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朝核伊核:最后一月两重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17:15 金羊网-羊城晚报
-12月1日,布什主动写信向朝鲜“示好” -12月3日,布什对伊朗表态称“仍是个威胁”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钱克锦 2007年到了最后一个月,核武两大焦点伊朗核武问题和朝鲜核武问题分别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几乎同一时间,对同一领域的问题,布什态度颇有差别,耐人寻味,也为明年的核武争端走势埋下了伏笔。 名家看市 其他核武国家为何不突出? 美国国内政治的斗争是对核武问题影响最大的因素。 朝核也好,伊核也罢,问题都在于这两个国家在明确要和平利用核能之外,若隐若现地表示要发展核武器这一点上。但世界上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少,为何就他们格外引起世人关注呢?这和美国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有很大关系。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之间令人窒息的核武竞赛也随之消失,代之而起的问题是,新的核威胁在哪里呢?美国国内对此有争论,但“9·11”事件却让大部分美国人看到答案:核威胁主要来自那些试图获得核武器的恐怖组织和支持恐怖组织的“流氓政权”。 而曾经对布什政府外交产生极大影响的新保守主义者认为,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和朝鲜就是这样的政权。伊拉克的萨达姆被推翻、利比亚的卡扎菲“归顺”之后,伊朗和朝鲜就凸显出来。在《时代》周刊组织的网络问答中,一个芬兰人问新保守主义重要人物之一、曾经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约翰.博尔顿,为什么美国对不同的国家在核武器问题上采取不同的标准?博尔顿的回答是"因为这些国家是不同的。如果民主的芬兰试图想获得核武器,我们就并不太担心。"———这句话可以解释,朝核伊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对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判断,直接决定他们核武问题的严重性。 后市分析 “核走私”是最可怕的危机 博尔顿的话,大概也可以解释,虽然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近几年并不掩饰对核武实验的热情,却没有引发“印核”危机和“巴核”危机。 不过,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核武器也不是没有担心。美国曾经对巴基斯坦卷入核扩散的科学家卡迪尔·汗非常关注。因为这些核扩散不仅涉及到伊朗朝鲜等国家,而且令美国担心的是,这些政权会不会把核武器卖给求之不得的恐怖组织。实际上,核走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IAEA在2007年9月曾公布,1993年至2006年间,该机构共收到275起涉及走私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及相关犯罪活动的报告。 核走私的始作俑者一是不负责任的国家,它们为提升国际地位发展核能力。面对国际防扩散努力,它们转向黑市促成核走私。另一方面,恐怖分子或集团也寻求核物质和核技术以制造更大的恐怖事件。 而核走私的利润也很高。据俄罗斯官员透露,现在黑市上每克钚的价格在3万至5万美元,这相当于一个普通俄罗斯人一生的薪水。 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已注意到这种挑战。联合国已通过协议防止核扩散。有关国家也在不遗余力地防止核走私。几年前,美国提出“防扩散安全倡议”,现有70多个国家响应美国的倡议,根据倡议举行海上拦截演习。中国近年来也加大执法力度,制定了敏感物项出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因为从国家层面上来看,问题相对来说容易控制,毕竟没有一个有核武器或谋求核武器的政权愿意以自己的国家或政权为代价来发动核战争,而恐怖分子则不同,他们是以毁灭为目的的。具体地说,即便被美国指为“流氓”政权,但朝鲜和伊朗不会拒绝谈判,而且朝核和伊核问题最终也要在谈判桌上解决。但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能和恐怖组织谈判吗? 大市行情 伊核前路山重水复 12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用白宫的信笺给朝鲜最高领导金正日写了封信,询问有关核武问题,被外界视为“主动联系”;两天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其评估报告中,认为伊朗早在四年前就停止了核武器项目,布什随即表态称“伊朗仍是个威胁”。 布什对朝鲜和伊朗态度中表现的反差,基本上反映出朝核和伊核在过去一年里的基本走势。 朝核问题有一种柳暗花明的希望。2007年2月以来,有关六方(美、朝、中、韩、日、俄)举行多次会谈,并发表了一些共同文件,明确了各方应该履行责任的具体方案。而随着被冻结资金的转移问题的解决,朝鲜在7月中旬宣布关闭和封存宁边核设施。美方专家组在11月前往宁边地区,参与对朝鲜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工作。虽然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但总的来说,美国专家认为朝鲜还是比较配合。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伊核问题所呈现的山重水复的困境。2006年12月和200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核问题两次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要求其暂停敏感的铀浓缩活动。美国一面坚称不排除外交手段,但在施加军事压力上则下了很多功夫,在3月底4月初,伊朗宣布已进入工业级别核燃料生产阶段时,美国派出3艘航母在海湾地区演习,伊朗也时不时进行演习并表示“打击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伊朗在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合作方面有一定进展,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考察阿拉克重水反应堆,IA EA总干事巴拉迪在11月中旬也表示,伊朗“在澄清其核计划方面的合作是‘足够的’”,但在伊朗是否发展核武器问题上没有给出明确结论;而在11月30日,欧盟代表索拉纳在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会谈后,表示对会谈结果“失望”。伊朗核问题再次走入僵局。 地缘政治左右走势 朝核伊核之所以出现“一中问题,两种趋势”,自有其国际和国内原因。 国际上的因素可以从地缘政治这方面分析。朝鲜位于国际关系最错综复杂的东北亚。美俄中日等大国在这里都有重要经济和安全利益,形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方不得不万分小心,以免出现政治甚至军事上的危机。美国不能在这里轻易谈动武,不仅是因为要顾及中俄的态度,而且其盟友韩国和日本也对军事手段有顾虑。再加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非常积极斡旋,因此,虽然朝鲜谋求和美国直接对话不太成功,但六方在北京的会谈却一直能持续下去,问题也一直没有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 而伊朗所在的中东,虽然一直战火纷飞,但大国在该地区的角力程度却不如东北亚这般复杂。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大国,和美国基本价值观相同(实施手段有时有差别)的欧盟在这一地区也颇有影响。中俄出于对核武问题原则的理解或者经济原因的不同意见,也主要在安理会这一层面表达。因此伊核问题常常剑拔弩张,形势显得紧张。 除了国际因素,朝鲜和伊朗的国内政治的差异也对核问题产生影响。没有人怀疑金正日完全控制着朝鲜的政权。因此,外界和朝鲜打交道时,知道交往的对象是谁,问题出在哪个层面;而伊朗作为唯一的神权国家,内部的政治结构对外界来说却比较陌生: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对外交往活跃,但却没有最高宗教领袖权力大,而且伊朗的强硬保守派和温和派斗争一直很激烈,伊核问题谈判代表几易其人也是这斗争的反映。所以外交在和伊朗打交道时,觉得更没把握,伊朗释放出的有关信息,也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龙头个股 2007年12月5日,内贾德在伊朗西部城市发表演讲时说,情报部门做出的有关伊在2003年就已经停止研发核武器的结论,等于宣布伊朗获胜 伊核 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提交了有关伊朗履行安理会第1737号决议情况的报告,认定伊朗未能在规定的限期内停止铀浓缩活动。 3月24日安理会一致通过有关伊朗核问题的第1747号决议,加大了对伊朗核与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同时强调继续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 4月9日伊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伊已能够进行“工业规模”的核燃料生产。 11月15日巴拉迪向原子能机构理事国提交报告,认为伊在澄清其核计划方面与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是“足够”的。朝核 2月13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共同文件(2·13共同文件 ),内容包括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以及各方同意向朝鲜提供价值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 7月14日在韩国运送的第一批6200吨重油抵达朝鲜先锋港后,朝方关闭了宁边核设施。同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时隔5年后重返朝鲜,前往宁边地区监督和验证关闭核设施。 12月3日-5日美国助理国务卿、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访问朝鲜,考察宁边地区核设施去功能化的进展情况,并与朝官员讨论朝鲜申报核计划问题。 责任编辑高琏珩/美术编辑邵玉华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