原动力”。

  问:据目前考古推断,“南海Ⅰ号”应是南宋时期的一艘对外贸易商船。南宋时期欧洲是否与中国存在贸易关系?

  答:很难相信,在12世纪至13世纪,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经济联系。不过,1275年至1280年正是欧洲人“敲开中国大门”的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讲,“南海Ⅰ号”的存在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问:在您看来,中国的水下考古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答:中国的海洋考古正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次“南海Ⅰ号”打捞项目将会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记者陈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