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九套方案或解百姓生死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17:15 金羊网-羊城晚报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让人民看到了医疗改革的曙光 今年“两会”上,各方代表传出声音,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已经到了忍受的“临界状态”。正因如此,可能会决定大方向、有“治本”之效的2007年医改备受期待。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陈辉 大市行情 2007年,是中国的“医改”年。 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十余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先后委托9家海内外独立机构,各自起草了一套医改方案。 这九套医改方案,尽管引入了各方观点,但目前“政府主导”的声音已占据重要地位。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最终的方案何时揭开面纱?直到年底,尚无音信。 虽然医改方案尚未出台,但2007年中国在医疗保障、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与流通三方面的探索,都有实质性的进展。 城乡同步推进医保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力度最大,从原来的覆盖4亿农民,有望扩大到7亿甚至8亿农民,试点范围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缓解了农民“一人生病,全家返贫”的窘迫。 2007年,城市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虽与原有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仅两字之差,但它所庇护的,却是低收入人群、无固定职业者、老人与儿童等长期被排除在社保大门之外的最弱势、最需要呵护的“边缘人”。今年下半年,全国79个城市开始推进“全民医保”,明年将扩大试点范围,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全面铺开,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 药品领域乱世重典 早在2006年12月,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双规”、部分药监官员下马的消息传出后,药监官员将行政审批权变作寻租工具的黑幕便被渐渐揭开。 2007年伊始,国家药监局开始在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重拳出击:全国所有药品均开始再注册,没有通过再注册的药品将退出市场;全国药品专项整治行动,撤回7300种药品注册申请,关停生产企业300家;5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10月1日,正式施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年底再传好消息,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社区医疗夯实基础 2007年的医疗机构改革,重点在社区医疗服务上。 从中央到地方对社区医疗的投入都在增加,有卫生部官员解释:“医院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先解决社区,逐步投入,做实基础总不会错。”但今年,集中了绝大多数就医量的“大医院”并没有什么突破性改革。有关人士认为,医改如果不能打破医药之间的经济链条,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不改变,医院的公益性就很难体现。 龙头个股 郑筱萸玩残药监局 2007年7月,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因受贿、玩忽职守罪被执行死刑,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分别领罪。 药监官员将行政审批权变作寻租工具的黑幕,自此被层层揭开:郑筱萸在任期间,国家药监局一年审批的新药数量上万种,相当于美国FDA近一个世纪的审批量;审批把关成为空谈,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认证也充满了弄虚作假;药监官员甚至直接参与申报新药资料和注册证书的倒卖…… 正因为郑筱萸及其下属这些“蛀虫”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催生与加重了中国药价的虚高和药品市场的混乱。 板块联动 齐二药事件开庭 2007年5月,因一年前使用假药亮菌甲素使得64人受害、13人死亡的“齐二药假药事件”开庭,10名受害者将使用了假药的中山三院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2000万元。齐二药事件带来“国药准字号”信任危机。 卫生部部长换人 6月,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此前公众对中国医改进程及就医状况极不满意,因此对医学专家陈竺执掌卫生部寄予高度期望,特别是医务人员。 名家看市 “医生波子哥”大声疾呼: 片面强调减轻国家负担医疗改革必将灾难深重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开有博客“医生波子哥”,发表200多篇医改文章 今后怎么做我也迷惑了 记者:今年3月,您与原卫生部部长唱了一出对台戏,坚持认为医改方案今年内不可能出台,真被您说准了。好像您也并不看好明年能出台,是这样吗?廖新波:我不是不看好“方案”出台,而是因为改革,尤其是医疗改革非常艰难。 在中国,我估计最大的难处就在于执政理念。我们现在主要的注意力在于经济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了社会就会自然发展。其实并非如此,社会的发展应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我看过也讨论过医疗改革大方案,虽然都有提到政府的作用和职责,但是我总觉得没有很好地体现该如何做。如果我们依然片面地强调“减轻国家负担”,不切实增加医院的投入,而且法律化它,我们的医疗改革将继续处于“灾难深重”之中。我始终认为医疗改革是国之大事,而且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而不是把眼光只盯在医院的运行体系上。 无论哪种政体,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把医疗甩给市场不管。因此,我国医改的方向一定不是在完全市场化或完全福利化的制度中择一,也不是从九套方案中择一。 哎呀,我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们今后如何做?我也迷惑了。 不能卖药了拿什么养医 记者:广东高调提出在全国率先打破以药养医,您怎么看?没有了药,准备用什么来养医? 廖新波:我认为关键在于政府对医疗卫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和平衡。 医院可以没有药的收入,但是必须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和知识价值,也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健康的权利和逐步“享受”好的医疗的权利。如何体现医务人员的知识价值和劳动价值,我们争论了很长时间,但是一到“改革”和落实的时候就难以实现,原因是什么呢? 去年制定新的物价标准时,服务价格就是通不过。原因有二:一是民众的医疗负担比例太高了;二是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价值观没有达到一定境界。而没有医院和医疗服务的补偿措施,去谈取消医药分家谈何容易? 后市分析 医改能拯救医患关系吗? 公众对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充满期待:一是将高昂的看病费用降下来;二是新体制下,能使医生摆脱“卖药人”的角色,缓解目前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对于后者,记者不抱希望。几天前,记者乘地铁时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需要立即转告朋友,这时手机却没电了。IC卡电话用不了,又找不到公用电话,于是期望借用一下别人的手机,问了士多店店员、地铁工作人员、等车的乘客…… 均遭拒绝。 不亲身经历,真是难以想像陌生人之间是多么的戒备、多么的冷漠。 其实医生和患者又何尝不是这样的“陌生人”呢?就算没有卖药这层利益关系,患者凭什么相信医生没在敷衍?医生又凭什么相信病人兜里没有揣着录音机,转脸就把他的话作为呈堂证供?助人为乐是我们从懂事起就接受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如今这些都在社会上消失殆尽的时候,我们凭什么独独要求医生有“职业道德”?做“白衣天使”? 一个再成功的医改方案,解决的也仅仅是制度的问题,这个社会若没有道德、没有信任、没有爱,仅靠法律工具维系,可能有好的医患关系吗? 民众声音 网友kb:“医改事关千家万户,与其让几十几百位专家学者闭门造车,竭智尽忠,为什么不集思广益,交付全民深入细致地讨论呢?为什么不能多听听与即将出台的这项政策密切相关的普通百姓的声音呢?” 责任编辑 陶勇/美术编辑 夏学群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