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海Ⅰ号开启海上丝路文化新里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06: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好事多磨,虽然“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出海的时间一推再推,但在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密切关注下,这艘古船已经成功装进了“巨型沉箱”中,今日将在“半潜驳”船的护送下起航,即将在阳江的海陵岛十里银滩的“海上码头”登陆。用不了多久,人们就可以在世界首创、别具特色的博物馆“水晶宫”里一睹800年前宋代古船的风采了。 对这艘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商船进行整体打捞,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下考古项目,也是世界范围内海洋考古的壮举和奇迹,更是开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新里程的重要标志。海上丝绸之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乃古代商道的代称。古代岭南为百越聚居之地,从炎黄始祖的“环九州为四海”到殷人逐岛漂流至美洲的传说,从大禹治水时的“水行用船”到《山海经·海内经》的“番禺始作舟”,从秦凿灵渠和徐福东渡到《汉书·地理志》里印度洋航线上的“百尺楼船”,从隋建南海神庙到唐舶在《广州通海夷道》的“七海扬帆”,从宋代广州市舶司的设立到元代的“九夷入贡宾来服”,从明朝郑和宝船的“七下西洋”到清朝对粤海关的“一口通商”……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海事沧桑,万世流芳。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商舶云集,货积如山,金山珠海,天子南库,广东、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地和发祥地,真可谓“会城如大舶,映月宝舶来。”这也是仿古广船“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上的海上丝路流动博物馆的一段解说词。 据史料记载,宋元是中国历史上造船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宋代瓷器的出口遍及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但在我们过去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大多是依据文献资料来研究,海洋航路上的实物相当稀少。随着“南海Ⅰ号”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可以逐步揭开宋人当时生活的神秘面纱,而且还可以对宋代造船技术的典型标本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从“南海Ⅰ号”前期探摸出水的文物看,大多是海上贸易的货品,其中以瓷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和金属制品等,可以推测当时已存在“来料加工”的贸易样式,所以说,“南海Ⅰ号”可以复原和填补与海上丝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就像“甲骨”、“敦煌”带来甲骨学、敦煌学的兴起一样,“南海Ⅰ号”有可能带来“海上丝路学”的兴起和发展。 美国作家盖瑞·金德在描述一艘名为“中美洲”的沉船打捞作品中这样结尾:“海难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得由那些沉船打捞者来完成。”“中美洲”的打捞让150吨黄金最终浮出水面,以至这艘一百多年前的沉船直接影响了美国当年的财经情势。而“南海Ⅰ号”沉船究竟蕴藏了多少财富呢?此前,“南海Ⅰ号”出水的一件精美文物曾拿到欧洲市场试拍,试拍价竟高达百万美元,因此有人估算,“南海Ⅰ号”上8万多件价值连城的宝藏可能有近3000亿元,也有人估算可能带来的总价值超1000亿美元,按照现在黄金市价粗略估计一下,1000亿美元就相当于4592吨黄金了,可见“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出海,确实是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财富的新里程。 “南海Ⅰ号”沉船里的文物究竟值多少钱,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上丝路因“南海Ⅰ号”的出海,必将形成一套独具价值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产业链,在这里充满创意、商机无限。一部关于沉船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收入就高达20亿美元,一座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瓦萨号”沉船博物馆,里面有许多与此相关的文化消费,仅每天的门票收入就非常可观。我们想“南海Ⅰ号”也可以带来想象力丰富的众多衍生产品,更不要说其直接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