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海底穿针技术成高度机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04:40 深圳特区报

  “南海Ⅰ号”成功出水,打捞人员攻克重重难关创造世界奇迹

  海底“穿针”技术成高度机密

  2007年1月16日,“南海Ⅰ号”古沉船探摸工程船前往阳江,展开沉船探摸工作,拉开了“南海Ⅰ号”考古打捞工程进入实施阶段的序幕;2007年11月26日19时45分,“南海Ⅰ号”古沉船打捞37块保泥板——也就是最后一块保泥板,顺利穿过沉井。至此,整个沉井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打捞古沉船的“钢篮子”制作完成……承担了把沉睡海底800年的古船“拯救”出水光荣任务的是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常年在江河大海与风浪打交道的打捞人员,以往很少引起百姓的关注,这次因创造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世界奇迹,而成为新闻人物。记者在采访该局多位亲历打捞工作的有关人员时,他们对打捞工作的全过程历历在目。

  4月,古船打捞拉开帷幕

  把沉船、文物及周围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一个钢制沉井内,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专为“南海Ⅰ号”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中。这是2006年6月国家文物局原则通过的《“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及保护方案》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引起世界关注的创新。

  2006年11月16日,“南海Ⅰ号”考古打捞合同签字仪式举行。2007年1月16日,“南海Ⅰ号”古沉船探摸工程船前往阳江,展开沉船探摸工作。由此,“南海Ⅰ号”考古打捞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打捞人员清楚地记得,去年12月25日,局里召开了“南海Ⅰ号”考古打捞动员会。2007年4月8日,肩负“南海Ⅰ号”古船打捞任务的“南天柱”、“穗救拖3”离开广州市小洲基地码头,前往阳江。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南海Ⅰ号”古船打捞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4月11日,潜水员用一天半的时间,将“南海Ⅰ号”的第一块凝结物打捞出水,打响了“南海Ⅰ号”打捞工程的第一炮,也对第一阶段清除凝结物的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4月22日,施工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2天的艰苦奋战,不断创新施工工艺,终将“南海Ⅰ号”古船左右舷旁的凝结物全部清理完毕,提前3天完成第一阶段清理凝结物的工作。

  4月24日,在水面16位施工人员的配合下,经过潜水员10个小时的努力,顺利将长35.7M、宽14.4M的钢结构框架放入水中并进行水下安装定位,使框架罩住整个“南海Ⅰ号”古船,为下一步沉井的定位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南海Ⅰ号”考古打捞钢沉井在小洲基地紧锣密鼓地制造。

  5月,沉井完全罩住古船

  5月5日,“南海Ⅰ号”考古打捞钢沉井装船。随后运往打捞现场。沉井呈方形,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重达530吨,历时一个多月的设计和制造。

  5月17日,“南海Ⅰ号”考古打捞钢沉井在“南天龙”的起吊下,经过4个小时的下沉和潜水员水下的定位,顺利地沉放到海底。经测量,沉井的右舷内壁离“南海Ⅰ号”古船右舷正好1米,标志施工人员精确地将“南海Ⅰ号”套在了沉井的正中央。随后,对沉井的4个边舱进行均衡灌沙。

  7月5日,“南海I号”考古打捞沉井四周约7万方淤泥,在施工人员特别是潜水员的24小时监控下,经过抓斗船整整10天的作业,终于开挖完毕。

  11月,36根底梁完成横穿

  历经两个多月的风雨,“南海I号”工程人员在“南洋”和“南天柱”各吊一条大功率气升式抽泥管沿着沉井边24小时不停地对称抽泥下,于7月24日,终于使“南海I号”打捞沉井下沉到11.5米,达到预计的下沉深度,成功突破了“南海I号”考古打捞工程的第一道难关。

  9月3日,经过工程人员十天十夜的艰苦奋战,“南海I号”第一根底托梁跟随着千斤顶每一段1.2米的拉合,整整对峙了8个小时,拉合了14次,顺利从沉井左舷穿过右舷,并在10毫米的误差内和梁孔对接,打响了“南海I号”打捞工程“海底穿梁”的第一炮,为下一步还有35根底托梁的穿引工作奠定了基础。

  11月13日,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潜水员的60天苦战,将“南海I号”古沉船的36根底托梁全部穿引完毕,标志着在“南海I号”考古打捞工程中又取得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攻破了“南海I号”打捞工程第二道难关。

  打捞工程自今年4月底正式开工后,多次受到南海海域西南风季节恶劣海况的影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但这些影响和损失都没有超出预计,码头主体结构稳定。

  海底“穿针”属高度技术机密

  整体打捞最关键一环是穿底梁:潜水员要在30米的海底,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条件下,将6吨重、15米长的35根底梁一一穿入沉井底1米见方的孔内。这项难度超高的工程,被人们比喻为海底“穿针”。

  由于沉井底部的淤泥极其坚硬,第一个底梁穿到一半,粗过1立方米的底梁竟然发生了弯折。打捞工程人员只能将底梁重新抽出,再穿一遍。打捞局专家最终决定对底梁进行改装:在底梁上加装手腕粗的高压水枪,依靠高压水枪喷射的水柱,将底梁前方的泥沙层射松,从而使底梁轻而易举地穿过沉井底部。

  9月4日,第一根底梁穿引完毕。随着技术改进,工人们穿底梁到了轻车熟路的程度。如今,海底“穿针引线”一整套成熟的工艺,已成为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高度技术机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