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轻率打开沉箱可能导致古船散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03:30 南方都市报

  

专家称轻率打开沉箱可能导致古船散架(图)
    “南海I号”的新家水晶宫面朝大海,漆满海水般的蓝色。保护得好,这里会成“多赢”的天堂,保护得不好,急着获利或出成绩,则可能是……

  “南海I号”被厚厚的淤泥和钢沉箱所包裹,她究竟是否安然无恙?昨日,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在庆祝古船出水时,也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担忧1:开启沉箱跟打捞一样难

  广东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魏峻表示,打开沉箱至少需要5-10年。而李季对这个时间表的进程并不乐观。李季解释,出水成功,只是把它装在一个箱子里,安全地吊起来,又把它运到水晶宫。但是一个新的世界级难题又摆到了面前:怎样安全地把箱子打开,能够在一个模拟的、尽量靠近原来的环境里,按照考古的标准和规范,把里面的文物清理好,保留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这个挑战难度不亚于目前把它打捞起浮,这项工程完全没有前人实践。

  多次参与整体打捞论证的刘庆柱也指出,“南海I号”迟早需要把沉箱打开,否则就没有必要建一个透明的水晶宫。但轻率打开沉箱,古船发生散架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可能。

  担忧2:动态平衡打破,船易遭侵蚀

  李季说,文物出来后如何保护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古船在海底30多米处有800多年,已经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出水后就打破了这种平衡。比如丝织品容易脱水,陶器在釉和胎之间有海水和盐水,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脱盐脱水,将来的保护是个大问题。所以打捞上来的瓷器,先浸泡在水里,用清水慢慢地进行脱盐工作,有些渗进胎胚里的,还要到实验室慢慢去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法说,南海I号沉没海域的能见度几乎为零,现在打捞上来放在水晶宫内,光照条件、微生物水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很可能导致船体及文物遭到侵蚀。

  担忧3:方法错一点,损失无法挽回

  李季表示,货船本身承载了很多历史信息,比方说文献记载宋代航海指南针得到很广泛的应用,但是到现在为止找不到实物证据。“南海I号”的出水可能解答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也可能提出更多新的问题。

  刘庆柱说,珍贵的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发掘方法一旦出现偏差,“南海I号”原本重大的价值就可能因此打折。一些文字类的记载,比如纸张航线图、工作日志、文字记录等,这些可能直接交待“南海I号”的身世,提供很多猜想不到的细节。但这类文物往往最难以保存和复原。

  而且,迄今还没看到对“南海I号”未来的考古挖掘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案。刘庆柱建议,对“南海I号”的后期保护研究,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古手段的不断完善而推进。不能为了商业开发或急着出研究成果而草率行事,留给后世继续发掘,将有助于更科学、全面、多维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

  开发设想

  水晶宫内外悬挂广告的收入将用于博物馆营运。要借助“南海I号”出水,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打造成粤西地区旅游经济的龙头。

  专家担忧

  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提高“南海I号”的知名度进行炒作。最好是低调些,这样考古人员的压力也可以小一点。

  商业化会否伤害南海I号

  古船尚未进宫,水晶宫里广告已先声夺人。

  在成功出水的喜悦之中,几位在20多年间参与“南海I号”探摸、打捞的考古人员却向记者表达了古船能否得到妥善保护的担忧,担忧过度的商业化和逐利,把“南海I号”当成“摇钱树”会损害“南海I号”。

  昨日,记者致电阳江市文化局局长、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筹建处主任冯绍文。他说,这是因为商家关注“南海I号”,广告收入将用于博物馆营运。当记者还想再详谈时,冯表示“现场再说”然后挂了电话。

  在前日举行的“南海I号”上水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曾追问,“南海I号”未来的挖掘保护如何与旅游开发相适应,冯绍文当时表示,要借助“南海I号”的成功出水,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打造成粤西地区旅游经济的龙头。而且,随着“南海I号”考古挖掘的深入,也将出现更多的旅游亮点。在新闻发布会上,阳江的官员对记者关心的古船未来保护的具体措施、保护经费多少,均语焉不详。

  阳江市旅游局局长丁锡丰透露,阳江已将“南海I号”注册了600多个商标,这些将由政府统一管理,主要用于旅游行业,开发一系列旅游产品。“阳江当地对‘南海I号’的开发前瞻性很高。”

  在前日举行的“南海I号”上水新闻发布会上,台上就座的5位发言人都是阳江当地官员,而作为南海I号打捞的业主方―――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考古研究所以及负责古船打捞的相关人士却统统缺席。这令现场记者颇感意外,阳江市副市长解释:打捞工作紧张进行,他们很忙。

  昨日,看到旅游开发的势头好,广东省考古所一位相关人士向记者表达了担忧:“一条古船好不容易捞上来,但这样管理,我们越来越不放心。”

  广东省一位资深水下考古人员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心:考古挖掘是一门严肃的、来不得半点含糊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草率,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提高“南海I号”的知名度进行炒作。最好是低调些,这样考古人员的压力也可以小一点。

  “南海I号”在进入水晶宫之后,未来的文物保护经费目前还没有明确对外公布出资方及具体预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认为,将来对“南海I号”的保护投入单纯依靠阳江市,当地很可能有地方经济利益考虑而影响保护。因此,广东省、国家都有必要投入,建立专项保护经费。

  探访水晶宫

  古船未到广告先来

  昨日上午10时15分许,“南海I号”顺利出水,36海里外的海上丝绸博物馆“水晶宫”中,工人们在清理地面的灰尘,在地上涂上最后一层防腐涂料。工人身后,已悬挂起16幅巨大的商业广告。

  这批广告主要内容无一例外是“某某商家祝贺‘南海I号’顺利进入水晶宫”。

  代理广告的阳江市多赢信息服务商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晶宫”的室内广告悬挂点早已销售告罄,目前,只剩下部分外墙、空中气球的广告悬挂点。

  昨日正逢冬至,来自各地的观光游客聚集于此想看看“南海I号”和水晶宫。

  “我们感觉有些失望,天气不好,照片出不来,也没有看到‘南海I号’,而且水晶宫里面搞得商业味太浓。”摄影爱好者梁先生说,他们一行20余人,由橡树摄影网组织前来写生。

  “博物馆本来是一个严谨、正规的场所,满眼花花绿绿的广告,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梁先生说。有游客表示,浓重的商业味让他们想起电影《大腕》中的场景。

  统筹:李艳许黎娜

  采写:本报记者涂峰王微邱永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